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緣于自我表達的欲望。在80后作家進入感傷懷舊之時,還有一群人在生活的車水馬龍中持續(xù)寫作,他們的興奮點無關(guān)青春,無關(guān)時代,是從故事出發(fā)而復(fù)歸于故事的熱情。古有蒲松齡煙茶換故事,今有囧叔酒館偷聽故事,以俚俗之語還原生活的常態(tài),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與想象力。放下了心靈雞湯的溫軟綿密,俚俗故事的酐暢淋漓成為當(dāng)下的閱讀需求,囧叔的故事便成為這心靈雞湯后的調(diào)劑品。
從聽評書到寫故事
八十年代,袁闊成、田連元、張慶升等老一輩評書先生風(fēng)靡大陸,囧叔就是聽評書長大的一代。由于自小愛聽評書,評書的故事情節(jié)、語言風(fēng)格,尤其是說書技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講故事的技法。這倒不是說我從小就立志寫作,注意聽人家的技巧,實在是這些技巧太妙,把我牢牢抓在里面。而且曲藝行有句話叫‘說書唱戲勸人方’,里面?zhèn)鬟f了很多價值觀,精華和糟粕都有。我還喜歡評書的語言,一套一套的,有些話讓人聽了特別佩服過去說書老先生們怎么想出來的?!?/p>
故事聽多了,囧叔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也提高了,在北方語系的影響下,“貧嘴”這一特征也愈加明顯。“我跟朋友吃飯,我負責(zé)說,朋友負責(zé)吃,從頭到尾不冷場。只有一種例外就是跟說評書的朋友吃飯,他們負責(zé)說,我負責(zé)吃。”
聽多了或悲或喜的故事,囧叔開始萌發(fā)寫故事的念頭,“幾年前,有時候是記錄故事,更多的時候是覺得現(xiàn)實版的結(jié)局不好,不解恨,不痛快,自己編一個更解恨更痛快。寫故事沒有聽故事那么簡單,需要有讀者意識,不能由著自己解恨,寫讀者不愛看的東西。另一個不同是,你是故事的創(chuàng)造者,你隨時改變?nèi)宋锩\,重構(gòu)世界觀,扭轉(zhuǎn)結(jié)局,不像聽書那么捉急。”
偷故事的人
身邊不乏講故事的人,然而隨著寫故事的癮越來越大,尋找故事的心也愈加強烈。最初是找到身邊的朋友,請他們講故事,后來則干脆去酒館、咖啡廳、廣場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偷聽故事。偷聽故事,再去結(jié)識故事里的人,成為囧叔尋找故事的重要途徑。
“我們從小到大,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一種對一個人建立最初印象的方法,那就是跟他見面聊一聊。所以要了解一個人最快的辦法就是見面聊一聊。有時候我也會偷聽。這點我在第一本書里寫的《格物致知》里談到過了。至于人們?yōu)槭裁葱湃挝?,這里頭有很多談話技巧,有一些得益于北京文化。北京話里有很多詞兒適合‘開門兒’,打破僵局,‘來了您’比‘您好’要有用多了。”
甚至在肯德基的門口,遇上一個流浪漢,等著撿囧叔的煙屁股。憑著對故事的敏感,囧叔與流浪漢開始聊天,并以一包煙和一些零用錢換取了這個流浪漢的故事。此人就是《我講個故事,你別當(dāng)真啊》中大名鼎鼎的“計算之王朱知碌”,以高超的計算能力在新書占有一席之地。
“為了讓邏輯自洽,我必須實地了解人物的生存環(huán)境,才能讓角色說他們該說的話,辦他們會辦的事,而不是寫出一部分國產(chǎn)電視劇里那種臺詞和劇情來。談到大背景和個體,我會給角色立一個小傳,找出他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個性來。一個開始覺得根本沒用的背景細節(jié)設(shè)定,可能對一個人物是否立體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相反,我不太關(guān)注大面兒的東西,剛才說了,我最煩憂國憂民了,我層次沒到那,到什么層次就看什么層次。再說大面兒的東西都是共性,寫出來不是記敘文就是論文,不喜歡?!?/p>
小人物的紀(jì)傳體通史
當(dāng)囧叔的處女作《我講個笑話,你可別哭啊》一舉突破二十萬冊銷量,各種稱號隨之而來,“豆瓣資深說書人、接地氣男神、文壇黑馬、團結(jié)湖養(yǎng)雞天王……”再至新書《我講個故事,你可別當(dāng)真啊》出版,囧叔筆下的小人物成為讀者饒有興致的話題。
這些小人物包括實習(xí)生、失婚婦女、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汽車修理工,或許只有一技之長——買彩票、養(yǎng)狗、打架、地鐵賣唱、喝酒、零度角投籃、修捷達,但囧叔賦予他們以“俠客”精神,圍繞小人物的尊嚴(yán)與俠義,寫出屬于80后的小人物紀(jì)傳體通史。
