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田樸珺隆重推出“男閨蜜”羅振宇,大贊他是“一個堅持60秒的男人”之后,我也成了鼎鼎大名《羅輯思維》忠實粉絲。每天早上,田樸珺是聽著他的聲音起床的,邊聽他天南海北的聊,邊刷牙洗臉,然后被他逗得哈哈一笑。我要高大上的多,多在上班的路上哈哈,當然,有很多時候是笑不出來的,比如10月2日,這個羅胖質(zhì)疑“孝順”,挑戰(zhàn)了很多人的道德底線。
“在家庭內(nèi)部,大家都應該彼此善待,一旦要強調(diào)子女對父母的單方面義務,那就會帶來很多問題:父母說啥子女都該無條件服從?如果不是這樣,那服從和不服從的邊界又該怎么劃分呢?人類進入現(xiàn)代社會之后,用平等和尊重這兩個要求就已經(jīng)可以協(xié)調(diào)人和人的日常關(guān)系了,不需要再強調(diào)任何單方面的義務關(guān)系,什么忠孝節(jié)義?!?/p>
1
我的姑姑,曾是著名的“五分大王小代數(shù)”,也把兒女培養(yǎng)成了美產(chǎn)博士。因之,姑姑大名鼎鼎,被不斷請教和效仿,可惜沒有任何一個追隨者能夠和她一樣培養(yǎng)出一個14歲的大學生,而且這個大學生在中國科技大學讀理科、轉(zhuǎn)學山大學中文、考到國外學哲學,最后換專業(yè)搞人工智能,簡直文理兼修一超級學霸。在這樣的榜樣帶動下,我的三弟留學德國,我的侄子考上清華,我和我老公,作為山大出產(chǎn)的土鱉學士、碩士,在我的家族簡直弱爆了,只能暗暗把洋博士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不想,我的長女剛上一年級,榜樣姑姑就改變了游戲規(guī)則。
這一年,她突發(fā)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
退休之后,姑姑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種健身修身狂熱中。每過一段時間,我們就會得到她新的教導:學香功、食用酵素、吃素、抄寫《了凡四訓》、念經(jīng)、放生……當我遠隔重洋的表姐在每天的例行電話中發(fā)現(xiàn)她吐字不清時,她已經(jīng)發(fā)生腦血栓一天,并堅持認為多念幾遍經(jīng)、多磕幾個頭就會好的。堂弟迅速驅(qū)車直奔南部山區(qū)姑姑的清修之地。后期治療恢復得不錯,但因為延誤,姑姑還有些行走不便。
在姑姑住院期間,我大爺家、我家、我四叔家以及小姑家四家排班輪值,一次24小時。鑒于表姐生病住院,而表哥和表嫂要同時照顧他們兩家的3個孩子,大家勸他們不必回國。姑姑對此默然。表哥表姐出于孝心,委托國內(nèi)的親人請護理。我跑了幾家中介才定下人選,特意選了一位佛教徒。
于是姑姑在病房里大放悲聲,震驚全樓,砸了桌子上所有的東西,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她要強了一輩子,從不麻煩別人,從不浪費,居然要花錢請一個陌生人來照顧她的吃喝拉撒?我和我表哥表姐被斥為徹底西化、用花錢來掩飾不孝的本質(zhì)。
護工不了了之。然后就進入到讓表哥辭職回國環(huán)節(jié)。表哥表姐去國20年,回國水土不服,必須飲用某品牌的瓶裝水腸胃才安。還是姑父深明大義:他們連句過年的話都不會跟領(lǐng)導說,回來如何適應?孩子們的事業(yè)都在上升期,中斷豈不可惜?姑姑態(tài)度強硬:不孝是大罪,就是得了諾貝爾獎也是德行有愧要遭報應。表嫂不同意回國,建議二老出國。姑姑不讓步:養(yǎng)兒防老,她不回來,兒子回來,不行離婚??蓱z我哥哥左右為難。我就笑勸:這不是要唱《孔雀東南飛》嗎?哥哥不是風箏,你讓他出國,他就趕緊考托福,你讓他回來,他就得無條件接受!他不光是兒子,也是丈夫和父親。姑姑正色道:孝順孝順,孝就是順。
這場戰(zhàn)爭持續(xù)了一年多,直到表哥表姐回國又返美還在繼續(xù)。當年姑姑有多“輝煌”,現(xiàn)在她就有多“威權(quán)”。她并非為了一己之私,也不是不理解養(yǎng)老社會化的趨勢。在她的三觀里,她給予了他們生命,是他們世俗意義上成功的締造者,也必須在道德意義上督造他們的完美。在她終于有時間研究《弟子規(guī)》以及佛教經(jīng)典后,她致力于在自家建立一種符合傳統(tǒng)倫理的秩序。作為旗幟鮮明地“不孝”的一方,在數(shù)次名為商量實為訓斥之后,我發(fā)現(xiàn)事實的真相誠如羅胖所言:
我們和父母的戰(zhàn)場不在于愛和不愛,而在于服和不服。
我有一千條理由一萬個理論反對姑姑的“專制”,卻在姑姑的眼淚和類似的新聞下敗北:
10月25日,嘉興一對空巢老夫婦被發(fā)現(xiàn)雙雙在家離世。連續(xù)3個星期,兒子打不通家里的電話,匆忙趕回家中,發(fā)現(xiàn)悲劇已無法挽回。警方推測老陳因觸電意外而亡,而患老年癡呆的老太太,則因無人照顧,死于脫水和饑餓。
在一個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不發(fā)達、社會保障不豐富的現(xiàn)實中,即便我們接受了一些普世價值,也必然要遭遇系統(tǒng)不支持的尷尬,每個人都在現(xiàn)代化的細節(jié)中血肉模糊、心神俱碎。
