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家》雜志4月5日封面文章
莫迪要當印度總理
4月7日,印度總理大選揭幕。這場選舉將分9個階段,持續(xù)逾5周時間,有8.5億選民參加。從貧民到百萬富翁,人人都手握可能決定印度未來的關鍵一票。
從目前的情況看,63歲的印度人民黨領袖納倫德拉·莫迪風頭強勁。莫迪是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長。古吉拉特邦經濟發(fā)展快,莫迪本人也較清廉,他因此被選民寄予厚望。人們期待他能拯救印度低迷的經濟,嚴懲腐敗,加速改革。
如果莫迪真當選了印度總理,也還面臨一堆問題。印度的宗教沖突由來已久。早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就爆發(fā)了印度教派和伊斯蘭教派的激烈沖突。莫迪曾公開宣稱自己是印度民族主義者,發(fā)表了反對穆斯林的嚴厲措辭。莫迪如此強硬的立場能否鏟除兩派之間曠日持久的暴力對抗,令人懷疑。
美國《大西洋月刊》4月號封面文章
讓孩子回歸“叢林”
研究顯示,過度監(jiān)護會使孩子喪失獨立性、冒險精神以及探索能力。緣于此,一種新型的兒童游樂園在英國興起。游樂園里沒有圍欄,沒有警示標語,也沒有標準化的活動器械,有的只是一片泥濘的土地,以及四處堆積的廢棄物品。在這里,孩子們能夠暫時遠離大人的監(jiān)護,肆意妄為,適當的磕碰也有助于他們成長。這種教育理念引起了美國人的興趣。近日,美國首個“叢林游樂場”在華盛頓建立,還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
美國《國家》雜志4月21日封面文章
城市革命
目前,美國國內各種矛盾激化,但聯邦政府改革乏力。于是,不少市政府在一批左翼市長的帶領下,一改無作為傳統(tǒng),不斷推出創(chuàng)新型的地區(qū)性法案,如提高最低時薪,推出帶薪病假、全民醫(yī)保等。這些舉措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改善貧困人群的生活質量。由于不像聯邦政府內有黨派斗爭,市政府往往能提出富有針對性的措施,不少在聯邦層面難以達成一致的法案也能夠輕松通過。這種發(fā)展模式成為美國走出危機的新希望。
俄羅斯《側面》雜志4月7日封面文章
俄羅斯動了“存錢罐”
克里米亞入俄給俄羅斯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首先,半島要按俄羅斯標準支付養(yǎng)老金和公務員工資;其次,俄羅斯還要保障半島的能源、交通等開支。俄羅斯眼下的投資狀況并不理想,私人投資減少,國企也減少了投資項目。緊張的政治形勢和西方經濟制裁更加快了資本外流。俄羅斯出售能源的盈余都被納入儲備金和國家福利基金,約有3.2萬億盧布(約合5600億元人民幣)?,F在,俄羅斯不得不動用這個“存錢罐”,以彌補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