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澹巖天下稀!”這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赴宜州貶所途中,船經(jīng)永州登其境內(nèi)澹山巖時,寫下的《題澹山巖》一詩中的最后兩句,其中一句“永州澹巖天下稀”,把澹巖的人間勝景推崇到了極致。
澹巖,又名澹山巖,因“?!薄暗弊怨艦橥僮郑?shù)厝擞址Q之為“淡山巖”“淡巖”。自黃庭堅將淡巖描繪成“百蛙秋蠅不到耳,夏涼冬暖總宜人。巖中清磐僧定起,洞口綠樹仙家春”,猶如人間天堂一般后,歷代名人騷客不顧山高路遠,常常光顧這里,其中有宋代的楊萬里、周敦頤、柳應辰、衛(wèi)樵、李建中,明代的徐霞客、張勉學、劉養(yǎng)壯、管大勛、王浮;清代的周崇傅、李長芬、蔣鐮等,大有不到淡山巖,枉來永州府之慨。
那么,淡巖之稀、之奇,究竟稀在哪里,奇在何處?
山“奇”:怪石嶙峋,錯迭無序,堆壘有加
淡巖的稀、奇,首先是它所處的淡山之奇、之險。
從永州零陵古城出發(fā),南行不到半小時的車程,便到了一個叫富家橋的小鎮(zhèn),這里是零陵區(qū)與雙牌縣交界的地方。在富家橋鎮(zhèn)富家橋村有一座山叫淡山,淡巖正位于淡山半山腰中。
名曰淡山,其實不“淡”,山上石峰林立,怪石錯迭無序,堆壘有加,石縫間長著各式灌木、喬木、荊棘與藤蔓。裸露的山石通體烏黑發(fā)亮,掩映在那零星開放的山花之中,再加上那碧綠如油的苔蘚和那隨風而舞的蘆葦?shù)挠骋r,仿若就是一幅氣勢磅礴的工筆畫。
淡山不“淡”,其山勢挺拔俊俏,山上古樹參天,翠環(huán)數(shù)里,云霧繚繞,每有云氣起其間,竹樹岡巒,蒼白一片;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只見淡山北枕賢水,東連瀟江,一山帶二水,此景又恰似一幅淡泊清遠、恬靜空蒙的山水畫。
無怪乎,宋代詩人楊萬里登淡山頂后,見一塊塊嶙峋的怪石,雄踞碧波之上,搖蕩著無盡的洶涌,不禁為之膽怯,感覺十分驚險,于是寫下《宿淡山》一詩,對淡山之奇、之險作了這樣的描繪:“徑仄愁斜步,溪深怯正看。破船能不渡,晴色敢辭寒。白退山云細,青還玉宇寬。險艱明已濟,魂夢未渠安?!?/p>
明崇禎十年(1637年),旅行家徐霞客從朝陽巖向淡巖進發(fā),到了淡山后,首先從“西向入山,山石忽怒涌作攫人狀。已而望見兩峰前突,中有云廬高敞,而西峰聳石尤異,知勝在是矣”。然后,他又登上淡山高處,縱目眺望,欣賞淡巖周圍的田園風光,只見“東瞰官舍后回谷,頓若仙凡分界?!薄拔魈魃较缕疆?,另成一境,桑麻其中,有進賢江發(fā)源自南龍洞,東來直逼山麓?!贝饲榇司埃剐煜伎托臅缟疋?,詩興大發(fā),隨口吟成詩一首:“水石從來數(shù)永州,淡山此景更清幽。洞懸碧落云千縷,樹掛黃昏月一鉤?!边@首詩正是對淡山奇險的生動描繪。
淡山不“淡”,它還是一座集古人類文化遺址、歷史文物于一體的歷史文化之山??脊艑W家在山頂及山腰淡巖口處,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商周時期的陶片和石器,說明淡山一帶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人類生活、居住、耕作。所以,這里又被考古學家稱之為“淡山遺址”。
洞“奇”:洞中有洞,洞洞相通,別有洞天
淡巖是一個標準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天然溶洞。最奇特之處,是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壁有泉,水滴成湫。淡巖主要由黑亮二巖構(gòu)成。亮巖,洞口在淡山之東麓,洞口頂上有石刻“澹巖”兩個大字,進口處有遠古人類使用過的舂米,并有半月形臺基,直徑11.4米,基高0.73米;巖頂“狀如覆釜”,有窟窿如開天窗。黑巖地面平坦,上部為穹窿頂,內(nèi)有石田、石臼、石龍、石人等天然造型,巖內(nèi)冬暖夏涼。
淡巖內(nèi)有個曇花一現(xiàn)的自然奇觀: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午夜時分,皎潔的月光穿過巖頂?shù)奶烊皇瓷淙霂r內(nèi),照亮一方石臺,形成半圓形狀,貌似一輪新月,永州八景之一的“淡巖秋月”因此而得名。