2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這個謊言如此絕對。我常聽老人們這么勸我,然后自然地用來對自己的孩子威逼利誘。
自從父母來濟南幫我照看孩子,我們?nèi)酥g沖突不斷。我父親每天給外孫女做飯、洗衣、輔導功課、接送上學,簡直像人民幣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每天早上,胖胖的大女兒都來求援:姥爺又勉強我吃雞蛋。在不穿校服的日子里,大女兒每天早上都和姥爺重復一個搶衣服的游戲。大女兒在樓上拼命高叫:媽媽,姥爺又不讓我漂亮。姥爺認為,穿裙子不利索,孩子在校方便或會弄濕衣服,一整天都不舒服。這導致我給大女兒買的很多衣服都漂亮干凈地留給了妹妹。如今,二女兒也開始爭取自己挑衣服的權(quán)利。姥爺斥之為:斗嗖(得瑟之意),有那功夫?qū)W習多好。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外在是他內(nèi)在審美的集中體現(xiàn),他把什么水準的衣服、物質(zhì)、朋友、配偶……選擇到自己的生活,就成就了什么水準的自己。而這種選擇,從娃娃抓起,必須的。我的理論被姥爺直接忽略,斥為嬌慣孩子。我?guī)Ш⒆尤⒓右恍┗顒樱尯⒆酉硎堋巴榻逃?,在一起玩耍中確定人際交往的技巧和分寸。姥爺嗤之以鼻:人家誰誰,啥活動也沒參加,照樣上清華。每次要帶孩子外出,她都惴惴于姥爺?shù)膽B(tài)度。
在姥爺?shù)膬r值體系里,衣著干凈樸素、整天忙著學習就是好孩子。(他忘了藥家鑫上頭條時,他也是義憤填膺。)我就是這么長大的,若是膽敢對這樣的思想進行顛覆,豈不證明我在質(zhì)疑父母的能力和愛?在這個問題上,我是心虛的。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巨大的魔咒?!案笎酆湍笎凼莻ゴ蟮?,這是整個人類不斷繁衍并傳遞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這遠不是說,一個人有了孩子就自動成了好父母?!比艄?,就不會有餓死女兒、打死兒子的新聞頻發(fā)。所以,在成熟的社會體系里,由政府監(jiān)控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并剝奪嚴重不合格的父母的撫養(yǎng)權(quán)。
“中國蒙特梭利第一人”、教育家孫瑞雪說:你認為這就是愛孩子和你真的愛孩子是有差別的。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懼、你的焦慮、你的習性來愛的?這可能就意味著你更愛你的想法,更愛你的恐懼、更愛你的焦慮、更愛你的習性。
我常常反?。喝绻f,我父親對于孩子早餐的過度重視源于饑荒歲月的恐懼,那么我對孩子社交的重視是不是源于個人拙于社交的焦慮?我對孩子學鋼琴的堅持是否源于自己對音樂無知的自卑?
我們這一代父母表面上接受了所謂的現(xiàn)代意識、普世價值,卻不過是由“外顯權(quán)威”企圖隱身為“匿名權(quán)威”,用各種方法逼孩子、暗示孩子、最終奴役孩子。
誠如一位朋友所言:你可以選擇上什么,但沒權(quán)利決定不上什么。這是關(guān)于上什么課外班的問題,她給孩子的回答。我也是這么干的。我支持孩子報名她喜歡的繪畫和書法,強迫她上我選擇的鋼琴和英語,罔顧練琴已經(jīng)成為親子關(guān)系的最大噩夢。在這個問題上,我爹和女兒結(jié)成了新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對付我這個霸權(quán)人士,一個輿論攻擊、一個行動耍賴。
我們這么自然地把自己的恐懼和焦慮以愛的名義傳遞給孩子,如同經(jīng)歷過饑荒的長輩紛紛把孩子養(yǎng)成了胖子。而孩子沒有得到過真正的足夠的愛,會和長輩一樣,把擔心、控制當做愛。成人世界里情感畸形遍布,往往可以追溯到當事人童年的關(guān)系模式。
說到底,我們從不曾把孩子當成另一個人來尊重、平等待之。蒙特梭利認為,每個孩子出生時都帶著“精神胚胎”,華德福教育稱之為“靈性”;《佛說入胎經(jīng)》里也談到在男女結(jié)合之外另有“中陰身”的到來。如紀伯倫所言: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人這一生,唯一能做的事情是成為自己。但我們以言聽計從來要求孩子,他就喪失了成為自己的可能。他對父母的服從與依附,會讓他習慣于外在力量的奴役。這也是我們這個奉行孝文化的民族奴隸輩出的根源。
所以,我決定繼續(xù)支持那個堅持60秒的男人,就為了每天都聽到羅胖類似的話:
每個人都在承當這樣的使命——斬斷那根流傳到上一代人身上的惡俗、愚蠢、平庸和怯懦的鏈條。保護我們的孩子,不再被那個從遠古浩蕩撲來的潮流吞沒。
請到我為止。
我一身當之。
這事,知易行難。
(由衛(wèi)娟,《齊魯周刊》執(zhí)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