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學
藻類植物門類龐雜,種類繁多,在地球上的分布也非常廣泛,藻類植物通常因生境不同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海洋藻類,一類是淡水藻類。藻類植物除了大量分布在海水和淡水水體中之外,還有很多藻類分布在空氣和土壤里。
在溫暖潮濕的南方,人們經(jīng)常會在樹干上看到一片片的綠色,這大部分都是藻類生長的緣故。陰暗潮濕的地表,常常呈現(xiàn)出藍綠色,有人管它們叫作 “青苔”,其實這往往是藍藻。在生長花卉的溫室中,陶制花盆的外面往往也呈現(xiàn)出綠色,這大多是因為綠藻生長的緣故。
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和南北極的一些區(qū)域,往往被終年的冰川和積雪所覆蓋,在這些冰雪的表面,經(jīng)常會有紅色或者粉色的條帶或斑塊,這也是藻類生長造成的。綠藻中有一種藻叫雪衣藻,它能在極度嚴寒的冰雪中生長,為了抵御嚴寒,它們細胞中生有一種物質(zhì),叫做胡蘿卜素,一方面可以使藻細胞不遭受強烈紫外線的輻射破壞,另一方面還可以吸收太陽光的熱量。研究雪衣藻的抗寒機理對農(nóng)作物抗寒實踐有重要的意義。
除了在土壤和空氣等環(huán)境下生存,藻類的主要棲息環(huán)境還是在水體中,溫泉是嗜熱性藍藻最為適宜的棲息場所,遵化縣馬蘭峪有一溫泉,名曰湯泉,水溫高達60多度,人的手腳不敢置入片刻,但是這里依然可以看到生長繁茂的藍藻群落。美國黃石公園也以溫泉著名,在硫磺結(jié)晶的池水中,依然可以看到藍藻的蹤跡。除溫泉之外,咸水、半咸水水體中,甚至PH值很高的水體中都有藻類植物的蹤影,螺旋藻最適宜的PH值為11。
可不要以為藻類只能在中性和偏堿性的環(huán)境里生長,有的藻類能在PH值為2.4的酸性湖泊中瘋狂生長,形成水華。
藻類在各種各樣的水體里生活,大多數(shù)種類喜歡光線充足的水面,也有個別的種類喜歡暗無天日的海底,深海紅藻可以生活在海面以下200多米的深海里,這里的光強只有海面強度的萬分之五,說這里是暗無天日,一點都不過分,可是在這樣的光照環(huán)境下,紅藻還能夠正常地進行光合作用,依然能正常生長、生殖,真可謂是奇跡。
有些藻類植物喜歡在水體中自由游動或漂浮,馬尾藻是裸藻植物的一個屬,這個屬中種類很多,很多種類起初靠固著器固定生長在基質(zhì)上,后來,由于藻體長大,往往從基質(zhì)上脫離開,成為漂浮植物。有的藻類植物則喜歡附著在其它生物體上,最著名的例子莫過于綠毛龜了,這是因為剛毛藻或是基枝藻的孢子附生在龜殼上,隨著孢子的萌發(fā)和藻絲的生長,價值平凡的小烏龜也就漸漸成為名貴無比的綠毛龜了。
藻類植物中,還有一個特殊的類群,這就是灰胞藻?;野宓募毎螒B(tài)很接近綠藻門綠球藻藻目中的卵囊藻,它的繁殖方式也是產(chǎn)生似親孢子,根據(jù)這些特征,以前人們把灰胞藻作為綠球藻目成員。但是與卵囊藻不同的是,灰胞藻細胞中沒有正常的葉綠體,行使光合作用的是被稱為“藍色小體”的構(gòu)造,后來經(jīng)過仔細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藍色小體”屬于藍藻門中的桿楯藻,在結(jié)構(gòu)上桿楯藻沒有細胞壁,只有內(nèi)膜,而且具有自己獨立的分裂方式。人們推測灰胞藻很可能是近似于卵囊藻與桿楯藻共生的產(chǎn)物。
自然界中,藻類與其他生物共生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地衣就是藻類與真菌共生而成。地衣中的藻類成分既有屬于藍藻門的念珠藻,又有屬于綠藻門的共球藻,同時組成地衣的真菌種類也不少。藻類與真菌共生成地衣后,兩者可以取長補短,以各自的長處實現(xiàn)“強強聯(lián)合” 成為征服地球上惡劣環(huán)境的先驅(qū)者,為以后成為其他生物的棲息地,從而被譽為“自然界忠實的女仆”。
藻類不但可以和真菌共生成地衣,蟲黃藻還能與珊瑚共生。生長在淺海環(huán)境中的珊瑚蟲,營養(yǎng)條件極差,因而珊瑚蟲很難獵取到足夠的食物,多虧了蟲黃藻才使得珊瑚蟲不至于餓肚子。蟲黃藻是單細胞藻類,共生在珊瑚蟲體內(nèi),進行光合作用,為自己也為珊瑚蟲制造食物提供營養(yǎng),而珊瑚蟲也慷慨地為蟲黃藻提供安身立命的場所,這可謂是兩者互得其所,相得益彰。
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課外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