《零陵縣志》有一段文字,形象而生動地道出了淡巖之奇之幽之妙之神秘:“山有二門,巖壁萬仞,直向天空。東南角一石竅,遙矚云日,仰望如窗戶,洞照甚明。中有淡山寺、樓屋、宇、殿,隱石罅中,風雨不能及巖,夏則寒沁肌骨,冬則溫然如春,四顧洞壁,似溶冶所成。石田、石臼、石龍、石人之屬,各列變況,竅中幽黑處,秉炬行三數(shù)里通暗巖,古今莫測其遠近?!?/p>
宋至和二年任永州知府的柳拱辰在《淡山巖記》中也曾這樣贊美淡巖:“零陵多勝絕之境,淡山巖為甲。觀東南二門而入,廣袤可容千人。寶穴嵌空,物象奇怪,有不可得而狀得?!?/p>
關于淡巖之名,康熙三十三年版《永州府志》載:“宋令王淮記云:巖,去城二十五里許,有一門壁立萬丈,東南角有一石竅,昔有澹姓者家焉,遂名澹巖。舊經(jīng)云:有周正實者,秦始皇時人,隱居于此,凡一切未來之事皆能先知,始皇三召不起。”
由此可知,淡巖之名,一與澹姓有關,因其居家于此,故稱澹巖;二與澹泊有關,周正實三被征召,不愿出仕,而甘愿淡泊于此巖之中,于是,澹巖有澹泊名利之意。
淡巖洞頂?shù)奶齑按蜷_了“天人合一”的通道。因而洞內(nèi)常常是月色溶溢,月華如水,月影婆娑,月魄精壯,滿洞的圣潔光明,充盈著月光曲的多重奏,這是大自然對文化的另一種豐沛泳涵與意外補償,也就顯得格外的珍貴了。
對這一自然奇觀,最有研究的應屬宋代思想家周敦頤。他在任永州通判的三年間,曾先后三次到淡巖,一是憑吊懷古,二是感于周正實的避世不爭,三是為秋月所動而賦詩題記。于是,便有了“開闔從方便,乾坤在此間”“誰道二千年遠事,而今只在眼前頭”的極富哲理的不朽詩句?;诖耍醒芯空哒J為,周敦頤之所以著《太極圖說》,是因為受了淡巖和他生身故里道州月巖的陰陽變化的啟迪,才悟出了“無極而太極”萬物始終的大道。
淡巖的最早發(fā)現(xiàn)者是唐代的張灝。張灝在唐宣宗大中十四年(公元859年)任永州刺史時,曾遍尋幽洞奇巖,于是,隱蔽而不為世人所知的澹巖終被其發(fā)現(xiàn),并首次記入《石室記略》中,從此,澹巖聲名漸漸遠播。
淡巖一個最大的亮點是大和高,以山巖為蓋,上部為穹窿頂。洞深300多米,最寬處90多米,最高處30多米。前后都有洞門入內(nèi),洞內(nèi)地面平坦,的確是一個適合人居之地。也許是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的緣故,當時從保密、安全的角度出發(fā),在大小“三線”建設的年代,這里成了我國國防軍工單位的最佳選址。1966年,由國防工辦主管的建華機械廠在淡山山麓建廠,特在洞內(nèi)建造了能容納近千名職工上班的軍品生產(chǎn)線,并從位于洞口不遠處的廠部和職工宿舍區(qū),修建了一條長長的進洞隧道。洞內(nèi)建有一車間、二車間、配電房和工具車間,共有大小房子60多間。為了防止洞內(nèi)石壁坍塌,確保洞內(nèi)廠房和人員安全,建華機械廠在洞內(nèi)建設廠房時,特別建造了幾根二米見方的巨大石柱撐住石壁,石柱之旁,就是一棟四層樓車間。
現(xiàn)在,因為種種原因,建華機械廠的生產(chǎn)車間已經(jīng)全部搬遷至洞外,留下的是空空蕩蕩的廢棄廠房,即便如此,在廠房的墻壁上留下的“工業(yè)學大慶”“抓革命,促生產(chǎn)”和“時間是生命,效益是金錢”等標語和口號,仍記載著那個火紅年代的歷史痕跡。
碑刻“奇”:書法風格千姿百態(tài),行草隸楷篆諸體俱全
淡巖最具看點、最具文學和歷史價值的,是我們先人留下的那一方一方石刻。
淡巖的碑刻極為豐富,且有著諸多的名人遺跡,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它是一座詩詞歌賦、書法藝術的殿堂。那一方方碑刻詩文,雖經(jīng)千年洗禮,但仍明晰可讀,給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
淡巖石刻眾多,其年代最早可追溯至秦代,現(xiàn)發(fā)現(xiàn)有年代可考的最早石刻是宋熙寧七年(1074年)的《柳應辰記》。宋崇寧三年(1104年)黃庭堅游淡巖寫下了《題澹山巖》詩二首,并發(fā)出“永州淡巖天下稀”之感嘆。自此,歷代文人名士紛至沓來,淡巖石刻也日漸增多。先后有柳應辰、黃庭堅、周敦頤等約400余人曾游淡巖并撰文題刻。
