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有問題,但說不出是什么問題。”42歲的陳愛軍將婚姻咨詢師郭偉平當做了樹洞,絮絮叨叨了一小時。敘說的過程中她努力克制情緒,但仍出現(xiàn)了幾次短暫失控的局面。
這些嘮叨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無效信息,郭偉平整理出的有用信息只有兩條:第一,她懷疑先生出軌,第二,出軌的證據(jù)只是一種推理——先生不愛和她說話,卻似乎和別人聊得火熱了。
無心交流是出軌的跡象,這也是很多中國夫妻的邏輯:如果不是外面有了人,夫妻倆怎么會無話可說?
郭偉平沒打算說服對方放棄這種邏輯,“那不是問題的癥結,癥結是她的家庭出現(xiàn)了疾病的前兆,該治病了,但她還在‘這是誰的問題’上糾結不放?!?/p>
大部分亞健康家庭在建立之初就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建立后也沒及時補充營養(yǎng)。這和中國人對家庭的重視程度太低,有必然關系。
中國人理想的婚姻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郭偉平的答案很理智:“其他都不說,首先必須得是健康的?!?/p>
他對家庭健康的定義來自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人體健康設立的標準:一個人只有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性四方面都達到健康,才算完整的健康。一個健康的家庭,也要滿足以下條件:成員角色完整,身心健康,家庭經濟和地位獨立,家庭成員間交流無礙,價值觀正確,有共同目標,社交適應性良好。他認為難度不大,“都是只要努力一下就可以實現(xiàn)的?!?/p>
但他在北京、上海、長沙、武漢等幾個城市對近兩萬個家庭做了長達5年的跟蹤調查后,發(fā)現(xiàn)大部分被調查家庭——占到總量的74.27%——已經問題頻頻卻沒引起重視,因為問題沒嚴重到動搖家庭根基的程度。
套用個人健康的標準,這種狀態(tài)也可以稱為“家庭亞健康”:滿足感不多,但也沒大毛病。大多數(shù)人都記住了后半句,郭偉平著急的是前半句:“中國人的幸福標準太低了,如果放在國外,早就引起警惕了。何況哪怕只是身體不健康,也極可能會讓家庭跟著不健康的?!?/p>
不是所有婚姻咨詢師都認同“家庭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這種說法,因為太籠統(tǒng),而且不容易引起咨詢者的重視。郭偉平厭煩了老用夸大“病情”的做法達到目的。2010年,他創(chuàng)立了“婚姻咨詢師網(wǎng)”,目的是讓更多人了解婚姻問題在萌發(fā)初期都有哪些跡象。他不想只針對重癥家庭,因為那時成功挽救的幾率低于10%。就像癌癥,越早發(fā)現(xiàn),治愈幾率越高。
馮曉琪就是被治愈的其中一例。
郭偉平在尋找亞健康家庭的形成原因時發(fā)現(xiàn),它們中的大部分都有先天不足的原因,即新家庭成立時就埋下隱患;或者夫妻雙方因為成長環(huán)境不健康導致心理發(fā)育不健全;或者情感基礎不牢靠,為了更現(xiàn)實目的才走到一起;或者情感基礎有了,但從沒認真考慮過婚姻和戀愛的不同,各項準備不足。
如果先天不足,就只能在后天使勁補足營養(yǎng)。缺愛的補愛,心理不健康的調整心態(tài),該改變生活習慣的就得改,價值觀沖突的則趕緊磨合統(tǒng)一思想。如果這也跟不上,遲早玩完。
馮曉琪的小家庭兩樣都沒做好。她和先生是相親結婚的,那年她29歲,先生34歲?!澳挲g大了,老被催婚,相親都相成了面霸。而且越到后面,相親的貨色就越差?!眱扇艘灰娒?,單憑眼神就判斷出對方是相親界的戰(zhàn)友,頓時有了共同語言。見面幾次,確定不討厭對方;再交往幾個月后發(fā)現(xiàn)也能湊合著過,就定下了婚事。
結婚第二年,問題一串接一串地出現(xiàn)了。馮曉琪不想要孩子,因為她自己就是個孩子,還想再玩幾年。先生急切想要孩子,但沒做好親自教養(yǎng)孩子的準備,“他覺得孩子有孩兒他媽或者老人帶就行了,他朋友都這樣?!庇珊⒆拥姆制纾€引出消費理念、家務分配、理財規(guī)劃等大大小小的矛盾。吵了幾個月后,馮曉琪開始問自己:這日子你還要不要過下去?
