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揚州,陰冷肅殺。和大師張宇行走在京杭大運河畔,只有三三兩兩慕名而來的游客,一邊感懷,一邊又很快被河上秋風趕上岸。張老說,想了解揚州漆器得先了解揚州的歷史,以及這條大運河。運河造就了揚州昔日的繁華,而繁華的揚州孕育了無數(shù)富有的鹽商,而揚州漆器正是建立在這些揚州鹽商強大經濟實力上的衍生物。當富有的鹽商開始附庸風雅后,揚州漆器更多地作為一種彰顯個人身份地位的奢侈品存在。
東圈門老街的盡頭,是東關古渡。張宇老人指指這古老的渡口,說,“它見證了世界漆器發(fā)展史的重要時刻?!睋甲C,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揚州大明寺住持鑒真東渡日本,隨行物品中最貴重的是漆盒、漆盤等幾十件漆器—世人只知“China”是陶瓷,借指中國,但鮮有人知道“Japan”原指漆器,是日本的代名。如今名揚天下的日本漆器,正是從這里起程,遠赴日本。
揚州漆器自古就有“髹漆成器”之說。漆,漆樹傷口流出的樹脂;髹,以漆漆物之意。髹漆成器,就是把樹漆涂抹在器物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揚州漆器起源于戰(zhàn)國,距今已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揚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漆器的重點產區(qū),與平遙推光漆器、福州脫胎漆器、成都鹵漆漆器并稱為“中國四大漆器”。
2006年,揚州漆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張宇老人作為揚州漆器藝人代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傳承人”。要了解 “嫡系正宗”的揚州漆器,就要到古運河畔的揚州漆器老廠,張老就是最佳的引路人。在張宇的藝術人生中,漆器佳作無數(shù)。他用揚州傳統(tǒng)的紅漆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個第一:第一次贏得全國工藝品最高榮譽“全國首屆工藝百花獎”,是《柳毅傳書》屏風。張老說,為了“畫活”水中的蝦兵蟹將,他買了活蝦用來觀察,耗時三天三夜畫畫,還第一次把揚州漆器特有的平磨螺鈿工藝與點螺工藝結合起來,制成“水晶幻境”。從1982年到1986年,作品更是連續(xù)五年獲得中國工藝百花獎,摘得“五連冠”,成為揚州漆器行業(yè)的領軍人。
相約郊區(qū)的揚州漆器廠新廠,張老講解揚州漆器的制作工藝。
走進工作室,桌上的貝殼引起我的注意?!柏悮ず驼渲槭峭粋€材質,是制作揚州獨門漆器點螺的重要材質?!秉c螺工藝是揚州漆器獨有,“點”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選用各種色彩自然的貝、螺等原料,通過磨制和切割精制成薄如蟬翼的螺片,然后用上特制的工具,切劃成點、線、面等不同的形狀,點植在坯面上,構成隨光變幻的精妙畫面。點螺工藝曾在清末失傳,于1970年代復興。
除了點螺工藝外,揚州漆器還有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鈿、彩繪(雕填)、骨石鑲嵌、楠木雕漆砂硯、磨漆畫制作等八大類,都是上佳技藝。很多漆器藝人窮其一生都不能精通一種,而張宇大師從設計到制作樣樣精通。這個“精通”,其實是50多年的光陰故事。1958年,剛上初一的張宇輟學,與弟弟張寬一起進入邗江玉器生產合作社當玉器學徒,拿著每個月9塊錢的工資貼補家用。優(yōu)良的家族基因,讓他在這個行業(yè)如魚得水:他出生在揚州的書香門第。祖父張銘生是揚州著名中醫(yī),父親張曙生是冶春后社詩人,母親吳茹慶是揚州著名國畫家吳笠仙之女,姨母吳硯耕是揚州名畫家。張宇出生時正值家道中落,玉器社和漆器社合并后,畫功不錯的張宇很快就被主管漆器創(chuàng)意設計的畫家姜壁看中,主攻繪畫和漆器工藝設計?!皫煾嫡f,漆器設計就是把自己看到的美好的東西用漆器表現(xiàn)出來。要在漆器上表現(xiàn)美好的東西,繪畫技巧要高超,文化修養(yǎng)更不能少。我畢竟只上過三年學,因此要下苦功?!?/p>
