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麥家小說《解密》的英譯本開始在美、英等21個英語國家上市。第一天,就成功打破中國作家在海外銷售的最好成績。幾十年來,中國當代作家的“國際遠征”艱難跋涉,隨著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獲得一定“戰(zhàn)績”。而今,不管是莫言、余華、蘇童等“大佬”,還是麥家、衛(wèi)慧等新晉勢力,他們的“國際遠征”才剛剛開始。
麥家:借助斯諾登暢銷海外
麥家的作品走向海外,要歸功于一名英國學者,她的中文名字叫米歐敏,曾出版過大量研究古代中國的學術著作。2010年世博會時,米歐敏在機場看到麥家的《解密》和《暗算》,因為她的爺爺也曾做過破譯工作,于是便把書翻譯給爺爺看。有一天,米歐敏遇到了自己的大學同學、漢學家藍詩玲,后者把她翻譯的書稿轉(zhuǎn)給英國企鵝出版集團的編輯看,由此打開了海外出版的大門。
“《解密》英文版樣書推出是去年6月,那時斯諾登還默默無聞?!督饷堋穼懙氖潞退怪Z登干的確實是一回事,出版方借此大做宣傳文章。因為斯諾登,我想我的書可能被更多的讀者注意到了。”麥家坦言,這次作品能在海外出版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整個過程,我個人其實沒有選擇權。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的普遍現(xiàn)狀,很多時候不過是運氣的眷顧而已?!?/p>
麥家在海外市場的被認可,也許與《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鋪天蓋地的報道有關。英國頭號報紙《每日電訊報》又做了上萬字的報道,盛贊《解密》是一部“你不可錯過的中國小說”。
此次《解密》在海外出版規(guī)格之高史無前例,首先,兩家出版社均為國際出版界“超級豪門”:英國是大名鼎鼎的倫敦企鵝總部,美國是被譽為“諾獎御用出版社”的FSG出版集團。其次,出版社支付麥家高達15%的版稅,已與國際一線暢銷作家并肩。而在此前,中國作家海外出版的版稅一般只有7%、8%,10%已是鳳毛麟角,15%的版稅不論是在國內(nèi)還是海外,都已是超級暢銷書作家才有的厚遇。
此前,中國大部分當代作家作品只能被企鵝亞太地區(qū)簽約出版,更遑論收入象征著榮譽和權威的企鵝經(jīng)典文庫。該文庫自1935年8月誕生以來,早已成為國際文學界最著名的品牌,其收入的作家有:馬爾克斯、喬伊斯、博爾赫斯、卡爾維諾、弗洛伊德、喬治·奧威爾、納博可夫、海明威、薩特等,幾乎涵蓋了世界所有重要作家。該文庫亦收錄過中國作家的書,但不多,繼《紅樓夢》之后有魯迅的《阿Q正傳》和錢鐘書的《圍城》、張愛玲的小說集《色戒》?!督饷堋肥瞧裎ㄒ槐皇者M該文庫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
《解密》英譯本上市前一天,世界出版界第一大佬、滿頭銀發(fā)的企鵝前總裁馬金森風塵仆仆地來到杭州西溪濕地,給麥家送上第一本精裝《解密》英文書。他的到來讓麥家受寵若驚,親自下廚給遠道來的貴賓做了一頓餃子宴。
席間,馬金森對麥家說:“這是我履新職來第一次給作家送書。我們現(xiàn)在每年出版12000冊圖書,但中國作家的書還是很少。這是一種儀式,也是一份期待,希望通過你,讓我們能淘到更多中國作家的‘金子’?!?/p>
另一位出版者、FSG總編輯艾瑞克·欽斯基看過書稿后說:“我已經(jīng)很長時間沒有如此癡迷于一本小說,迫不及待要出版這本書?!备惰髑埃陟轫摻o讀者致信稱“麥家可能是這個世界上你們尚未聽聞的最受歡迎的作家”。
莫言VS余華:翻譯家決定影響力
因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獲得了廣泛的海外影響力。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清華在德國講學期間,曾問過包括德國人在內(nèi)的許多西方學者,他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是誰?回答最多的是余華和莫言。問他們?yōu)槭裁聪矚g這兩位?回答是,因為余華與他們西方人的經(jīng)驗“最接近”;而莫言的小說則最富有“中國文化”的色彩。
因此張清華認為:“很顯然,無論在任何時代,文學的‘國際化’特質(zhì)與世界性意義的獲得,是靠了兩種不同的途徑:一是作品中所包含的超越種族和地域限制的“人類性”共同價值的含量;二是其包含的民族文化與本土經(jīng)驗的多少。”
