我們在一個下雨的午后見到Jean-Pierre Heim先生,滿頭銀發(fā)的他完全看不出年齡,說話語速極快,充滿活力。我們一進入他的工作室,便被室內的藝術陳設擺件所吸引,幾尊石雕的佛像格外引人注目,Jean-Pierre Heim先生解釋說那是因為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迷戀。
Jean-Pierre Heim先生6年前來到上海,從第一個項目恒悅軒粵菜餐廳到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影響力的外灘游艇會,每一個作品都融入了Jean-Pierre Heim先生獨特的個人設計理念?!拔叶己軜芬馊チ粢膺@座城市的燈光設計的轉變和每一座發(fā)光建筑的魅力。我可以看到每天晚上6點到11點之間的不同的燈光打在這些古老的建筑上,從而想到運用這個技術來實現未來的設計理念”。
在巴黎美術學院獲得建筑學位,并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深造專題建筑學的Jean-Pierre Heim早在1980年就創(chuàng)立了Jean-Pierre Heim and Associates 建筑師事務所(JPH),在紐約、巴黎和雅典都有辦事處,業(yè)務遍及15個國家,設計了大量私人住宅、辦公室、零售店、餐廳、賓館與商品陳列室等項目。Jean-Pierre Heim的客戶中既有國際知名的大品牌,也有私密的個人客戶,包括Van Cleef Arpels、Revillon、Baccarat、Christian Lacroix、Lanvin和Club Med等。他最知名的作品還包括為法蘭克福的奧芬巴赫音樂廳、德累斯頓的盧克索宮、柏林波茨坦的巴伯斯貝格電影制片廠作劇場改造,當然還有上海外灘游艇會。
Jean-Pierre Heim先生是法國人,他在美國生活了25年,最近五六年的時間開始頻繁來往于中國各地。他游歷世界各地,對非洲、中東、亞洲及地中海地區(qū)的本土建筑有著特殊的興趣。他每承擔一個項目,都會深深地迷戀于當地的文化與傳統之中。無論在世界哪個城市,他的每一個設計項目都被置于當地相關的文化環(huán)境之中。
Jean-Pierre Heim先生的設計總是多維度的,并且非常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常以獨特的視角來處理色彩、形式、材料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我可以隨意變化不同的風格,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遵循我們所建筑地區(qū)的本土文化。當我在世界各地做一些建筑時,秉著對本土的文化保護的原則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設計理念和風格。反之,所有的設計花樣都會失控”。
《奢士》:您從事建筑及室內設計工作很多年,在您的作品中有沒有很明顯的個人風格?或者換句話說,您在設計作品的時候是否有一直遵循的設計理念?
Jean-Pierre Heim:我遵循很多種設計風格, 但對于我來說, 個人追尋欣賞的角度更為重要. 我所遵循的是相信和融合環(huán)境. 我在3個大陸板塊都有在做建筑,美洲, 歐洲和亞洲. 然而,作為一個法國人, 在美國生活了25年, 現在又來到中國上海, 在此5、6年之中我來回往返, 最近2年終一半時間都是在中國,當你問起我是否有自己的設計風格,顯然我有自己喜好。我主修古典派建筑學,但當我了解了諸多古典派建筑學,諸如如何建筑、設計、風格等基礎原則之后,我會創(chuàng)造自己的理念和風格。
當然,風格可以成千上萬種,如古典派風格、歷史主義風格、現代派風格、未來派風格等。而我所做的是首先運用基本要素,如當地的人文文化、地域的地勢和天氣、本土文化的道德風俗和技術技藝。根據一個地方的人文文化經濟,我用這些極為重要的因素整合起來創(chuàng)造我自己的設計風格。
當擁有了一個整體的構架之后,我可以隨意變化不同的風格,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遵循我們所建筑地區(qū)的本土文化。當我在世界各地做一些建筑時,秉著對本土的文化保護的原則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設計理念和風格。反之,所有的設計花樣都會失控。
另外,除了對當地文化的遵循,顧客個人的國籍和喜好也是很重要的。在建筑行業(yè)中,所有建筑設計師都是在給客戶服務,不管是家住房,公司還是其他,很多時候折衷是必不可少的。
《奢士》:您跟很多奢侈品品牌合作過,比如梵克雅寶、Lavin等,您是如何來理解“奢華”的定義?