此后,年少的他清晨就早早起床,到大運河畔看南來北往的船只,晚上挑燈惡補唐詩宋詞;夏天去瘦西湖看盛開的蓮花,冬天看掛雪的芭蕉葉……三四年后,張宇已經可以獨立設計作品。在張老看來,漆器設計要有好的選題,那便是一定要充分體現(xiàn)中國文化藝術“形為表、意為趣、神為魂”的審美觀—要呈現(xiàn)最佳構圖,必先在畫稿上展現(xiàn),這需要有強大的繪畫功底。多年來,張老獲獎無數(shù),但是最讓他引以為豪的是那對高2.4米、圍長2.8米、由著名畫家劉海粟題詞、名為《江天一覽》的紅雕漆特大花瓶?;ㄆ繌脑O計到完成共耗時3年,由10名高級技師集體制作。漆器行業(yè)講究團隊協(xié)作,整體水準高,才能制作出巧奪天工的珍品,這對花瓶也最終獲得1990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yōu)秀創(chuàng)作一等獎。
走出工作室。嶄新的辦公大樓,空蕩無人的廠區(qū),這與我現(xiàn)象中的漆器基地相去甚遠。不過張老似乎已經習慣,“以前的老揚州漆器廠就在市中心,可是揚州名片??!”說罷,他揮了揮手上的公交車卡笑了:“我坐公交車,老人卡,免費?!币环矫娓惺艿酱髱煹陌藏殬返?,另一方面同時也證實了傳聞:揚州漆器現(xiàn)在活得很艱辛。
制作揚州漆器,一般分為創(chuàng)意設計、坯件制作、雕刻工藝三大工序,每一個大工序又分為若干小工序。張宇主要負責創(chuàng)意設計,這在漆器工藝過程中屬于“頂層設計”:一件漆器作品的格調高低,在創(chuàng)意設計時就已經成型。在設計方面的老搭檔張來喜,兩人合作三十多年,張來喜主攻雕漆。雕漆工藝為漆器工藝中要求最高,也是最高檔名貴品種。具體說來,就是在交付設計稿,完成制坯之后,在色漆晾干后的一個重要步驟。雕漆分成描樣和雕漆兩步,這個過程是整個工藝過程的核心。張來喜老人會將中國生漆調劑成色漆,一層一層地涂在各類坯胎上,當涂漆達到符合生產需要的厚度后,用刀在漆層上雕出山水、花鳥、人物等各類圖案。一位設計師的心血之作,交付另一位工匠身上,這需要兩人有著極高且切合的藝術修養(yǎng)和手工技藝。
從前,舊廠房在揚州市中心,人們如常上班。后來,廠房地皮被變賣,新廠址偏僻得很,加上從業(yè)者紛紛離退休。也造成了漆器廠的逐步衰落。眼下張老的學生相對來說年紀也都不輕,年輕人很少有從事漆器行,“斷層”是必然。揚州漆器行業(yè)的衰退,還跟它的其中一個特性有關—制作大件漆器較多,像大的漆瓶、屏風之類。建國以來,揚州漆器主要作為國禮贈與外賓,或者是政府、企業(yè)部門采購,后來因為市場化以及社會的進步,這些大件政府采購少了。因而導致目前行業(yè)的危機。幾年前,漆器廠面臨倒閉,人才大量流失,廠長把退休多時的張老請出山,維持著廠里的希望。盡管制作漆器分工眾多,現(xiàn)在張老的學生,也以繼續(xù)學習設計的居多。做設計,目前主要是傳承著老手藝,而張老也明白藝術創(chuàng)作,“功夫在詩外”的道理。拿《江天一覽》的創(chuàng)作過程來說,那是1988年秋天,揚州漆器廠接到國家任務,要創(chuàng)作一個表現(xiàn)“國家氣概”的漆器作品。當一個個選題被否決后,張宇扔下畫筆,向領導請了假,帶著幾個學生就開始學著《西游記》里的取經行,旅川西,學紅軍爬過雪山草地;游九寨、黃龍看奇山異水;謁杜甫草堂,追尋先圣足跡;覽大足石刻、過長江三峽,體會豪情、大氣……二十多個日夜的“壯游”后回到揚州,《江天一覽》的畫稿已經在腦海中成型,這對花瓶,成就了揚州漆器史上最大的雕漆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