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的“蘇門四學士”中,才華堪比蘇東坡的,唯有黃庭堅,世稱“蘇黃”。據(jù)說,他小時候,舅舅李常來家里做客,隨意取書架上的書提問,黃庭堅竟對答如流,無一不通,讓這位滿肚學問的舅舅連連驚嘆。后來,蘇東坡見其詩文,激賞不已,說他的文章“超軼絕塵,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從此,黃庭堅名震天下。
不過,雖然才華橫溢,黃庭堅卻命途多舛,這和他一身傲骨,不隨世俗俯仰有很大關(guān)系。據(jù)南宋范仲淹的玄孫撰寫的《過庭錄》記載,黃庭堅在位時,有一黃姓相面先生,硬拉著黃庭堅看相,預測他有點翰林、當中書的命,然后向這位大書法家求字一幅,想做個廣告,撐個門面。黃庭堅倒沒拒絕,順手寫下:“黃生相予,官為兩制,壽至八十,是所謂大葫蘆種也,一笑?!秉S生接過這一“金字招牌”,歡天喜地。同行者不解,問何謂“大葫蘆種”?黃庭堅說:“我曾在相國寺見一賣大葫蘆種的人,背一葫蘆奇大無比,他從大葫蘆中取籽出售,一粒就賣數(shù)百錢,人們競相購買。不料種下去后,結(jié)出來的卻是廉價的瓠瓜。”這所謂的“金字招牌”,實則戲言黃生之術(shù)不可信,同伴聽后大笑。
雖然只是一些笑談,但幽默之外,我們明顯能感覺到黃庭堅內(nèi)心不與世俗同流的傲氣。為此,他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宋朝在王安石變法之后,士大夫因支持或反對變法而形成了新舊兩黨,并逐漸演變成了黨爭,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相互間水火不容,你死我活。因涉及黨爭,黃庭堅被控告在編書過程中誣蔑皇帝。但是,無論怎樣威逼利誘,黃庭堅卻始終不承認有誣蔑之辭,“凡有問,皆直辭以對”,不折腰、不懼怕、不屈服,其嶙嶙傲骨、凜然正氣,令士大夫莫不嘆服。黃庭堅不會低頭認罪,不會忍辱偷生,所以,他受到的打擊比其他舊黨人士更大,結(jié)局也更悲慘。他先貶涪州,后貶黔州,再貶戎州,后來還遭除名,羈管宜州,成了階下囚。
即便遭受如此大的打擊,黃庭堅卻從未嘆息命運不公,他從不請求過赦免寬大,而是讀書怡情不輟。據(jù)楊萬里《宜州新豫章先生祠堂記》記載,黃庭堅羈管宜州后,先寄居城西一居民家,太守認為按罪不能安置這么好,寄居寺廟僧舍,太守又不同意。黃庭堅無奈,被迫搬到城南戍樓,太守這才點頭。戍樓是城墻上用于軍事的瞭望樓,破敗不堪,風雨飄搖,冬天太冷,熱天太熱,比囚牢好不到哪去。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下,黃庭堅依然讀書作文,自得其樂,并為友人李資深的書寫跋,棲身破敗的戍樓,風雨無遮,市聲紛擾,他不以為憂。他甚至還把這居不像居、屋不像屋的地方,取了個十分雅致的名字:“喧寂齋”。
不只如此。據(jù)在黃庭堅最后歲月一直陪伴他、為他料理后事、護喪歸葬的范寥說,有個熱天,太陽烤了好長時間,一日忽然大雨傾盆,久旱逢甘霖,黃庭堅興奮得像小孩一樣,趕快搬出椅子,坐在椅子上,然后將雙腳伸出城墻欄楣外淋雨,還回頭興奮地對一旁的范寥說:“吾平生無此快也!”
一身傲骨,不墜名節(jié),這就是一代文豪黃庭堅流放生涯的精神狀。他是一個永遠站著微笑而不跪著哭泣的人,哪怕為此顛沛流離,困苦一生!
責任編輯:許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