Jean-Pierre Heim:品牌對于一個全新的市場經濟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你沒有一個品牌,你是沒法做到經濟的市場化。當有新的品牌出現時,老品牌的經久不衰無疑是品質保證的結果,因此品牌象征著品質。如有你的品牌只是因為擁有品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如果你的品牌擁有品質、技術、知名度、歷史,那么你的品牌才算是個好的品牌。
在中國,所有人都瘋狂于品牌,因為品牌具有價值,而其價值的重要性集中在于為什么品牌具有價值。 品質的價值、價格的價值(貴而不廉)、真實的價值(因為中國是一個仿造制造強國,其文化對仿制技術來說是很厲害的,就像是小孩子學習語言,模仿能力必不可少)。
舉例來說,在我從業(yè)的30年中,我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品牌—JeanPierre HEIM。因為我自己的品牌,我所能給與我的客戶的是穩(wěn)定性、長期性和品質保證。當我設計時,不僅僅是一次畫圖的姿態(tài),而是專注于如何讓設計價值體現出來。
我給很多品牌做過設計,像梵克雅寶、Lavin、Lancel、諸多設計師品牌門店等,也給諸多名人做設計,例如Christian Lacroix, Diane Von Fursberg等,因為他們的品牌具備價值和品質。
幾年前有一次我在美國給一個法國公司做設計時,我必須設計一個能夠跨時代的理念,而這個品牌產創(chuàng)始于上個世紀。當一個品牌跨越好幾代時期時,逐步漸進得設計頗為重要。品牌商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好的品牌從來不會一下子很快地把商標改掉,他們都是逐步一點點地改進??煽诳蓸返钠可砭褪侨绱耍瑒?chuàng)建時的可口可樂瓶身和現在的來比較,你可以看到設計改進的步伐。品牌進步的步伐最為重要,這些步伐展示著品牌在一個時期里對老一代人們的接受度和新一代人們的認可度的結合。新一代人們觀望著革新的東西,便希望老的設計能夠改善,因此,很多奢侈品牌歷經了4—5代時間。就像Louis Vuitton,上個世紀末創(chuàng)立,是一個做箱包行業(yè)的商人Vuitton先生創(chuàng)建起家。除了它的品質保證,它的商標也隨著時間在逐步改進,受人接納。
我喜歡品牌設計,是因為我喜歡這種與時俱進的感覺。而當我設計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不停的考慮到將來時接受理念。如果一個品牌不去做這樣的預期設想和進步的話,這個品牌會立馬倒閉?,F在也有很多新的品牌萌生,例如ZARA,對很多年輕一代的人們來說,有些品牌會自主創(chuàng)建新的品牌來滿足年輕一代的風格口味。Christian Louboutin,一個高級女鞋品牌,在打出他自己的品牌之上的同時,他創(chuàng)立了品牌紅底鞋的市場理念。當人們看到大紅鞋底時,都會情不自禁的想到Christian Louboutin。那回到我這里,因為我個人很喜歡為奢侈品做設計,但我個人對奢侈品的理解和諸多中國人對奢侈品的理解頗為不同。我對奢侈品的理解不在乎是不是金的,鉆石的還是珠寶鑲嵌的昂貴物品,而是一種永恒的,簡單的,雅致的,經典的……
《奢士》:你是如何看待中國人喜歡昂貴奢侈品的現象?你在中國(上海)是如何推廣你的設計理念?
Jean-Pierre Heim:在這個問題上我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這也是為什么我不會去接受所有的工作和所有客戶的要求。一旦我們達成不了對奢侈品理念上的共識,我是不會接受這份工作。
例如有些時候,客戶會給我看一些他們眼中的新復古和改良式古典派的室內裝修實例,并且認為這樣注入復雜的裝飾結構就是古典派象征實景,他們不在乎這些風格選擇和實施的是否正確和合適,而只在乎生活和享受著這種風格之中。我認為這是不對的,甚至覺得很奇怪。
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市區(qū),我看到很多這種復古的房子是古典派建筑的復制品,仿造品,卻沒有審美觀。有時意式風格,有時英式風格,有時法式風格,都被仿造和復制在這里(中國),我認為中國人要把中國自己的文化融入在建筑里,你可以注入當代元素和復古元素,但一定要是真實的復古。從顏色,材質到家具,中國已經創(chuàng)造了一個革新的中國式現代復古風格,但這些與真正的歐洲古典派建筑的基本元素沒有任何聯系。
上海是一個被深遠影響的國際大都市,這里有國際租借區(qū)域如法租界和諸多復古建筑,這些都是之前外國來過來建造的. 就像現在的外灘,之前是英租借,德租借,有著諸多美麗的復古建筑,但所有這些都是歐洲建筑師建造的, 而那個時候的歐洲也是建筑的同樣風格的時期. 這一點是與現代人們去預制這些復古式風格完全不同的感覺. 如今, 浦東新區(qū)正在建造一座新的標志性建筑,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當今的中國年輕的建筑師們逐漸開發(fā)出他們自己的建筑風格,而現代派建筑風格才是當今世界主流, 并通過這種風格去創(chuàng)造未來世界觀, 而非復制品。