新書《我講個故事,你可別當(dāng)真啊》就是一部專寫市井小人物的短篇小說集?!澳憧次业拿總€人物,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共同特點:這些人都是渾人,沒一個高大全的。我特別討厭高大全,我希望塑造一些立體的人物。他們都有壞毛病,但他們是好人。他們可能客觀上干了壞事但不妨礙他們成為好人。我不斷給小人物立傳,就是希望傳遞這種想法?!?/p>
若將小人物置于時代洪流中,揭示這一類型化的性格與命運,囧叔則直言,“我只能站在地皮上,看眼前的人,舉一反三對我來說都很難了,更別提憂國憂民了。我連房都沒有,哪有功夫憂國憂民哪?!?/p>
在囧叔的故事里,每個主角都似曾相識,每段故事都精彩紛呈。細分來,“小人物”以男性居多,且以農(nóng)民、進城務(wù)工人民身份為主。囧叔解釋說:“因為我跟姑娘說話會臉紅,所以聽到的故事大多是男性講的。我在農(nóng)村長大,對農(nóng)民很有感情,進城務(wù)工人員則有很強的表達欲,容易掏出故事來。大概是他們最能體會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落差吧,故事多?!?/p>
不得不說的俠客精神
評書里的“俠客”類似于一種職稱,高于“義士”,低于“劍客”,這三種都不一定是好人。比如《童林傳》里頭有個“一棵苗禿頭義士馬亮”,三俠劍里還有個“天門俠鐵公山”,這些義士俠客干了許多壞事。
“我理解的俠客精神,集中體現(xiàn)在新書中《管鮑之交》這一篇兩個角色的人名上:管閑事、抱不平。評書常說一句話: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這就是俠客。能管大事就管大事,管不了大事管小事,小事也管不好就管好自己不給別人惹事,重要的是盡自己所能,不逞能。”
從寫作層面來說,囧叔認為小人物的俠客精神容易了解,容易下筆,可讀性強?!拔抑v故事的技巧其實都是大俗特俗,是從評書話本唐傳奇中來的,但咸淡適中,可以在喝多了雞湯之后調(diào)劑調(diào)劑?!?/p>
故事的講述方式不同,讀者的閱讀習(xí)慣亦有差別,有讀者給囧叔的故事以差評,如“只翻了一篇,書就掉到床后面了,差評!”再如“這本書沒有觸動我的靈魂?!睂Υ朔N種,囧叔的態(tài)度是順其自然,不甚在意。一個作家,選擇他所喜愛的敘述方式,選擇他所熟悉的語體風(fēng)格,選擇他所親近的社會群體,何必舍近而求遠呢?
在囧叔的書單里,常見的是志怪小說、唐傳奇,以及明清一些擬傳奇小說。面對星光璀璨的文壇,囧叔擇王小波為好,并直言自己受其影響最大。王小波的文章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fēng)格講述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并隨心所欲地穿梭古往今來的對話體敘述,變換多種視角。對此,囧叔表示,“他的東西讓人中毒,看完不可能不受影響?!?/p>
論及囧叔的精神家園,則非《聊齋志異》莫屬。甚至周圍有一些朋友調(diào)侃,囧叔求故事的行為同比《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嬉笑怒罵皆為故事而來。囧叔回應(yīng)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確實挺像蒲松齡。
“蒲松齡拿一袋煙一壺茶換一個故事,這事兒我考據(jù)過,鄒弢《三借廬筆談》里說的。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蒲松齡窮如狗,哪有閑錢請人喝茶?估計是他的腦殘粉編的。這個方法不靠譜,還是偷聽最靠譜。我現(xiàn)實中跟蒲松齡挺像,窮如狗,性子直,喜歡寫作,寫作的目的就是一肚子故事沒人聽憋得慌必須講出來。忘了是哪位編劇界前輩曾經(jīng)說,怎么能寫出好故事?好故事就是你這故事憋得你不說出來就要炸裂了才動筆寫?!?/p>
好故事自然是要分享,囧叔與他的故事還在繼續(xù)講演?!榜T驥才先生在《俗世奇人》的后記里說,這些奇人的故事講到這里就得了,不講了。這是一種怎樣的氣魄!我估計我不行,還得再講幾年。接下來會寫一篇公路小說,主要目的是以此為借口說服我老婆陪我出去開車玩。明年還會寫長篇,短篇故事也會繼續(xù)寫。”
“豆瓣”網(wǎng)絡(luò)平臺成就了一批80后文藝青年,他們從業(yè)余寫手走向職業(yè)作家之路,從游戲之作走向精神獨立,他們的成功是大眾讀者的選擇,代表當(dāng)下的閱讀趣味,符合時代的閱讀體驗。當(dāng)“高大上”的正能量成為社會審美的主流趨勢,俚俗有趣的市井人情必然成為大眾的情感訴求,囧叔那些有趣的故事還會為更多的人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