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據(jù)說九月的高溫日,21天中有16天超過35度,打破1932年以來的紀錄。高溫伴隨餿水油蔓延全臺,加上黑道集體殺警、女子舉重網(wǎng)球保齡球仁川亞運奪冠,臺大高材生砍殺情人和王菲與謝霆鋒的舊情復燃,還有進入高潮如諜報片的十一月“七合一”選舉,憤然、凄然、飄然、欣然,一整個島嶼,折返于天堂與地獄之間,五味雜陳,騷動不安,“國家文藝獎”得主導演王小棣在領(lǐng)獎時總結(jié)此時此刻的臺灣:“現(xiàn)在是臺灣有內(nèi)憂外患,體質(zhì)也最虛弱的時刻”。
然后來了一個秋臺“鳳凰”,一腳把夏天踢遠,落日時分,有一些人走進詩里。
秋風宜人,上個月才因為全球進入閱讀黑暗期而黯然神傷的業(yè)界,這個月大書便滾滾而來,馬力全開。如果加上趨勢文教基金會2014“向楊牧致敬”系列活動,包括舉辦以“一切的峰頂:楊牧文學探索”為名的研討會;行人文化實驗室與目蓿媒體共同策畫的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輯首發(fā)“詩的照耀下”,推出詩人痖弦《如歌的行板》與洛夫《無岸之河》,后續(xù)還有也斯、白先勇、西西、林文月、劉以鬯。
詩人在秋天漫走。
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以中學學歷自學成為一代臺灣史大師的曹永和在9月12日過世,享年93歲。
第一屆唐獎漢學獎得主,史學大師余英時在領(lǐng)獎時發(fā)表演說,謂漢學研究已走上徹底全球化,不分中國漢學、日本漢學、法國漢學,期望“華人諾貝爾獎”的唐獎能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將新穎觀點帶進漢學界。
曹永和和余英時都有多本影響史學研究的論著。
說本月的焦點大書是《S》,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吧?!
《S》既是一本書,卻又不只是一本書,作者是鬼才導演J.J.亞伯拉罕和金獎作家道斯特,兩人創(chuàng)造出一種多樣化的閱讀形式,既有正常書籍的印刷字體,又有大量的以仿舊質(zhì)感呈現(xiàn),男女主角以真實字跡交換的留言,加上從古書《希修斯之船》衍伸出來的23個配件,組合起來,變成了一本無法從圖書館借閱,無法數(shù)字化為電子文件的書。
所以如何翻譯呢?據(jù)說有出版社簽下版權(quán)后又放棄,就是因為無法翻譯和再制,臺灣圓神集團的寂寞出版社遂成為亞洲第一個完成此不可能任務的出版社,光是制作配件并加以中文化,再找到“寫手”謄寫四百多頁十萬個字的手寫字,這兩件事就足夠消耗精力以及制造話題了。好消息是,各大連鎖店紛紛傳出斷貨,表示讀者被勾引了。
《HQ事件的真相》也是大書,創(chuàng)下史上最高版權(quán)預付金,一本具有文學高度的犯罪小說,比起話題十足的《S》,讀者似乎從中得到更純粹的閱讀樂趣,譬如不睡覺一路暴沖三百頁五百頁。
作者喬艾爾·狄克是瑞士人,三十歲不到,他寫了四本小說都沒有獲得出版機會,第五本終于達陣?!禜Q》是第六本,一出版即靠著口碑在法國狂銷,接著被翻譯成37種語言,看似一夕成名,少年得志,實則是一個鼓勵新人作家不要輕易被出版社摧毀的勵志故事。
這樣的國際大書在臺灣由一家小而新的出版社愛米粒爭取到版權(quán),這就是另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了。
《S》和《HQ》照亮了翻譯小說的市場,對嗜讀翻譯小說的人來說這是很幸福的秋天,可以讀到“《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巔峰巨作”的《愛瑪》;《樂透》是史蒂芬·金的文學啟蒙導師,雪莉·杰克森的經(jīng)典短篇小說選輯。《甜食控》《贖罪》作者伊恩·麥克尤恩的間諜小說?!稕]有名字的人》,一本美國人寫的朝鮮小說,書評家將之與《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并列。《生命如不朽繁星》是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選書,車臣版《追風箏的孩子》。題外話,奧巴馬的小說品味肯定高于馬英九。
有三本經(jīng)典之作重現(xiàn),一是兒童心理學大師艾麗斯·米勒《幸福童年的秘密》,她主張挖掘隱藏在每個人童年里的情感經(jīng)驗與事實,是在治療精神疾病過程中,唯一可以永久信賴的方法。
一是22年前出版的《在餐盤跳舞的細菌、病毒、寄生蟲與化學物質(zhì):為何食物讓我們生???》,疾病學家作者大衛(wèi)·華納-托斯揭開許多世人對食物的誤解以期扼阻蔓延中的食品安全問題。壞消息是,食安問題,早已有之,于今為烈。
影響了哲學、電影、文學、信仰的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詳注限量精裝本”問世。《超譯尼采》都大暢銷了,而且書中的“尼采說”不斷被引用,可為什么沒有人回到原典里去尋索呢?原典更暢銷才對不是嗎?
