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師
我今天不說佛法,我說禪是一朵花。
禪不是印度來的,也不是佛陀的,人人心中都有禪,如同菜里的油和鹽,生活中有了禪味,味道就大大不一樣了。在你沒有參禪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你參禪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等你悟道后呢,又變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東坡先生寫過三首詩,描述三重境界。參禪前的境界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钡搅藚⒍U時,其心境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奔爸羺⒍U悟道后,則變得:“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禪是不分彼此,沒有時空的,泯除外相分別,沒有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禪其實是找到自己的過程,不講究成佛,講究悟道,我懂了,我明白了。因為悟道者超越了人我是非,時空生死。
我和大家分享兩個故事。
有一位宋朝的白云守端禪師多年修行不開悟,他的師傅柴陵郁禪師,當年悟道時寫了一首詩:“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guān)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白云守端禪師時常持誦上面這首詩,卻始終無法參透其中的禪趣。后來自云禪師因為一個機緣,跟隨楊岐方會禪師學道,但是仍然不能開悟。有一天方會禪師問自云禪師說:“據(jù)說你師父在摔跤的時候悟了道,并且作了一首詩偈,你記得嗎?”白云禪師于是趕忙把上面那首詩念給他聽,方會禪師聽了之后就哈哈大笑起來,不發(fā)一語走開了,說:“你見過廟前玩把戲的小丑嗎?他們做出種種唬人的動作,無非想博人一笑,觀眾會笑他丑嗎?”自云禪師如夢初醒,遂放下長久以來的執(zhí)著而開悟了。
這首詩偈告訴我們,心燈亮了,佛光就會普照。
另一個故事說的是蘇東坡,蘇東坡是佛教大居士,修行有點境界。但他也有點傲慢,自認為修行很高。他寫了一首詩送到江南金山寺給佛印禪師看:“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币馑际钦f:他自己的修行,已經(jīng)到了不被貪心、恨心、嫉妒心等八風所不可動搖的程度了。于是,佛印禪師給他寫了一封信,派書僮送回給東坡,上面只有兩個字:“放屁”。蘇東坡讀過信后,很不高興,過江找佛印當面理論。佛印禪師哈哈大笑說:既然八風吹不動,怎么一屁過江來了。
禪不是說的,說的禪是鸚鵡學禪。學禪要有真修養(yǎng),有禪修,有禪心,我們的人際關(guān)系就不會那么緊張,禪就像一捧鮮花擺放在客廳,一幅畫掛在墻上,整個房間的氣氛就不一樣了。所以,禪不是從外面找,是從心里求,參禪就是想心里面你有什么東西,有妒嫉心,有貪欲愚癡還是嗔恨,改造我自己,改造我的心。成不成佛不重要,自我安頓身心最重要。
人要有信仰,信仰比生命、金銀財寶更重要,信仰是人作為萬物之靈與動物不一樣的地方,佛祖不一定要我們信他,但我們不能不信自己,不能不找到自己,而參禪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我。
教給大家一個參禪的最簡單辦法——早起盤腿打坐五分鐘,心靈集中、精神統(tǒng)一,悟在當下:天堂在哪里?禪在哪里?
禪是一朵花,禪是心花怒放,禪是心燈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