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非常榮幸能夠參加這次研討會。昨天晚上,我認真學習了基礎教育領域中教育對外開放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會議???。兩年前,這里就召開過一次基礎教育對外開放區(qū)域推進的會議,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的張秀琴司長專程到此參加了那次會議,那次會議也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有其他公務活動,這次她委托我代表國際司參加會議,對此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武侯區(qū)對基礎教育對外開放的新探索和研究表示支持和感謝!
四川省是我國西部的人口大省,也是科教資源大省。四川省的基礎教育事業(yè)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跨越式的發(fā)展,成都地區(qū)基礎教育發(fā)展的成果更是十分突出。基礎教育領域的發(fā)展為基礎教育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帶來了非常強烈的需求并打下了十分堅實的基礎。我從剛才進入四川大學附屬中學的校園時就頗有感觸,從多媒體設備到展板設計,無不使我感到基礎教育的對外開放充滿了勃勃生機。特別是《幸福武侯》宣傳片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有很多外籍師生在武侯區(qū)工作和學習。這使我想到兩點,一是基礎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為武侯區(qū)架起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橋梁,二是這同時也能夠使很多的外國人通過武侯區(qū)了解中國。
我國教育國際交流事業(yè)的發(fā)展非常迅速,基礎教育對外合作交流已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后,我國教育國際交流領域中最先出現的交流形式之一就是留學生的交流,派出留學生,接受來華留學生。目前,留學生雙向交流、中外人文交流、中外合作辦學、漢語國際推廣等在規(guī)模、層次、水平上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最近,有些大學開始了關于境外辦學的探索,不久前新聞報道了廈門大學在馬來西亞設立的分校全面開工建設。2013年12月3日,經合組織公布了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測試結果,上海學生繼2009首次參試后再次以高分位居榜首——數學、閱讀、科學成績均位列第一,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我看到昨天的《環(huán)球時報》用了整版報道這件事情,各國政府都在研究中國的教育為什么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中國考試訓練的結果?還是中國虎媽式教育的成果?抑或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帶來的全方位的變化?各國政府在探索這一問題的同時,也在反思它們本國的教育。很多國家都提到了要教育改革,看來,以開放促改革,不僅是中國需要做的,而且整個世界都在努力做。我也高興地看到,我們更多地對這一測試結果進行了多元化的思考。比如,面對這驕人的成績,我們教育領域在高興的同時還進行了反思。第一,這個測試結果只是一部分學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方面的成績;第二,我們的教育還有很多有待改革和提升的地方,由此引發(fā)我們對今后的教育應該怎樣發(fā)展的思考。我覺得這就是特別好的變化,思考問題更加理性。這跟我們多年來堅持教育對外開放是密不可分的,打開教育對外開放之門,世界各國更加關注我國教育領域改革與發(fā)展,我國自身的發(fā)展也要求我們在教育領域更加開放,吸收各國所長,共同發(fā)展。
我國教育的對外開放取得了很多令人驕傲的成就。特別是教育規(guī)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教育對外開放事業(yè)更是取得了跨越式的發(fā)展。近五年間,中國派出留學生的人數累計達到140萬人,留學人員遍布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累計留學回國人數達到77萬余人,近兩年的留學回國人數年均增速超過40%。我國近五年的出國留學總人數和留學回國總人數超過改革開放30年的總數。來華留學生生源地國家和地區(qū)總數達到200個。2012年,在華留學生總數為32.8萬人。來華學歷留學生的比例穩(wěn)步提高,這一比例在2012年達到了40%。留華畢業(yè)生中也出現了各領域的杰出人才,如今年上個月剛剛當選埃塞俄比亞總統的穆拉圖·肖特梅就是在其中的代表。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比較突出的幾個案例是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溫州肯恩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在中外人文交流方面,我國與俄羅斯、美國、英國、歐盟都建立了高級別的人文交流機制,這也為教育領域帶來了國際合作的新機遇。中國-東盟、中阿、中日韓等區(qū)域性的教育合作機制也在不斷完善,合作交流內容不斷豐富,交流形式不斷發(fā)展??鬃訉W院和孔子課堂的數量從249個增長到1080個,覆蓋的國家和地區(qū)從2000年底的78個增加到118個。對外漢語教材的輸出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此外,我國在教育的綜合改革,國別和區(qū)域研究,外籍教師、專家的引進,以及境外辦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很大進展。在基礎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教育部積極支持中小學校長和骨干教師赴海外研修培訓,支持國內外中小學建立姊妹學校關系,提升學校師生的國際交往能力。
總體來看,教育對外開放事業(yè)已經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總體格局,為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盡管我們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績,但是,我們還要進一步適應新形勢和新發(fā)展的要求,進一步擴大開放,在探索中作出貢獻。
從地區(qū)到全國,可以感受到教育對外開放事業(yè)都在蓬勃發(fā)展。過去,我覺得高等教育領域的對外開放發(fā)展得比較快,但近來,我發(fā)現基礎教育領域的對外開放也特別活躍。我今年參加過北京潞河中學召開的中學國際教育研討會,即“基礎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國際研討會暨北京潞河國際教育學園子課題開題會”,對潞河中學的國際教育學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積極擴大教育對外開放與合作,引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特別是先進的教學理念與課程理念。我還參加了北京四中國際部成立十周年的慶祝大會。十年來,北京四中國際部培養(yǎng)了260余名外國留學生。今年我還去過天津耀華中學,他們也專門成立了國際部。這次來武侯區(qū)參加中國基礎教育國際化研討會,讓我對基礎教育的對外開放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個人認為,基礎教育對外開放能夠形成目前這樣蓬勃發(fā)展的局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基礎教育對外開放適應了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眾所周知,在全球化趨勢下,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杰出人才一定是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第二,基礎教育對外開放適應了國家發(fā)展的需要。第三,基礎教育對外開放適應了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各國教育在全球化的環(huán)境下都面臨很多共同的問題,我們也要在合作與交流中共同探討解決的方案。
今天,我國基礎教育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而且還有了很好的實踐。此次會議的召開具有重要意義。參會代表既有政府的領導,也有學校的領導,還有中外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可謂是群英薈萃。大家懷著對推進基礎教育國際交流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世界各地來到武侯區(qū),我相信這次會議一定會碰撞出很多新的智慧的火花,產生新的想法,能夠供大家分享和研討。
我們會繼續(xù)關注和支持基礎教育對外開放。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國際教育讓中國走向世界,實現中國夢,讓我們的基礎教育更快實現發(fā)展目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基礎教育領域也一定能夠在大家共同的關注和持續(xù)的努力下,取得新的進展,取得更加令人驕傲的成績!
預祝會議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文章系作者2013年12月7日上午在2013中國基礎教育國際化研討會上的大會專題報告)
編輯 許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