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翔
搬家時整理東西,翻出一大堆積滿灰塵的外語學習書刊。其中有英語的,除了大量的書和雜志,還有五六十盤磁帶;有德語的,光教材就有好幾套,詞典也有好幾種,還專門訂閱了《德語學習》雜志;有日語的,《一番日本語》堆起來有厚厚一疊,有的連包裝都沒拆過……我看著這些如同棄婦般被幽禁于書櫥角落的書刊,想起曾經熱血沸騰最后卻意興闌珊的往事,心里充滿了傷感。
說來簡直是個笑話,我在外語學習上耗費過大把金錢和寶貴時光,卻未修成正果。英語聽不懂美劇對白,德語只會幾句類似于“古登塔克”的簡單問候語,至于日語嘛,還是看著文中的漢字猜測意思更靠譜些。當然,一些考試倒都是過了關的,但分數(shù)跟真實的外語水平是兩碼事,你懂的。我選修過大學的“二外”課,參加過業(yè)余學校培訓,廁身過外教高級班,遠赴過北京新東方學校,還報過留德800學時學習班……可以說,學習的熱情不可謂不高漲,立志不可謂不懇切,投入不可謂不巨大,可惜一切都打了水漂:“二外”課從未上到過期末,業(yè)余培訓總是虎頭蛇尾,從新東方學?;貋砗缶桶褧痛艓Ф祭渎淞?,德語課本的下冊始終是嶄新的,每一次發(fā)狠學習——英語都從背《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課文開始,日語都從讀誦“五十音圖”開始,德語都從強記性數(shù)格的變化規(guī)則開始……開始,也只有開始而已。如果把外語比作情人,那么我的表現(xiàn)實在不堪:承諾情比金堅,卻都是淺嘗輒止,最后則是始亂終棄。我在一篇文章里記錄過那段“我與外語的錯亂戀情”,《讀者》轉載時放入了《幽默》欄目,《青年文摘》轉載時干脆放入了《人生敗筆》欄目。
為什么一次次高調的努力成了笑話和敗筆?只因我的學習少了兩個字:堅持。這算是我的泣血之悟。
人要有雄心,但如果不把它轉化為每一天持續(xù)不懈的行動,那么雄心終究只是個白日夢。始終懷抱一種自我成就的愿望當然非常重要,但即便是再宏大的愿望,倘不曾落實為一以貫之、心無旁騖的堅持,也是孤懸的、脆弱的,哪怕咬牙切齒,哪怕賭咒發(fā)誓,一有風吹草動,“五分鐘熱度”很快消退,怠懶就會主宰身心,夢想即刻支離破碎。
“從明天開始我一定怎樣”的話誰沒有說過?總是寄托于“明天”的想法,只會釀成像我學外語那般的苦果:決心越多,就越軟弱。我對《白鹿原》里白嘉軒有一回的舉動印象極其深刻:一天,他看到兩個兒子正在奶奶帶領下準備買零食吃,決定斷掉他們吃零食的習慣,外面誘人的叫賣聲已響起,白嘉軒的母親替孩子求情,希望“今個算是尾巴巴一回”,但白嘉軒堅持從今天起,從此時此刻開始斷,居然也就斷了。頭腦發(fā)熱決心如何如何誰不會,但僅有立志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持志”。王陽明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持志如心痛?!币恍脑谕瓷希挠泄し蛘f閑話、管閑事?魯迅也表達過這樣的意思:不需要震駭一時的犧牲,要有深沉韌性的戰(zhàn)斗。學習正是這樣的“戰(zhàn)斗”,激情一回、慷慨一下是很容易的,難的是“有恒”。而這,也是我自己從“敗筆”中收獲的切膚之痛。沒有好好堅持,我只能得到歲月的殘骸——就像我那些蒙塵的書籍,以及凋落一地的挫敗心情。
只有堅持,才能品嘗到學習和做事的真趣,并使之變得不再苦兮兮的。最初總是要有約束的,當堅持到一定時候,他律就會成為自律,甚至渾不自覺,因為習慣成自然,因為有趣味在牽引。堅持也就成了一種欲罷不能的“癮”。美好的味道往往不是第一口就能嘗到的,只有在堅持到一定份上以后,才會生出如曾國藩所說的“回甘滋味”。有時候我很驚訝,那些一輩子堅持自己的初衷、哪怕在苦難歲月也不曾放棄夢想的人,幾乎都有一顆天真質樸的赤子之心,他們顯得那么年輕、那么單純、那么快樂!畫家黃永玉已經90歲了,可這位湘西老頭卻還像個頑童,活得無比有勁。他辦個人畫展,也寫長篇小說,他的自傳體小說寫了上百萬字,竟然還在寫穿開襠褲時候的事。他用生命堅持藝術,藝術更堅持他的生命,他的人生從中得到真趣,得到寄托!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對藝術如膠似漆的執(zhí)著追求。
我們總說要快樂成長、幸福生活,卻沒明白,快樂基本上不會來自不做什么或放棄什么,比如不做作業(yè)、不考試和放棄學習之類,而恰恰來自完成作業(yè)、通過考試和堅持學習。一個人克服外在的困難,尤其是打敗了自己的惰性,完成一件事,實現(xiàn)一個目標,能夠管理自己,養(yǎng)成了好習慣,才有可能快樂起來。實現(xiàn)感、力量感、成就感才是構成快樂的基礎。所以,當你行進在學習的開端或中途時,請不要輕易放棄。你堅持學習,學習會反過來“堅持”你。你放棄努力,美好的風景也將在你眼前消失。我曾經放棄掉的不僅僅是外語,更是一種敞開的可能性。
都聽說過“破窗效應”吧?不必做名詞解釋,道理其實很顯豁?!笆嗖话W,債多不愁”“破罐破摔”說的都是這個意思。洗碗池里擱著一只臟碗,就會很輕易地堆上第二只、第三只,直至整個生活都散發(fā)出腐敗頹廢的氣息。地上如果保持得很干凈,人們就不會隨便吐痰,而骯臟的地面則只會越來越臟亂。其實一些人只是偶爾一次不做作業(yè)、不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但令人憂心之處在于,偶爾的一兩次放棄往往會產生疊加效應,以至于很快就發(fā)展到完全不做作業(yè)、不按計劃學習的地步。我曾經以一句頗拗口的話自我警醒——越積極就越積極,越消極就越消極——所謂優(yōu)等生與后進生、成功者與失意者的差距就是這樣越拉越大的。堅持和放棄都有慣性,都會成癮。
我已真切體會到,放棄帶來的多是苦澀,而堅持之中必有甜美。讓我們堅持初心、堅持夢想,使之成為一種完全不想戒、也根本戒不掉的癮。讓我們堅持學習、堅持做事,對它們始終懷著黃永玉說的那種“如初歡般的永遠的愛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