“最后的答案是,當然得過下去?!彼抢硇耘傻?,在得出換個男人一樣會有類似矛盾的結論后,她選擇向專業(yè)人士求助。
在郭偉平看來,馮曉琪的問題不算嚴重,因為發(fā)現(xiàn)和反省得及時。夫妻倆看似爭吵得厲害,但他們畢竟沒有停止交流,頂多是需要一起解決的問題多了點?!八麄兙蜎]在婚前想過組建家庭對自己意味著什么,所以要在婚后補上這課?!?/p>
中國人有家族觀,但沒有家庭觀。因為忽視家庭的重要性,把戀愛、婚姻、家庭三者混為一談,這是家庭一誕生就不健康的最大先天不足。而問題出現(xiàn)后只顧推卸責任,不愿思考改變,是最大的后天不補。
幸福的家庭建立在家庭成員都有健康體魄的基礎上。但越來越多的人不把自己的身體當回事,甚至以不健康為榮。
也許是職業(yè)的關系,公共營養(yǎng)師謝琳琳更看重健康的身體對家庭健康的影響,“這是一切努力的前提?!苯鉀Q問題需要良好克制的心態(tài),良好克制的心態(tài)來自健康的體魄。
身體健康也是一種家庭文化。兩年前,在某連鎖健身會所做營養(yǎng)顧問時她就發(fā)現(xiàn),愿意鍛煉身體的,家庭檔比單身族多。曾經有一位女顧客,企業(yè)高管,工作忙,辦了健身年卡后一年只來了不到5次,但第二年照樣來續(xù)卡。當事人不可惜,謝琳琳倒替對方覺得不值,“平均下來,一次健身的費用就超過2000元。太不劃算了?!?/p>
但買健身器材更不劃算,她見過太多買了跑步機閑置在家里蒙灰、只有到會所才能堅持鍛煉的客戶。于是私下里向客人建議:您可以辦一張家庭卡,這樣督促丈夫和孩子一起鍛煉的責任感,能促使你堅持下去;而且全家一起鍛煉的氣氛也比獨自鍛煉更活躍。
客戶聽取了她的建議,事實證明她的建議非常有效。
在謝琳琳看來,一個家健康與否,首先看他們是否熱愛運動。因為愛運動的人心態(tài)更積極,面對困難時解決問題的能動性更強。同時,他們也會主動改變其他家庭成員的生活狀態(tài),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但愛運動的中國家庭不是主力軍,尤其在年輕人組建的家庭里,成員間的互相影響以消極面居多。家庭病的出現(xiàn),就是不良生活習慣互相傳染所致。
兩個不愛運動的人,會互相“鼓勵”對方宅在家里;一個邋遢的人,會讓其他家庭成員也變得懶惰,不斷刷新對生活要求的下限;一方愛亂花錢,另一方勸阻無效后也會賭氣加入胡亂消費行列……
不愛運動,不愛勞動,加上糟糕的生活習慣,不只讓身體素質下降。“生理影響心理,不健康、愛生病的身體,在耐性、包容力、理解力、克制力等方面,都比體質強的人欠缺許多。”謝琳琳說。
基于她的所見和理解,這位公眾營養(yǎng)師為亞健康家庭們開出的藥方是:鍛煉,堅持鍛煉,全家一起鍛煉。
婚姻的不穩(wěn)定放大了不安全感,許多人因此強迫自己必須為未來做好充足準備。但太操心必先累垮自己,繼而破壞家庭的平衡。
一個真實的故事。
年輕的妻子私信了一位著名情感專家:“最近我總是和老公吵架,他太貪玩,花錢總不考慮實際需求,我不得不一個人擔負起規(guī)劃整個家庭未來的重任,考慮怎么理財才能保證退休生活,該給孩子存多少教育基金……每天一想到未來需要這么多錢,就憂心忡忡,仿佛世界末日,身心俱疲?!?/p>
絞盡腦汁想給對方一個滿意答復,末了,情感專家的腦子里突然竄出一個問題:親愛的女士,請問你的年齡是?