據(jù)文獻記載,淡巖石刻共有206方,其中宋代152塊,元代2塊,明代28塊,清代24塊。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別是因為1966年建華機械廠生產(chǎn)車間建于洞內(nèi)的緣故,當年因填洞修邊建房建廠的需要,許多石刻或毀或埋于地下,現(xiàn)存裸露于外、人可觀之的只有35塊。
淡巖石刻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在眾多的石刻中,有相當部分為記事題名碑,或記事,或介紹永州和淡巖的歷史和現(xiàn)狀,或贊美淡巖的勝景,并且與名人大家息息相關,記述的內(nèi)容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有的甚至是史料從未記載過的。如宋熙寧七年的《柳應辰記》,明代易三接的《山水記》,清光緒年間茅瑞征的《淡巖記》,等等,這對研究永州的歷史,研究湖南的歷史,乃至研究中國的歷史,都有著重要的實物參考價值。又比如,淡巖東南的旁側(cè)洞內(nèi),有一方無時代無姓名的石刻,上刻“回中”二字,字徑近二尺,屬秦隸書。“回中”,為當時陜西與甘肅交界處一地名。淡巖中的“回中”石刻雖無來歷可考,但有專家認為,這或許是當時隱居淡巖中的隱士乃“回中”人士,因懷念家鄉(xiāng)而刻字于淡巖之中。這方石刻對于研究秦代歷史很有參考價值。
淡巖石刻還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在這些石刻中,最多的是詩詞歌賦,其中不乏我國古代大家名家之作,如北宋黃庭堅崇寧三年到達永州澹山巖寫《題澹山巖》詩二首,南宋四家之一的詩人楊萬里留下的《涉小溪宿淡山》等。除黃庭堅、楊萬里之外,宋代周敦頤、范祖禹、李建中,明代張勉學、王泮,清代周崇傅、婁續(xù)祖等文人騷客都留有作品。有資料表明,在公開出版的《零陵歷代詩選》中,輯錄的淡巖石刻中的名人名家的詩詞有20首之多。
淡巖石刻更具有重要的書法藝術研究價值。淡巖石刻的碑刻,書體眾多,風格多樣,篆、隸、楷、行、草諸體俱全,琳瑯滿目,風采各異,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堪稱群星燦爛,精品薈萃,具有甚高的書法研究價值。比如,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宋西臺御史李建中的淡巖詩刻“辭翰雙美”,詩清勁簡遠,清時就已有人拓片收藏,稱“真佳玩也”。又比如,宋著名書法家宋迪在淡巖留詩《宋迪淡巖題名》,書刻甚小,用筆極似鐘紹京。又比如,宋代四大家之一的黃體創(chuàng)始人黃庭堅的題詩石刻,瀟灑飄逸,落落大方。再比如,著名理學家周敦頤楷書酣暢淋漓,明南京刑部尚書顧 的行書精美絕倫,清蕭昌熾的隸書方正渾穆,《李昭輔等題名》篆法秀勁,《唐節(jié)題名》《蓋侗題名》《朱正一詩》極似米芾書,《柳應辰題名》《荊延年題名》極似顏真卿之《大唐中興頌》……特別是洞頂上的“澹山洞天”“同游勝境”等特大字石刻,更是雄健渾宏,氣勢磅礴。
出淡巖洞口時,有兩塊文物保護牌,一塊是一九七二年湖南省革命委員會立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標牌“淡巖”,另一塊是一九八四年立的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牌“淡巖秋月”。兩塊文物保護牌,更加說明了淡巖的重要歷史文物價值?;诖耍?013年5月,國務院公布“淡巖石刻”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淡”是淡山、淡巖之精華所在,也是為人處世的至高境界,人生在世,若能像最早隱居在淡巖的秦人周正實那樣,常常保持淡定、淡然的心態(tài),為官者看“淡”官位,從商者看“淡”金錢,普通人“淡”泊名利,那么,就一定會品味得到生活的真趣,登上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