莫言是幸運的。1988年美國漢學家兼翻譯家葛浩文來到中國,看中了莫言的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之后開始了對他作品的翻譯,至今莫言被譯介到英語世界的所有小說,都由葛浩文翻譯,這位翻譯者是英文世界首屈一指的翻譯家。
莫言小說的日本版翻譯家吉田富夫也是相當有實力。同樣是鄉(xiāng)村孩子出身,“吉田富夫譯到《豐乳肥臀》中母親赤著上身打鐵時,潸然淚下。他說他的母親就是這樣打鐵的。有這樣的情感呼應,他的譯文勢必會準確有力?!?旅日作家毛丹青表示。
有一年,莫言去西班牙訪問,胃出了問題,就住院了。大夫一看病歷,噢,莫言。原來,這個醫(yī)生曾看過莫言的小說。
另一位可與莫言媲美的作家是余華。
在余華的小說《兄弟》出版后,國內(nèi)惡評多于贊美,而在國外卻是贊美多于惡評,基本上很少看到負面評價?!缎值堋吩诿绹霭嬷螅绹闹饕襟w幾乎都大篇幅地介紹了這部作品。
美國大牌評論家莫里·里根對《兄弟》的評論,在美國引起極大的反響。評論稱,“讀完《兄弟》的最后一頁時,余華筆下的‘反英雄’人物李光頭已和大衛(wèi)·科波菲爾、尤賴亞·希普、艾瑟·薩莫森等狄更斯筆下的文學人物一樣,擁有了獨立于小說作品之外的永恒生命力”。并認為,“不論從風格、歷史跨度還是敘事技巧來看,《兄弟》都稱得上是一部宏偉的作品”。
莫言走過美國的很多地方,而且舉辦了不少“讀者見面會”等活動,與很多普通讀者接觸。而余華在美國走的主要都是高校,高校活動更多的是年輕人和華人來捧場,但他們不能構成直接的購買力和影響力,在西方,小說讀者多為中老年人群。
去年,余華新作《第七天》問世,海外版權遍地開花。作為亞洲少數(shù)幾位被全球出版界關注的作家,余華新作完稿的消息迅速在世界各國的大出版社流傳開來。
而今,余華的主要小說《活著》、《兄弟》每年都會在海外維持數(shù)千到幾萬的銷售量,別看數(shù)量不大,這已是中國作家中的佼佼者了。
海外勢力榜:衛(wèi)慧“干掉”莫言,越南“一馬當先”
蘇童、莫言、余華作為小說海外譯介前三名,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作品都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并獲得國際電影大獎,如《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小說《妻妾成群》)先后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外語片獎、比利時電影評論家協(xié)會大獎;《活著》(改編自余華的同名小說)男主角葛優(yōu)獲“第47屆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男演員”獎。
“應該給張藝謀頒發(fā)‘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最佳貢獻獎’?!睂W者劉江凱開玩笑說。
在中國當代主力作家群中,莫言是作品被譯介到海外最多的小說作家。其次是余華、蘇童,再其次是賈平凹、王安憶等。
劉江凱說,在國內(nèi)研究者看來,莫言、余華、蘇童、賈平凹、王安憶、王蒙同屬于當代中國作家“第一集團軍”,“創(chuàng)作的實力上不見得有多大的差距”,但他們的作品在海外傳播的實際效果的確很不一樣。
“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會很影響他們作品的翻譯和傳播。比如賈平凹《秦腔》中民族性鄉(xiāng)土性的語言特點,翻譯之后很多東西就丟掉了,只剩下了一堆雞毛蒜皮的語言。王安憶的《長恨歌》翻譯的時候也比較難。相對來說,莫言和余華作品的翻譯就不易丟失味道。”劉江凱認為。
我們還看到一個有趣的意外:從翻譯語種數(shù)量來看,衛(wèi)慧的翻譯要遠遠多于其他當代主流作家,更意外的是,衛(wèi)慧的翻譯作品主要就是《上海寶貝》這一部。
“應該有兩個原因,第一,《上海寶貝》曾在國內(nèi)被禁止出版,外國人對此好奇;第二,書中對性有出位的描述。由此可以推斷,流行元素對世界圖書市場的影響很大,作品翻譯數(shù)量的多少并不能代表作品的藝術價值高低?!眲⒔瓌P說。
毫無疑問,對當代中國文學乃至整個中國文學而言,無論從質(zhì)量上還是數(shù)量上,目前日本的研究程度都是最高的。有意思的是,很多當代作家作品的越南語翻譯數(shù)量多于英語。劉江凱研究的12位中國當代主要作家中,他們的主要作品都有越南語的譯本。像余華、莫言這樣的作家還一度在越南讀書界形成一股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