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高校越來越少。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部公布的第二份《高等教育機構及其分支的教育活動有效性調查》顯示,934所大學及其1478所分校中,分別只有743和1004所測評達標,還有191所大學和474所分校具有“無效益特征”。無效益大學名單在俄羅斯大學生、中學應屆畢業(yè)生及其父母中廣為流傳。有人關心自己能否順利畢業(yè),有人關注哪些學校不該去。2014年俄羅斯可能又將有數百所高校從國內教育版圖上消失,說不定還包括人氣頗高的莫斯科建筑學院和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
不合格的標記
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部副部長亞歷山大·克里莫夫表示,他們進行測評的目的是統(tǒng)計合格的高校,由國家放心撥款讓這些學校培養(yǎng)人才,而“無效益大學”只是這項測評工作的附帶結果。這次高校測評標準是:第一,不再是籠統(tǒng)排名,而是分專業(yè):軍事、醫(yī)科、農業(yè)、藝術等等。第二,由四項指標增加到六項基礎指標:大學生參加全國統(tǒng)考的平均成績、學??傎Y金、用于科研工作的資金、基礎設施、外國留學生所占比例、畢業(yè)時已找到工作的畢業(yè)生人數。六項指標中只要有三項達標即為合格。第三,參加測評的不僅有國立大學,也有私立大學。
不過,克里莫夫表示,他們不打算關閉這些 “無效益大學”,而是同以往一樣,將它們與實力更強的學校合并,而一些實在太差的分校將徹底關閉。
在俄羅斯,名列前茅的始終是莫斯科國立大學、鮑曼莫斯科國立技術大學、國立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俄羅斯民族友誼大學、莫斯科物理工程學院、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高等經濟學院、圣彼得堡大學。這些學校在俄羅斯國內的威望確實不容置疑,不過遺憾的是,多年來這些院校卻始終難以躋身世界排行榜。相比國際及其他國家的大學排行榜,俄羅斯的大學遜色許多。
世界排名依據
大學排名有三種級別:世界排名,如上海交通大學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500強》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區(qū)域排名,如獨聯體國家和金磚五國大學排名(2013年莫斯科國立大學在這個排行榜中居第10位),以及各國國內排名。
俄羅斯大學極少進入世界排行榜。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500強》中,只有一所俄羅斯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入圍,居79位。擬定這份排行榜的時候,專家們綜合考慮了贏得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畢業(yè)生人數、教員人數、科學論文摘引率、在《自然》或《科學》雜志上發(fā)表的論文數量、大學規(guī)模等因素。而全球800所大學的年度排名表《QS世界大學排名》根據六項指標測評:學術聲望、雇主對其畢業(yè)生的滿意程度、論文引用次數、師生比例、留學生比例以及外籍員工比例。俄羅斯只有莫斯科國立大學入圍200強,圣彼得堡大學位居240位,鮑曼莫斯科國立技術大學排名334位。《泰晤士高等教育》這個排行榜的評判標準為高校財力、學生流動性、留學生和教師數量、科學論文引用率、科研活動等。2013年發(fā)布的世界200強大學中,俄羅斯大學無一入選。
世界大學排行榜的評判標準清晰而透明,而俄羅斯的大學難以入圍的原因也很明顯:引用率低,缺乏令人信服、具有現實意義的學術著作或研究人員;留學生和外籍員工少;財力不足,無法吸引優(yōu)秀師資力量等等。俄羅斯人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教育和世界水平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但部分俄羅斯的國內專家卻堅持認為,情況并沒那么糟糕。俄羅斯有3所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莫斯科物理工程學院,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躋身理科領域排名的世界百強,這說明俄羅斯在某些專業(yè)領域還處于領先水平。那么,俄羅斯人該為自己的高校未進入世界排行榜而感到擔憂嗎?當然。
世界排名是國際營銷工具,可以吸引留學生,增加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提高競爭力。目前國際學術市場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俄羅斯所占比例不足0.1%。俄羅斯校長協會秘書長奧莉加·卡什莉娜認為:“為了能讓我們的高校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首先需要在區(qū)域內具有競爭力。慢慢地,我們能在跨區(qū)域排名中脫穎而出,然后進入世界大學排行榜,不過目前我們的確沒達到世界水平。”
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能需要很多年,這取決于教育科研領域的改革進度,俄羅斯政府準備撥款數十億盧布來加快改革進程。2012年10月俄羅斯總理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簽署一份文件支持大學發(fā)展計劃,這個計劃名為《5-100》。根據這個計劃,俄羅斯政府2013-2014年高校財政撥款為10-15億盧布,2020年前總撥款將高達近百億盧布,全力支持俄羅斯幾所一流大學全面進軍世界排行榜。
向世界排行榜進軍
《5-100》計劃一目了然:至少5所俄羅斯大學在2020年前進軍世界大學排名100強。由于財政撥款數目相當可觀,各高校紛紛擬定所謂的進軍路線圖,也就是計劃書。人們會問:為什么俄羅斯國內大學這么渴望進軍世界排行榜?克里莫夫解釋道:“世界排名不是最終目的,最重要的是在俄羅斯各大學中間樹立全新的科研和教學質量?!?/p>
話雖如此,即使將來真有5所俄羅斯大學進入世界100強,美國和歐洲的留學生就愿意花費上萬美元蜂擁而至嗎?未必如此,全球教育市場早就瓜分完畢。就俄羅斯國內來看,一流大學畢業(yè)生們在國外找工作容易得多。換句話說,俄羅斯自掏腰包創(chuàng)造條件掀起了人才外流的狂潮。
“的確不排除這種可能”,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兼京都大學及許多國外院校教授康斯坦丁·阿格拉杰說,“不過這也沒什么大不了。如果項目如計劃中那樣進行,許多出國積累經驗的人會回來的。畢竟我們現在建設的實驗室、科研人員的工資等都不比國外大學差。何況,進入世界百強的先是5所大學,然后還會有幾十個學校入選,這為科研工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
唯一令人擔心的是,如果見不到快速回報,俄羅斯政府可能喪失對這個項目繼續(xù)撥款的興趣。在預算危機的環(huán)境下,許多人都在覬覦這筆撥款。那時一切將回到原點,最差大學排名仍將是俄羅斯國內唯一可以參考的排行榜。
[譯自俄羅斯《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