“22歲,即將研究生畢業(yè)?!?/p>
這個答案立刻給了專家洶涌的靈感,“你才22歲啊,連學業(yè)都沒完成,為什么要操心這么多事?”
不只這位22歲的女研究生操心過度,無數(shù)中國妻子都曾經為未來煩惱過。她們的內心充滿各種不安全感,極力將家庭節(jié)奏控制在自己手中,但往往因為事與愿違,與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員發(fā)生激烈爭執(zhí)。
在一所中學初二年級任班主任的梁虹,不久前被診斷出輕度躁狂抑郁癥。但首先發(fā)現(xiàn)她情緒出現(xiàn)問題的不是家里人,而是同年級的其他老師。“有好幾天都看到她躲在洗手間哭,平時也很沒精神的樣子,以前對學生很溫和,但現(xiàn)在常??刂撇蛔〉睾饘W生,師生關系一度很緊張。”一位同事在接受采訪時說。
父母把梁虹患病的原因歸結為性格問題。敏感,較內向,責任感非常強,強到有強迫癥嫌疑。丈夫認同了這一推測,并補充了一點:家里的理財事宜多年來都是妻子一手打理,受2013年股市動蕩的影響,虧了不少,導致她內心壓力太大。因為炒股的那十多萬元,本是打算存作孩子的留學金,“她覺得對不起我和孩子。”
郭偉平接待過不少類似梁虹的咨詢者,“共同特點都是強烈的不安,總覺得明天會發(fā)生不好的事,自己必須拼命給未來做好準備。”這些不安全感包括“萬一離婚了我該怎么辦”、“萬一父母重病了怎么辦”、“孩子教不好怎么辦”、“萬一失業(yè)找不到工作怎么辦”等無數(shù)個“怎么辦”。
造成不安全感的,有劇烈變化的生存環(huán)境帶來的巨大壓力,社會轉型期間,脆弱的家庭婚姻關系帶來的擔憂。和同樣面對生存壓力的男性不同,女性在考慮“未來”時,不只考慮自身,還會把整個家庭都納入保護范疇,“但這超出她們的能力范圍了。而發(fā)現(xiàn)自己力所不逮,放大了對未來的恐懼,就會將焦慮情緒傳遞給家庭其他成員;如果對方不能理解或提供解決方案,就會沖突不斷。從而破壞整個家庭的平衡?!?/p>
終日焦慮的心理成了亞健康家庭最大的地雷。正如那位情感專家最后的回答:“姑娘,你才22歲,為什么要把20年、30年后的事都考慮清楚才能安心呢?心操得太大了,你就不擔心先累垮自己再累垮家人嗎?”
最后壓垮家庭健康的是人格獨立問題。父母用不健康的情感方式愛子女,不健康的情感怎么培養(yǎng)出健全人格?
一個不健康的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給他提供9種有毒的愛,導致他無法獲得獨立人格。這9種愛分別是:富余型、缺乏型、超前型、滯后型、游離型、固執(zhí)型、愚蠢型、索要型和恐懼型。
郭偉平印象最深、接觸最多的是富余型。2012年春天,他接待了一位男性咨詢者。咨詢過程中,對方的母親全程守著兒子。雖然有問題的是兒子——他才30歲,談了七八次戀愛,結了一次婚,最后卻都被女孩子甩了,于是對戀愛產生了心理陰影。
第一次咨詢結束后,郭偉平委婉地告訴母親:如果您不介意,能不能單獨和您聊聊?
