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時報》報道:1950至80年代,是臺北重慶南路書街的輝煌年代,當時有上百家書店、200多個書報攤云集,鄰近還有可看電影的中山堂、小吃聞名的中華商場及新公園等,人文與商業(yè)匯聚。其中創(chuàng)立最早的,就屬坐落于重慶南路37號的商務印書館,此外還有隨國民黨政府來臺的中華書局、世界書局、正中書局、經(jīng)銷教科書的臺灣書店,及戰(zhàn)后第一間由臺灣人創(chuàng)辦的東方出版社、頗具規(guī)模的三民書局、以《文星》雜志聞名的文星書店等。此外,如武昌街上詩人周夢蝶的書攤、北門郵局附近的黨外雜志書攤,都盛極一時。直到1980年代后,隨著臺北都會區(qū)擴展、連鎖書店林立,重慶南路書街盛況不再,目前僅存世界書局、三民書局等少數(shù)老字號。
重慶南路之外,臺北還有1970年代的牯嶺街、1980年代的光華商場舊書攤、舊書店等,臺大公館一帶具人文特色的小書店云集,稱為“溫羅汀”。
近兩年獨立書店各地開花,淡水有河book、桃園南崁1567小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新竹瓦當人文書屋、臺東晃晃書店等。相較于重慶南路上出版、門市兼營的書局,獨立書店以獨特選書與人文氛圍取勝,多結合在地社區(qū)經(jīng)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