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寫關于《愛在午夜前》的文章,當然是要在真正的午夜降臨前,距離截稿只一小段時間,神經(jīng)頓時收緊,文思泉涌。
只要是文藝青年,都會愛上理查德·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的這3部電影:《愛在日出前》、《愛在日落前》,以及今年的《愛在午夜前》。
從1995年到2013年,一對似戀非戀的男女,在前往維也納的火車上,在巴黎的街頭,在希臘的海邊,靠著談話,探尋愛情的本質,維系彼此的微妙感情。
上一段話,說粗俗點,就是一對男女互相之間調情挑逗。當然,林克萊特為他們選擇的方式和語言比較文雅,地點也選擇得好,所以一擊即中小文藝們的悶騷內心,被奉為浪漫愛情圭臬,自然有其道理。假設三言兩語直接上床,地點發(fā)生在開往鐵嶺的火車上,在大同的街頭,在普陀山的海邊,那么,就成賈樟柯或別的什么了。
好就好在含而不露。
同樣的,這張原聲唱片,也是好在其恰到好處的情感釋放。林克萊特愛情三部曲的前兩部都沒有發(fā)行原聲唱片,仔細去聽那兩部也沒多少配樂。但到了這部,音樂陡然多了起來。林克萊特將電影配樂交給自己的老搭檔格萊漢姆·雷諾茲(GRAHAM REYNOLDS),后者是出生在德國的70年代生人,雙魚座,天生就適合玩藝術,雷諾茲幾乎什么音樂都玩,從古典到搖滾,從劇場配樂到電影作曲,林克萊特的電影大都交給他配樂,最出名的大概算是基諾·里維斯和小羅伯特·唐尼等出演的《黑暗掃描儀》(A SCANNER DARKLY),不過風格和這一張完全不同。
我只能說為《愛在午夜前》配樂,最大程度釋放了雷諾茲這位雙魚男的浪漫夢幻本性,他基本上拋棄了電聲樂器,用鋼琴、大提琴和原聲吉他的獨奏或重奏來襯托男女主人公的對話,抽去那些對話,這些音樂用自己的靜態(tài)安寧之姿,以不張揚的聲音,并不呈現(xiàn)很完整的影像感,只是朦朧隱約,若有如無,展示出影片的抽象情緒。這正合了林克萊特的需要,那些簡單干凈的聲音,即便是充盈華爾茲感覺的慢板舞曲,也處理得點到即止,不肯稍稍過火,彷佛男女主人公隔空對舞。情感最炙熱的部分,是在那些希臘民謠的演唱之中,在自己的作曲之外,雷諾茲選用了希臘當?shù)氐囊恍┟裰{擱置于影片之中,包括曾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禮上獻唱的傳奇女歌手HARIS ALEXIOU演繹的探戈感覺的主題曲《GIA ENA TANGO》,但縱使是探戈,也只讓人感受到地中海的明媚陽光,而非阿根廷人的血色浪漫。
這確實也是張很適合在午夜前聆聽的唱片,不那么狂熱,不那么囂張,聽一張,忘掉白天工作的諸多繁瑣,想想某些值得去想的人和事,是最契合的情感調味,不會讓你過火和迷失。記得哦,若是愛在午夜發(fā)作前,最合適聽一下此碟,隱隱睡去,夢中會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