“問題更大的應該是母親。”過程中,兒子說了一共不到10句話,其他的不是被母親打斷,就是被母親代為敘述了。郭偉平帶的一位實習生后來私下向導師吐槽:幸好當兒子的沒再婚,否則還會因婆媳矛盾離婚的。他當時就批評了實習生“不能帶著主觀情緒評價咨詢者”,但郭偉平也承認,一旦這位年輕人再次組建家庭,問題會多得讓人想想就頭大。
他沒有獨立的人格。郭偉平最后評價,但要解決問題,必須從母親那方著手。而這將是更棘手的事,父母從不認為自己的愛有錯,他們覺得孩子需要自己,無論他是屬于哪個家庭。
郭偉平用講童話故事的方式分析了這一類亞健康情感的家庭:
王子決定建立一個新王國,雖然它脫胎于一個舊王國,但畢竟是一個獨立國家了。奈何老國王和王后不放心,習慣了當王子的兒子怎么能適應國王的身份呢,他可從來沒做過國王啊。于是新王國自誕生那天起,就時刻處于父王母后的監(jiān)控和幫助下——他們恨不能幫新國王把一切事都做好,就像以前那樣。
結果新王面臨兩種尷尬的處境:或者他成為傀儡,但他的合伙人不干啊,于是新家庭里的矛盾隨時可能發(fā)生;或者他和合伙人都挺煩有人在身后指手劃腳的,于是新舊兩個家庭發(fā)生矛盾。
“不管哪樣都有隱患,有矛盾。”郭偉平嘆氣。
被這樣的國王王后養(yǎng)大的,是缺少獨立人格、無法適應社會環(huán)境變化的王子公主。他們到了中國,誕生于1980年代,就是嬌氣、自我、眼高手低的80后90后們。這一群人激活了許多廠商的設計靈感,最典型的就是“家務骰子”。但除了家務,他們還有更多需要獨當一面的事要解決。
只是每解決一個問題,就能讓家庭離病更遠一步。
亞健康家庭的9項指征
小算盤綜合征
不管在經濟利益上還是在人情關系上,都將自己和對方分離看待,唯恐自己吃虧。女方多抱著“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的想法,男方則從不共享收入、人際信息等。
產生該綜合征的最大原因是對婚姻關系不信任,寧可花時間為自己打造退路,也不想改善婚姻關系。最常見的做法包括存有各種名目的私房錢,朋友圈獨立無交集等。
治療方法:讓自己覺得無路可退、只能背水一戰(zhàn)好好經營家庭。
碌碌無為綜合征
也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綜合征”,指家庭成員缺乏共同的生活奮斗目標,滿足于平庸的生活現(xiàn)狀;害怕改變,更不愿嘗試新的生活方式。
此綜合征的最大特點是家庭生活內容貧瘠、單調,生活節(jié)奏相當規(guī)律,但因為缺少挑戰(zhàn)的目標,興奮度極低,容易對別的家庭產生羨慕情緒,進而自我懷疑:這樣過日子有什么意思?