在上海這個全球化的大都市, 它接收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國外設計師的建筑靈感. 這也是我能在這里工作的原因, 中國人可以通過我對這座城市的觀賞來了解到不同的看法和角度。不像在內陸地區(qū)居住的人們, 我無法告訴他們哪些是他們喜歡哪些是他們不喜歡的。而在上海, 開發(fā)者都很年輕、有沖勁, 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有留洋和周游世界的經歷,紐約,巴黎,邁阿密……我看到他們積極并且渴望去創(chuàng)造,正如上海這座城市是朝氣蓬勃的。這里,你看到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光之城,這個絕妙的技術讓上海成為世界最好的光之城之一也絕不為過。 每天,我都很樂意去留意這座城市的燈光設計的轉變和每一座發(fā)光建筑的魅力。我可以看到每天晚上6點到11點之間的不同的燈光打在這些古老的建筑上,而從而想到運用這個技術來實現未來的設計理念。
《奢士》:外灘游艇會是您第一次接觸的游艇類的項目么?您覺得這個作品與其他的一些作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Jean-Pierre Heim: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這也直接聯系到我對建筑設計另一個新的景象。我喜歡為旅游做設計。我創(chuàng)建的新概念標識被稱之為“旅游是一種藝術?!碑斀裆鐣?,人們都在尋求變化,整個世界都是。從一部手機的全新設計、一部車、一艘游艇、高鐵動車,飛機,到精品酒店,人們都在尋求一種變化性的生活方式,而這正是我追尋去設計的方面—為旅游而設計。
對我來說,外灘游艇會是一個不算大型但很有趣的建筑設計,它是橫向設計的,而我想把它打造成一個大船。不像其他坐落在上海的標志性的大型高標建筑,例如金茂大廈、環(huán)球金融中心、正在籌建的上海中心(世界第二高樓),我的設計頗為顯小,但是它是坐落在上海的黃浦江上,方位極佳。當進入你的視線時,游艇會是一個像其他大船一樣白色的迷人建筑吸引著每個人的眼球。當你走到大堂時,這個空曠如海的空間會讓你感受到你是在一艘大型游艇上,而游艇俱樂部是一個裝載著游艇的地方,雖然上海不是一個大型游艇聚積所,但我想給來訪者的一個重要的感受就是海洋。我設計了一個巨大的約15米的魚缸,里面養(yǎng)有各式各樣的魚甚至鯊。
再有就是,我的設計中有來自海洋的組織部分,伴著藍色的光,讓人們感覺深入在海洋之中。在往上走一層,那里是媒體室,里面是海洋般深藍的燈光和海水般波紋設計讓你感覺在一艘特別訂制的船里。游艇會所有的設計元素都與大海的主體緊密相連。到了第五層,那里是一個很大的帶有露臺的開間,里面有很多可供客戶娛樂的設施(餐廳、音樂廳等)。
現在,游艇會正與摩納哥洽談合作,而我,作為游艇會的總設計師,不僅僅是一個建筑師,也扮演著一個將游艇會推向國際化的重要角色。摩納哥有著世界有名的游艇俱樂部, 而如今把摩納哥和上海游艇會結合在一起那是再好不過的聯。 這不是競爭比賽,而是另一種中西方的結合,游艇會不再是中國的游艇會, 所有的會員和持股者都希望游艇會走向國際化和全球化, 同時我們也可以進口些游艇回來帶到中國, 擁有更多高端活動的舉辦權在這里展開。
總體來說, 游艇會沒有完全脫離中國制造的身份, 有些層面都是中國本土設計師完成, 這也是出去對本土文化的尊重和人文融合的和諧。
《奢士》:您從事建筑及室內設計工作很多年,您覺得設計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Jean-Pierre Heim:我的工作純屬緣分天注定, 我不知道下一步會是什么。在紐約工作時我從來沒有想到我會來到中國,因為世界經濟的走向, 這股風帶著我漂游世界, 并會帶著我去到不同的目的地。對于一個建筑設計師來說, 我喜歡在新的地方,新的環(huán)境中去接受不斷更新變化的新鮮事物, 新技術和新經濟。這是一種非常積極激勵的力量, 就像上海和紐約一樣, 人們都是在這種力量中去創(chuàng)造。當我在這連個城市中去設計建筑時, 挑戰(zhàn)的不僅僅是建筑本身, 更多的是如何從建筑設計中看到未來建筑設計理念的動向。我既不能設計的太新潮, 也不能設計的太古板, 我們必須跟隨著時代步伐的鏈條慢慢進步。上海是個新潮的大都市, 但又不能設計的過于新潮, 誰又知道下一個被捧起的新潮城市是哪個呢? 又或許是西安這個歷史古都, 你是不會知道的,世界在不停的改變, 正如30年, 10年前, 浦東還是一片未開發(fā)的平地, 而誰也沒有想到如今的浦東是新上海的地標呢! 在中國, 經濟發(fā)展是如此的迅速, 這里的人們尤為努力和積極, 這里也充滿的能力和力量, 在這里,沒有什么東西是不可能的。
《奢士》:未來在中國會有一些什么新的項目呢?