從身體到精神,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人類生病了,人類“從野獸到扮演上帝”,這是《人類大歷史》的結(jié)論,這本出自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哈拉瑞之手的大歷史,是極少數(shù)成為國際暢銷書的大歷史,評論家認為其成功關(guān)鍵在寫作風格“刻骨銘心的生動”。
大歷史佐以聚焦在人體演化之旅的《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演化和疾病的產(chǎn)生》,我們會對人類有更多的了解,或說同情。作者是掀起赤腳跑步風潮的明星級演化生物學家李柏曼。
《宇宙的鐘擺》是科學作家愛德華·多尼克結(jié)合歷史與科學,描繪科學家們?nèi)绾闻c深層奧秘搏斗,以及現(xiàn)代世界的誕生。
張戎以英文寫作,《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在全球賣出一千三百萬冊,將她推上國際重量級傳記作家位置。此后,她選擇了“秉筆直書”《慈禧》,根據(jù)大量史料以及個人研究,將之定位為“開啟現(xiàn)代中國的皇太后”。
回到現(xiàn)代,iPhone6熱騰騰上市,臺灣“果粉”為求一機必須排隊三十個小時,與此同時,強尼·艾夫的傳記《蘋果設計的靈魂》重量登場。強尼·艾夫是被喬布斯稱作為“心靈伴侶”的設計天才,是科技記者采訪到時會感謝老天的人物。兩人主演的蘋果故事、蘋果世紀,喬布斯有《賈伯斯傳》,《蘋果設計的靈魂》則寫出了喬布斯以外的蘋果。
《一件五萬美元手工的經(jīng)濟之旅》,名字有點怪,會取這個書名完全因為幾年前《一件T恤的全球經(jīng)濟之旅》叫好叫座,這本書要說的其實是高端精品背后的故事,以及意義。
相對于翻譯書,華文創(chuàng)作顯得有點不夠陣容堅強,不過令文學書讀者歡呼的是鐘曉陽寫出了《哀歌》的續(xù)篇《哀傷紀》。相隔二十八年,對時間和愛情,她如是說:“二十多年沒多長,不夠我們脫胎換骨,只夠我們世故些、困頓些、幻滅些”。文學真正是時間和體悟所換得,被譽為臺灣海洋文學經(jīng)典之作的《大海浮夢》,如果作者夏曼藍波安不是蘭嶼達悟族,沒有成長于大海,或者缺少對自我與家園的探索與感悟,如何成就?《戰(zhàn)爭殘酷》則收錄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干十八篇與戰(zhàn)爭有關(guān)的小說,呈現(xiàn)小說家反戰(zhàn)、反迫害的人道主義精神。
1949年軍警直入臺大與師范學院(今臺灣師范大學)逮捕數(shù)百名住宿學生,史稱“四六事件”,藍博洲透過采集到的口述證言以及檔案數(shù)據(jù),以小說的形式,還原了事件的真實面貌,是為《臺北戀人》。
《末日備忘錄》是五月天吉他手石頭的攝影圖文創(chuàng)作集,他給自己的10個備忘錄,10件必須完成的事包括了:用力的活著、淋一場雨、拍全家福、按年份聽完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考一爐面包、彈一整個下午的吉他、重看《廣島末班列車》、在日月潭里游泳、帶家人去動物園、寫一首歌。
是否這會帶動更多人也來給自己的人生寫十個備忘錄一如流行的冰桶接力?
楊美紅《彈涂時光》和陳冠華《逐海而居》是臺灣較少見的書籍類型,前者寫隱藏在濕地生態(tài)里的詩意,觀察并思考,渴望召喚同類;后者為建筑師陳冠華記錄他在花東海岸設計的小住宅,從理念寫到實際案例。他曾經(jīng)有一個超有名的學生,五月天阿信。
“臺灣新品種旅行設計師”洪震宇繼《旅人的食材歷》《樂活國民歷》之后,出版《風土餐桌小旅行》,12個小地方的飲食人類學筆記,另類的旅游飲食文學指南。
《樂之本事》是音樂學博士焦元溥出手的古典音樂入門指南,由妹妹張懸設計統(tǒng)籌。關(guān)于古典音樂,你永遠不會知道有多少人在等待一本真正可以引領(lǐng)入門的入門書。
攝影家郭英聲的《寂境》不算回憶錄,而是記憶之書,他口述,透過小說家黃麗群的筆,再配上70幅作品,出奇地安靜,出奇的好看如電影。
秋天果然是收獲的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