治療方法:每年年初召開家庭會議,制定新一年生活目標,挖掘所有成員的潛力。并定期開會匯報進展,互相鼓勵。
新交流障礙癥
和幾年前相比,夫妻雙方愿意交流的比例上升了。但有交流意愿,可惜總是無法在溝通方式上達成一致,導致交流屢屢不暢,不歡而散后情緒積壓,得不到釋放。
選擇錯誤的交流渠道也是新交流障礙癥的主要原因,“低頭族”習慣了網(wǎng)絡交流方式后,雙方對文字的不同理解會產生隔閡誤解。
治療方法:不做低頭族,約定回家無特殊情況不使用手機等網(wǎng)絡設備;也不要強求一交流就必須達成共識,有分歧的交流也是有效溝通。
豬隊友綜合征
又稱“拖后腿綜合征”,指家庭某成員專精于拖大家行動計劃的后腿。
這種情況通常出現(xiàn)在夫妻關系中,當強勢的一方積極安排、鼓勵全家人嘗試新事物時,被動的一方拒絕合作甚至故意犯錯,試圖讓行動泡湯。
落后分子從主觀意識上墮落為豬隊友,多是因為怕麻煩,不愿動,通過否定伴侶的想法讓對方和自己保持一致。這種消極心理將導致夫妻間分歧越來越大,最終淘汰掉無法一起進步的豬隊友。
治療方法:把豬隊友放在一家之主的領導位置上,讓他也嘗嘗被拖后腿的辛酸無奈。
家庭社交恐懼癥
指那些喜歡宅或喜歡單獨活動的家庭。這樣的家庭夫妻倆性格多內向,不愛和人打交道,沒有家庭朋友和家庭生活圈。常常用“太麻煩了”掩飾自己害怕與人交流的真實原因。即便答應了某些社交活動,也容易食言。出爾反爾的原因包括突然變糟糕的天氣、家里有人不舒服等。
這種家庭常?;\罩著孤獨感,家庭幸福指數(shù)也不高。
治療方法:將社交活動主場設置在家中,從由自己組織一些親友圈里的小型主題活動開始,慢慢拓展到外面去。
代入綜合征
又稱“草木皆兵綜合征”,凡事皆代入,尤其容易接受負面信息的影響,導致疑神疑鬼。
代入綜合征分成兩類,一類是對情感的敏感,如懷疑經常出差的伴侶有出軌嫌疑等;一類是對生活方式的提心吊膽,如每年準時收看央視315晚會、曝光什么就堅決拒絕什么。
代入綜合征是現(xiàn)代人的通病,也是不自信心理的反映。急劇變化的生存環(huán)境、對未來的無法把控,都容易讓人產生“自己也許就是下一個受害者”的悲觀想法。
治療方法:從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始。健康的身體才能重塑自信,產生積極想法。
愛無力綜合征
絕不是鬧兩句“我再也不會愛了”這么膚淺的事。
愛無力患者也和情感冷漠癥患者不同,他們有充沛的情感,但首先不會愛自己,只會為家庭鞠躬盡瘁付出,永遠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一位;其次相當忽略和其他家庭成員的情感交流,過的是無情趣的情感生活。
愛無力綜合征不能及時診治,最常見的后果是導致皮膚饑渴癥和親密焦慮癥,甚至將自己對擁抱、親吻等肢體接觸方面的極度渴望視作“不正?!?。
治療方法:每天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情感生活不感冒。
狂亂消費綜合征
兩口子不但沒有理財計劃,消費行為還全由心情決定,或習慣用消費行為來表達情緒,在無節(jié)制的消費中獲得短時快感。
綜合征的發(fā)作有規(guī)律可循。首先,逢XX日必發(fā)??杉毞殖?.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如認識1111天;2.和情感有關的節(jié)日,情人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九九重陽節(jié)均可;3.和消費有關的節(jié)日,315、1111、1212等都是。其次,逢情緒激動必發(fā)。如:昨天和老公吵架了,為了安撫受傷的心,一定要刷爆他的信用卡。
此綜合征影響家庭的經濟健康領域,久不治療必導致債臺高筑、經濟崩潰、家庭解體等嚴重后果。
治療方法:家庭成員中至少要有一人有理財觀念,即使不懂得錢生錢,也要懂得存錢以備不時之需。
公主王子病
與彼得潘心理相似,都是拒絕長大、無法適應新角色的表現(xiàn)。尤其獨生子女在組建新家庭后,依然將自己當做公主/王子,不愿成長為新家庭頂梁柱,將自己保持在不曾獨立的孩子狀態(tài)。
具體表現(xiàn)有:習慣性“嬌弱”,把家庭的責任推給對方,凡事由著自己的性格來,不和對方商量;總想著“寵著我是天經地義”,長輩也拿“從小就沒吃過苦”當借口,趁機包庇子女;常見的爭吵大多由不同程度的“憑什么我……”組成,一旦受氣就躲回父母家。
治療方法:重點在父母那里。父母撒手了,孩子就會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