Jean-Pierre Heim:我也正工作在北京游艇會設計的項目之中。 北京游艇會的設計也會建筑在江面上, 但與上海游艇會不同的是, 它將會是一所江與河的游艇會所, 呈現的是一座現代派的建筑風格. 這所游艇會將會附屬在許多小型游艇之間, 而每一艘小型游艇都是VIP室. 因為游艇不會成為快艇, 它們將是一艘艘小型代步船慢慢的游到江中, 而它們的燃料不會是汽油, 而是一種與電混合的環(huán)保技術駛航. 當我設計的時候, 我時刻把環(huán)境考慮在其中,讓我們的建筑是可維持性的, 而環(huán)境保護尤其重要. 當你航海的時候, 你所要考慮的不是二氧化碳滅火器,而是江水的明凈度. 保護江水,將成為每一個游艇會所要考慮在內問題.
我還在為很多的項目作籌劃設計, 例如在崇明島的酒店, 會所俱樂部(不僅僅是游艇會), 北京的網球會, 上海高爾夫會所, 同時有一些公司總部辦公室(SITC在上海貿易中心)等.除了我的JEANPIERRE HEIM品牌, 我又自創(chuàng)了一個品牌叫 “ 生活在更美好的小型旅館中”, 我喜歡在美麗的地方建筑設計漂亮的酒店, 在崇明島就有一個酒店是我設計的, 現在也在為緬甸的蒲甘設計一個與佛教有關的酒店. 因為我喜歡大自然, 在希臘, 非洲, 摩洛哥等地都有我的設計. 在希臘, 我在一個美麗的島上有自己的STUDIO, 在那里我可以整理我的設計思緒, 創(chuàng)造設計靈感, 儲存設計能量的地方.
《奢士》:我們很好奇您的私人生活,您工作這么忙,一年中是否有時間度假?工作之余最喜歡的休閑活動是什么?
Jean-Pierre Heim:當我閑心的時候,我會去我在希臘島上的STUDIO. 由于我的工作引領我去到不同美麗地方, 當然首先要看我選擇要不要去. 如果那里是我不喜歡的環(huán)境和客戶,我會拒絕不去. 我喜歡在美麗的地方建筑和設計, 我喜歡戶外運動, 喜歡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海是一個適宜生活的地方, 上海周邊也是也不錯的. 總歸一點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就是我的選擇. 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與自己喜歡的客戶一起工作才是最為合適.
《奢士》:你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Jean-Pierre Heim:當說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建筑師的我不得不提到風水文化,這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在我接觸的中國朋友和客戶中,所有人都有自己的風水大師。只有一個人認為自己的風水和觀念是跟隨自己的意愿來著。在中國的建筑中風水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很大,所以我不排除這個文化的本身。但我認為,高品質的建筑設計并不是帶著你的風水大師來勘探哪里能放,哪里不能放,用什么顏色等等,反之,你將會被這些迷信而左右。而我覺得,在建筑過程中值得考慮的并不是風水的迷信因素,而是與自然環(huán)境相結合,例如天氣,文化,技術,地理和你喜歡的東西。這就像一個人他對巧克力過敏,但吃過一次后卻喜歡上了巧克力,從此便吃上了。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喜歡什么我們不喜歡什么,如果我們一直遵循著那些條條框框,那么我們自己的原則去哪里了呢?當你住進一個房間,而風水大師說你要住另一個屋子,你會很惱火。又正如你挑選顏色,如果紅色是你的幸運色,那你是不是永遠都不要選擇藍色了呢?所以,我們要學會為自己選擇,根據我們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來決定。中國是一個文化深固的地方,但我總是說,不要過于迷信與文化的條條框框,因為它不會使你幸福和快樂,而這份快樂是與文化同等重要的。又因中國人要求比較高,在快樂的同時又被文化的規(guī)則而束縛著。在我家里,我也收藏著很多中國文化的東西,因為我很喜歡它們。我們不能說我們只喜歡這樣做,因為我們也可能會喜歡很多其他的方式和事物。所以,不要局限在外在的規(guī)則中,自己的內心感受最為重要。
個人簡介:
上海外灘游艇會的設計者。畢業(yè)于巴黎美術學院建筑系,并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深造專題建筑學,通曉六國語言。1980年創(chuàng)辦JPH聯合建筑師事務所,在世界上15個國家從事零售店、酒店、餐廳、私人住宅與別墅的設計,同時在紐約、巴黎和雅典設有辦事處。近年來涉足中國,在上海積極從事高級餐廳和精品酒店的設計,并承擔客戶形象、建筑概念、室內設計、家具、陳列與附件的綜合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