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上午,我和母親一起帶3歲的女兒秋秋在小區(qū)的小花園里玩。桃樹下星星點點地落滿了粉色花瓣,秋秋顯然被這美麗的春景所吸引,她從小推車的網(wǎng)兜里拿出玩具:一只塑料小桶和一把長柄小鏟子,興奮地將地上那些凋謝的花瓣用小鏟子攏成一個小堆,然后收進小桶里。
就在秋秋一個人自得其樂時,一個和秋秋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徑直跑過來。母親看見那小男孩,就沖他喊“銅銅”,又熱情地和跟在后面的銅銅奶奶打招呼,顯然,兩人早就熟識。銅銅先是站在一旁看秋秋揀花瓣,很快便也加入其中,開始用小手拾揀。
就在我們?nèi)齻€大人站在一邊閑聊之際,兩個小朋友突然發(fā)生了爭執(zhí),銅銅一把抓起秋秋手里的小桶,將里面的花瓣全部傾倒在地上。秋秋頓時被激怒了,小臉瞬間漲得通紅,沖過來奮力奪自己的小桶。但銅銅卻緊緊抓住小桶,死活不松手。這時,銅銅的奶奶走上來,極力勸他將小桶還給秋秋,但執(zhí)拗的銅銅根本不理會奶奶的勸說,還做出要動手打人的姿勢。
為了避免矛盾升級,我只好上去拉住秋秋,安撫她因深感委屈而異常激動的情緒。母親也在這時參與進來,她勸秋秋說:“秋秋乖,哥哥玩一會兒就還給你。你先玩小鏟子,讓哥哥玩一會兒吧。不要那么小氣?!甭犃四赣H的話,剛剛還在奶奶的勸說下猶豫著是否要將小桶還給秋秋的銅銅,迅速將小桶往自己懷里一揣,逃也似的往另一條小路上跑去,臉上流露出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
秋秋望著銅銅遠去的背影,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我蹲下身,將秋秋抱起來,安慰她說:“秋秋乖,小桶還是你的,銅銅一會兒就會還給你。走!咱們?nèi)プ胶?/p>
秋秋聽著我的話,并沒有停止哭泣,對我提出的捉蝴蝶的主意也絲毫不感興趣,而是哽咽著說:“爸爸,我不乖!我就要我的小桶!”
女兒的話頓時提醒了我,我開始重新梳理事情的經(jīng)過:小桶本來就是秋秋的,她自己正玩得開心,突然被別的小朋友奪走,秋秋生氣、傷心是正常的,可母親和我在面對這件事情時,說出來的話語卻驚人地一致:勸孩子先玩別的,玩具不會丟,一會兒就會被小朋友送回來。并用一個“乖”字將孩子牢牢拴住,因為乖,你就要表現(xiàn)得大度,縱使玩具被搶也不能亂發(fā)脾氣,就應該乖乖等著搶玩具的小朋友把玩具送回來……然而此時此刻,女兒哽咽的呼聲卻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剛滿3歲的秋秋能懂得我們這些成人思維里“還回來”的意思嗎?或許,對于她來說,玩具被搶走了,就意味著徹底失去。
原來,只有當我們站在孩子的視角,以一顆同理心去感受孩子面臨的麻煩和挫折,然后再去勸慰他,孩子才能真正感到我們是和她站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
想到這里,我趕緊抱起秋秋,快步朝著銅銅奔跑的方向而去。我想,此時此刻,以一場策略性的談判主動追回小桶,比讓女兒等待那個莽撞的小子還回來,不知要明智多少倍!
(查士杰薦自《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