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大人的期待”:
大人期待,小孩擁有能力、能從閱讀中有所得
閱讀推動的目標是,希望學生擁有閱讀能力(learn to read)并透過閱讀而有所得(read to learn)──得到生活所需的知識、得到探索事物的樂趣、得到深入思考和多元觀點的能力。然而,各階段小孩的發(fā)展重點不同(見圖1):0~6歲小孩處于讀寫萌發(fā)的階段(對圖像文字符號感興趣)、6~9歲小孩學習著如何閱讀(認識字詞句段篇)、已具備閱讀能力的9~15歲小孩要能透過閱讀學習……
推動閱讀已數(shù)十年的臺灣,在各方人馬的合作下:多元文本頻出版、增能研習不間斷、相關活動紛上場……“喚起閱讀興趣、培養(yǎng)思考能力”,是大家的共識。然而,2006年PILRS① 和PISA②的國際評比結(jié)果,讓我們清楚地看見“小孩的表現(xiàn)與大人的期待有落差”。簡言之,無論是小學四年級或15歲的小孩,其在閱讀理解的表現(xiàn)不如預期,甚至,在閱讀動機的排名都遠遠低于其他國家或地區(qū)……
請留意:當小孩表現(xiàn)與大人期待有落差時,我們需檢視“‘大人提供的經(jīng)驗’與‘對小孩的期待’是否一致”。因為,能力來自于經(jīng)驗!
我們知道“大人的困擾”:
大人困擾,沒有具體方法、以引領小孩有所得
要讓大人了解“現(xiàn)今考試在測試哪些能力”,以省思“大人提供的經(jīng)驗如何調(diào)整”,最好的方法就是:請大人試作閱讀測驗后,再與大人分享評分規(guī)準及討論小孩的答案。果然,大人有了滿滿的收獲:
·原來,閱讀理解的測驗,線索答案都要來自文本,不是寫個人經(jīng)驗!
·有些題目,連大人都要想一下,沒辦法直接從文章立刻找到答案。
·我們較少要求小孩“以足夠證據(jù)(至少兩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也較少要求小孩“一體兩面”的思考。
·比較之下,發(fā)現(xiàn)我們過往的考試較注重知識記憶,但,國際評比考的是推論、整合、詮釋、評估的能力。
有了收獲,接下來就是困擾了:
·這種閱讀(以問題引導小孩閱讀考的問思教學),會有趣嗎?
·要怎么提升小孩的能力?多練習這樣的測驗?
·我們大人也不見得有詮釋整合、比較評估的能力,要怎么引導小孩?
·若是一堂課,可以怎么進行呢?
·設計這些“好問題”,不太容易耶!
若有機會觀看一場教學(或退而求其次,看教材設計與教學影片?、郏倏纯丛撊盒『⒌幕仞?,就可讓大家發(fā)現(xiàn)“問思教學反而能讓更多小孩喜歡閱讀課”,理由無他,主要是“這些問題能引導小孩回到手邊的文本找線索”“小孩有參與感、有成功感”。那么,要如何像影片中的老師一樣,引領小孩呢?由此,我們整理了問思教學模式,讓大家在復制中慢慢找到自己的模式。
請留意:無論是大人自己的成長,或是大人與小孩的互動,需記得“來日方長,循序引領”這8個字。
我們建構(gòu)“問思教學模式”:以《一只有教養(yǎng)的狼》的教材舉例說明
“完整流程”含互動前中后三大部分
在與小孩互動中的過程,提供“多元互動形式”的建議
在與小孩互動中的提問,提供“ABC適性方案”的建議
每一個題目都有ABC方案的用意是:讓大人可觀察小孩的反應,提供難易度適當?shù)您椉?。以《一只有教養(yǎng)的狼》第1題為例:
要能回答這一題,表示看過全文,腦中已能將“故事中提到的地點以及狼在其間發(fā)生的事”形成一整體圖像。然而,多數(shù)小孩(大人也是)也難以立即有整體印象。由是,若大人覺得A方案對小孩的挑戰(zhàn)性太高,就可選擇以B方案或C方案進行(如 圖2 )。
有些大人會擔心:若一直提供C方案,會不會太簡單、無法提升小孩的潛能。放心,其他文本有時會出現(xiàn)類似題目──若遇到故事中提及許多地點且小孩需留意地點之間的關系。若小孩過去有此經(jīng)驗,就可以以難度高一點的B方案與小孩互動;若小孩還是無法響應,仍以C方案互動也無妨。重點是:要讓小孩有挑戰(zhàn)性且有成功感!
請留意:使用現(xiàn)成教材,勿先修改成自己的版本,而是要試著理解設計者的邏輯,從中領會設計者的用意!
我們整理“自我探索的主題文本”:
兼顧廣度與深度的閱讀
《有效提問》這本書選了23個文本,均以“自我探索”有關,其中又分為4個概念:生涯夢想、發(fā)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分工合作。每個子概念的相關文本,以路徑圖呈現(xiàn),示例如圖3(截錄書中的第18頁)。
每個概念有數(shù)個文本,由此,我們也設計了“跨文本的比較閱讀”。
請留意:本書的編輯設計乃提供大人與小孩互動之參考用,若內(nèi)容有疏漏或未盡完善之處,敬請教育伙伴不吝賜教,以收切磋琢磨之效。
教閱讀,有策略?!队行釂枴罚皇墙涕喿x的其中一步。筆者有幸接觸到各階段的大人,能理解家長和教師的需求,也會繼續(xù)努力出版更多對家長、教師有所幫助的教養(yǎng)書。
①國際閱讀素養(yǎng)成就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簡稱PIRLS),是國際教育成就評量協(xié)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簡稱IEA)所發(fā)展的跨國調(diào)查研究,每五年循環(huán)一次,探究各國/地區(qū)四年級學童的閱讀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可作為教育政策、教學方法的檢視。
②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是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所發(fā)展的跨國研究,每三年循環(huán)一次,調(diào)查各國/地區(qū)15歲學童之閱讀、數(shù)學、科學三種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
③《一只有教養(yǎng)的狼》教材設計與教學影片之下載點:http://blog.roodo.com/hsinhsi/archives/cat_56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