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有”:
喬布斯的返璞歸真
2011年10月6日,史蒂夫·喬布斯辭世,終年56歲。他留下了一家市場價值比微軟和戴爾加起來還高的公司:2014年,蘋果以市值4831億美元的身家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yè)。
但喬布斯本人給人的印象是黑上衣,藍牛仔和灰色運動鞋:整套衣服加起來不過200美元。
他的辦公室有兩百多平方米,幾乎沒什么擺設(shè),除了房間中間的一個坐墊,是用來打坐的。喬布斯每天禪修,在決策前,叫屬下將相關(guān)產(chǎn)品設(shè)計一并放到墊子的周圍,先閉目靜坐,然后來決定選擇哪個放棄哪個。
喬布斯很小時就開始追問:我是誰?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什么?對生死的思考,最終使喬布斯皈依佛法,跟隨大野考賓修習(xí)禪宗,并成為素食主義者。他與夫人同為素食者,1991年結(jié)婚時舉行傳統(tǒng)的佛教婚禮。作家威廉·西蒙在一部傳記中這樣描述:“儀式簡單到甚至有些苦行的味道。賓客和新娘走入時,熏香正在燃燒。沒有婚禮的鐘聲,而是吟誦佛經(jīng)的旋律。”
佛教內(nèi)在的“責(zé)任自覺”和“空中妙有”教義,以及本體、本然與本真的思維層次,對喬布斯特質(zhì)的淬煉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他持有一種“財富罪惡觀”,認為財富是令他困擾的源頭之一。2005年,喬布斯應(yīng)邀在斯坦福大學(xué)演講,他這樣回憶自己過去的生活:“我總是把一切弄得一團糟,甚至想過逃離硅谷。漸漸地我有了一個想法,我仍然熱愛我過去做的一切,于是我決定從頭開始。”
一般的英文單詞,第一個字母都是大寫的,iPhone和iPad中的“i”為什么是小寫呢?小我,不自大,單純的過“不持有”的生活。
格雷厄姆:
“迅富者”的生活回歸
“我住在一間約為40平方米的零居室里。睡在可折疊到墻上的床上。我有6件正裝白襯衫和有10只淺碗,用來裝沙拉和主菜。當(dāng)人們來共進晚餐時,我會拉出可伸縮餐桌。家里連一張CD或DVD都沒有,我所擁有的書籍也只是從前藏書的十分之一。”作為LifeEdited.com和TreeHugger.com創(chuàng)始人,格雷厄姆·希爾也曾是被生活淹沒的人。
1998年,打拼已久的格雷厄姆與合作伙伴賣掉了互聯(lián)網(wǎng)咨詢公司Sitewerks,一夜之間成為自己都不敢想的富翁。
脫貧乍富,腦熱的他在西雅圖熱門的國會山地區(qū)買了一棟“世紀(jì)之交的”、約330平方米的四層房屋??諘绲姆课輲淼氖怯蟛粷M的空虛,“我購買了一套嶄新的組合沙發(fā)、一副300美元的眼鏡和海量的小玩意,包括一臺Audible.com的MobilePlayer和一部發(fā)燒友級別的五碟CD播放器。當(dāng)然,還有一輛配備了遙控啟動器的黑色渦輪增壓沃爾沃轎車!”
有一天,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充斥著不必要的麻煩:有草坪需要割,有排水溝需要清理,有地板需要吸塵……“我的房子和我的東西成了我的新雇主,它們給了我一份自己從未申請過的工作?!?/p>
這樣的生活充斥著美國社會。在2013年的《生活在21世紀(jì)的家中》研究報告中,加州大學(xué)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者研究證明,發(fā)現(xiàn)所有母親們在處理其擁有的物品時,壓力荷爾蒙都會飆升。在研究中,有75%的家庭無法把車停入車庫,因為那里堆滿了各種東西。
當(dāng)意識到這種財富帶來的“不幸”,格雷厄姆開始放棄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拔业纳钭冃×艘恍眯醒b備也少了些。我的碳足跡比我之前的超大型生活減少了很多,這讓我感覺好多了。”
對格雷厄姆來說,現(xiàn)在40平米的房子讓他更容易量入為出,這也是他最近正在研究推廣的新項目。“作為‘迅富’一族,我因為知道自己沒有浪費所需之外的資源而長夜安樂。我擁有的東西更少了,但我有了更多的享受。”
“斷舍離”:
不要在巨富中死去
在富豪圈,極簡主義極有市場。
“臉書”締造者扎克伯格凈資產(chǎn)324億美元,最近他才將Acura TSX的舊車換成福斯GTI跑車。2011年,他在加州硅谷帕拉阿圖買下一棟700萬美元的“豪宅”,對于一個億萬富翁來說,他對自己夠節(jié)省了。
谷歌創(chuàng)始人之一布林雖然也珍藏私人飛機,但他表示并不喜愛奢侈消費:他仍租住一套兩居室,開一輛豐田Prius轎車,還經(jīng)常在Costco平民超市購物。
巴菲特更“寒酸”,這位身家620億美元的大亨只有一輛車子,一座多年沒有翻新裝修的房子,經(jīng)營一家公司,和一大把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在紐約等大城市生活過后,巴菲特沒有在華爾街等金融中心繼續(xù)發(fā)展,卻選擇回到他的老家——只有40萬人口的奧馬哈。從他家出發(fā),在不足5分鐘的時間內(nèi),巴菲特就能穿越楠母大街到達他簡陋的辦公室。
“斷舍離”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修行,更是一種在體驗過財富后的思想回歸。財富這東西,就好像巴菲特所信奉的格言所說:現(xiàn)在遠離麻煩,比后來擺脫麻煩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