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萍
[摘 要] 玉米作為我國經濟和糧食作物,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這種來自于南北地區(qū)的作物,在解放初期養(yǎng)了我國數(shù)以萬計的勞動人民。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玉米主要用于養(yǎng)殖和工業(yè)生產,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此,在種植過程中,研究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促進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也有著顯著的意義。本文主要探討了玉米在種植過程中的整地、施肥和確定播種密度等幾方面的技術玉米栽培的影響,旨在提高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產量。
[關鍵詞] 玉米高產 玉米栽培技術 整地翻耕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7-0153-01
玉米在世界上有著廣泛的種植歷史,是一種經濟和糧食作為兼具的主要作物之一,其種植面積僅次于小麥和水稻,分布的區(qū)域也十分廣闊,是我國北方人民和西南山區(qū)人民比較常見一種糧食作物。玉米作為我國的大宗作物,有著重要的食用價值,同時在牲畜飼養(yǎng),工業(yè)生產方面也有著顯著的作用和意義。尤其是在現(xiàn)今的能源危機中,利用玉米生產乙醇燃料,并逐漸的將這種技術應用到工業(yè)生產過程中,給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同時這也直接導致了世界對玉米需求量的增加,成為一種剛性需求的經濟型作物。
一、玉米整地技術對玉米高產的影響
玉米屬于根系植物,生長過程,主要依靠其自身強壯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yǎng)養(yǎng)分,因此,玉米大的根系十分發(fā)達,分支眾多,植株高大。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和營養(yǎng)元素。所以在種子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玉米種植的深度,耕作土層過淺,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扎根不深,很容易出現(xiàn)倒伏的現(xiàn)象。所以要想實現(xiàn)玉米高產,必須選擇那些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透氣良好的、保水、保墑能力較強的田地或者緩坡土地種植。此外,玉米比較適合生長在ph值為中性的土壤中。因此,玉米在播種之前,土壤耕作的基本任務就是需要對土地進行精細整地,為玉米播種和種子的萌發(fā)創(chuàng)造一個比價適合的土壤環(huán)境。在整地過程中,一般的對播種區(qū)域內的土地要求是地面平整,土壤松碎,不出現(xiàn)較大的土塊,土壤表層和下層土壤之間疏松。這種土壤環(huán)境在播種過程中有利于播種保持一致的深度,并能夠將種子穩(wěn)定的下沉到土層之中,然后在種子表面覆蓋一層細土,促進毛管的水不斷流向種子處,最終保證了出苗率。在播種過程中,我們以春玉米播種整地為例,深耕的深度一般維持在30cm左右,根據(jù)土地的實際情況可以適當?shù)倪M行深耕。如果土壤結構為砂礫或者流沙,則不應該進行深耕,如果土壤結構出現(xiàn)嚴重的堿性性狀,則應該進行深耕處理。如果土壤的上層不堿、下層堿,則不適合進行深耕。此外,為了保證播種過程中,土壤中的雜草種子盡量的少,在播種、還應該對土壤進行縫封閉,要求是用濃度大小為50%的乙草胺100g或者濃度大小為80g的乙草胺兌水40公斤進行土壤表面均勻的噴灑封閉,對雜草進行封閉。
二、施肥對玉米高產栽培的影響
玉米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經濟類糧食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養(yǎng)分,因此,在生長和發(fā)育過程中需要通過合理的施肥管理,才能夠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茖W研究表明,每生產一噸玉米,則需要氮肥285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20公斤。此外,還需要其他微量元素的補充。實驗結果顯示,玉米植株對氮元素最為敏感,在玉米生長期間施加氮肥能夠明顯的增加產量,通常情況下,在一定的合理單位之內,玉米的產量是隨著為氮肥的增加而增加。當然施加的量不能自行確定,應該根據(jù)土壤中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合理的確定,一般情況下需要對土壤進行肥力測定,如果沒有條件進行土壤測定,氮肥的用量一般控制在每畝280公斤即可。在施肥過程中還應該遵守相應的原則:首先,玉米用單位應該是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氮肥為主,磷肥為輔的原則;其次,在玉米生長到抽穗過程中,應該以穗肥為主,粒肥為輔的原則。在施肥過程中,玉米一般會施肥兩次,第一次是在苗期施肥,將三分之一的氮肥和其他全部施入農田中,第二次施肥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時期,重新施入剩余的氮肥。
三、合適的播種密度對玉米高產栽培的影響
合適的播種密度對于玉米獲得高產有著顯著的影響。合適的播種密度可以有效的分配玉米對光照和水分以及肥料的需求,達到最大限度的光照和水分以及肥料的利用效率,從而獲得高產的目的。玉米的種植密度通常情況下都會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驐l件,品種的類型、地理水平以及管理水平而定。通常情況下,相同的地形,形同的品種在同一區(qū)域,陽面的種植密度應該比陰面的種植密度大一些,光照充足、雨水豐沛的種植密度應該大一些。目前,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高產栽培普遍采用的是緊湊型的玉米品種,同時需要適當?shù)脑黾臃N植的密度,這樣才能充分的發(fā)揮品種的優(yōu)勢。在種植過程中,每畝定植的數(shù)量大約為4500株左右比較適合。平展型的行距以70cm作為比較適合,大約每畝定植數(shù)量在3500株左右。在種植過程中為了方便后期的管理,可以采用大小行播種的方式,播種的數(shù)量應該掌握為計劃密度的2倍作用。對于高桿或者晚熟的品種一個不該適當?shù)臏p少,應該適當增加矮桿和早熟品種的數(shù)量,高產栽植的密度可以適當?shù)臄U大。
參考文獻
[1]潘軍茂.旱地春玉米高產栽培密植技術試驗研究[J]. 陜西農業(yè)科學. 2012(06)
[2]唐碧芳,周曉舟,蔣益敏. 氮磷鉀對南方秋玉米產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J]. 園藝與種苗. 2012(05)
[3]李雅君,姚玉霞,楊寶民. 玉米病蟲草害診斷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J]. 農業(yè)災害研究. 2012(01)
[5]陳麗榮. 玉米高產栽培與合理密植[J]. 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12(01)
[6]黃仁軍,晏承興,李承端. 三峽庫區(qū)玉米紋枯病發(fā)生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研究[J]. 農業(yè)災害研究. 2011(01)
[6]常發(fā)明,田振榮,馬玉鵬,牛通,龐順家. 全膜覆蓋條件下玉米抽雄開花期集水補灌量的研究[J]. 寧夏農林科技.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