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陽光晴好的午后,最是適宜收拾房間。
整理書柜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行行排列的書籍中,竟然大都是不曾閱讀過的,只是在一段時間里,陸續(xù)地一本本把它們買回來,束之高閣。然后因為忙碌或者其實已慢慢有了網(wǎng)絡(luò)閱讀的習慣,那些書,也就無暇也無意翻閱了。
可是,我想起來,前兩天還剛剛買了一套書。其實已經(jīng)在電腦上讀過了,是一套調(diào)侃式的歷史小說,而那樣的書籍,也并沒有什么收藏的意義。
那么,為什么要買回來呢?
愣怔了片刻,我明白過來,之所以不斷地買回這些不為閱讀的書籍,是為了新房裝修時這個刻意定做的偌大的書柜。
當時心血來潮,覺得一個有素養(yǎng)的女子的家里,定然是不能少了書柜的。所以,便選擇了占據(jù)書房三面墻壁的這一款,乳白色的胡桃木的質(zhì)地,略顯獨特的梯形,開放式,很潮。
當然,既然擁有這樣一個新潮而漂亮的書柜,那就得用書來裝飾它了。所以,搬了新家的那段日子,幾乎每天都要往家里帶新書。年少時喜歡的金庸、古龍、梁羽生,戀愛時迷戀的瓊瑤、亦舒、李碧華……雖然那些故事已經(jīng)在記憶中滾瓜爛熟,新版本的精美卻依然可以裝點空空的書柜。當然,也少不了可以彰顯閱讀素養(yǎng)的,那些因為喜歡讀過很多次,或因為實在不喜歡,始終未曾閱讀的世界名著。它們幾乎是所有書柜的主人,我,未能免俗。另外,還有時下琳瑯滿目的各種穿越、后宮爭斗、名人名著、健康讀本……或是在網(wǎng)絡(luò)流行,或是書籍本身設(shè)計精美。我把它們一本本在書店或網(wǎng)上淘回,分門別類抑或按照封面顏色、書籍大小,填充在書柜的空間里,心中,也好似一點點踏實起來。
可是這一日,看這些嶄新的、連扉頁都不曾打開的書,一排排,如同被遺忘的時光,華美而寂寞地靜候在書柜的某個小小空間,忽然覺得充滿了歉疚——每一本書,都不是為了被放置而存在的,它們來到這個世上,是為遇見心儀和懂得的人,來閱讀、欣賞和喜歡。
書籍,從來都不愿做裝飾物,不管外表多么精美,也都有一顆渴望被賞識的,不浮華、不虛偽的心。
而我,一個自詡愛好文學的女子,卻硬生生地將它們冷落;將它們當做書畫、花瓶般的物品,只為觀看,不為懂得。
它們這樣存在我的世界里,多么委屈。而我,帶回和收藏它們,又多么辛苦費力?彼此也從未相互取悅,我做這一切,不過是為了一個書柜。
為書柜而不斷購買書籍,根本就是對書的怠慢和傷害吧?也是為一種虛榮的心境勞累自己,就如為別人的目光穿不喜歡的衣,為別人的感受費不情愿的力,好多時候,我們就這樣不知不覺陷入自己制造的生活假象里。
那些被冷落的書籍,這一刻,我似乎看到它們曠夫怨女般的眼神,忍不住自問,我真的需要那樣一個書柜嗎?即使有了,也真的要用那么多無辜的書籍來裝點嗎?
抬起頭,看書柜的高處,那些還沒有被填滿的空間,我自抽屜中取過剛剛制作的幾只黑白兩色相框擺放上去,還有小巧的造型精美的陶瓷花瓶,甚至在角落的位置,放了兩瓶胖胖的洋酒……竟然,別有一番味道。
誰說書柜只能用來放書呢?又何須為了書柜而買書?
生活是用來享受而不是觀看的。這個道理,在時光之后,我們終究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