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代,有個著名的宰相叫范仲淹。他曾經(jīng)說過兩句非常有意義的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边@兩句話的意思是說: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為什么生在封建時代的范仲淹能夠有這樣的思想呢?原來這跟他從小刻苦學習,深入地了解人民大眾的疾苦是分不開的。
范仲淹在很小的時候就死了父親,因為家里太窮,母親就改嫁了。但是,繼父的家境也不寬裕,不能供范仲淹上學,所以范仲淹只好寄住到親戚家里去讀書。
范仲淹知道,得到讀書的機會是件不容易的事,于是就不分白天黑夜地苦讀。他常常吃不飽飯,每天只能用一把米煮粥吃。他等煮好的粥冷下來凝結(jié)成塊狀時,在中間劃個“十”字,分成四塊,每次吃一塊。雖然環(huán)境這樣艱苦,可是范仲淹從來不叫苦。他常常說:“一個人如果不能讀書,即使能吃飽喝足,生活也沒有多大意義……”
范仲淹讀書是有計劃的,每天讀多少頁,不完成計劃絕不休息。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沒有生火,呼呼的西北風從門縫里直鉆進來,把手腳都凍麻了。有錢人生了火爐,鉆在柔軟的被窩里還嫌不夠舒服,而范仲淹卻在這寒夜里,面對一盞孤燈,刻苦用功。他堅持讀完當天要讀的書以后才去休息。有時候,凍得實在支持不住了,他就用冷水洗一把臉,提提精神。每當他計劃完成后去睡覺時,常常已經(jīng)是后半夜了??墒?,第二天一清早,他又趕緊起床,收拾好一切,又忙著讀第二天的書。范仲淹就這樣刻苦地讀了十多年書,積累了豐富的知識。
后來,范仲淹當上了宰相。他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知道一個人求學的過程是十分艱苦的,有了學問就應當做些對百姓有益的事情,不要忘記自己當年的苦楚,不要忘記社會上受苦的人。因此,他才能說出我們在前面提到過的那樣非常有意義的話。
小露一手
1.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將正確的選項寫在括號里。
(1)本文的主題是( )
A.十年苦讀 B.冬夜苦讀 C.幼年苦讀
(2)范仲淹讀書的計劃,表現(xiàn)在( )
A.每年讀幾本書是有計劃的。
B.每天讀多少頁是有計劃的。
C.每讀一本書非要讀懂為止。
(3)范仲淹所走的路說明了( )
A.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B.刻苦學習,方能成才。
C.不經(jīng)過忍饑挨餓的艱苦生活的磨煉,是讀不好書的。
2.判斷下面的話是否正確,正確的打“√”,不正確的打“×”。
(1)母親改嫁后,范仲淹在繼父家讀書。( )
(2)文章詳寫了范仲淹家境貧困的情況。( )
(3)范仲淹苦讀了十年的書,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才當上了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