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 孟愛芝
[摘 要] 實施一噴三防技術措施能補充小麥生長后期的肥料需求,預防病蟲危害,提高抗干熱風能力,提高小麥的抗病性,延緩葉片衰老,保持光合作用強度,提高光合產物生產和運轉效率,增加小麥粒重,具有顯著的增產效應。試驗結果表明,一噴三防措施能使小麥千粒重增加1.6g左右,延長生育期4-5天,小麥平均畝產達599.6kg,與對照相比,產量提高了4.48%。
[關鍵詞] 一噴三防 冬小麥 千粒重 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7-0123-01
即墨市是一個農業(yè)大市,小麥是該市第一大糧食作物,小麥產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收入。目前,即墨市整體小麥產量不高,其中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生長后期遭受干熱風,高溫逼熟而影響粒重。為此,本試驗在選用優(yōu)良品種的前提下,在小麥生長后期采取一噴三防技術措施,研究其對小麥的增產效果,以期為發(fā)展小麥生產、提高小麥單產提供參考數(shù)據(jù)。
一、材料與方法
試驗于2009年在即墨市段泊嵐鎮(zhèn)嶺后村進行。段泊嵐鎮(zhèn)屬曖溫帶季風氣侯區(qū),氣候溫暖,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多年平均氣溫12℃,年均日照2700小時,農耕期積溫(>0℃)4650℃,年總輻射量126.9千卡/(厘米),多年平均降水600-800毫米以上。
試驗所選地塊地勢平整,土壤肥力較高,地力均衡。整地前施足基肥,畝施有機肥1500kg。試驗于小麥穗期實施一噴三防技術,具體措施是畝用25%丙環(huán)唑乳油25ml+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g+磷酸二氫鉀150g,加水50kg均勻噴霧,對照則噴施等量的清水。
試驗共分2個處理:①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150g + 25%丙環(huán)唑乳油25ml/666.7m2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g,加水50kg;②葉面噴施等量的清水,作為對照。試驗小區(qū)面積66.7m2,各處理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各重復間寬60cm。噴施時間:5月25日。
二、結果與分析
1.一噴三防措施對小麥生育期的影響
試驗期間,對各處理間的成熟期進行準確調查記載,以旗葉枯黃為標準,計算出各處理的生育期天數(shù)。結果表明:實施一噴三防技術措施,能延緩葉片衰老,整個生育期延長4-5天。
2.植株抗逆性狀和經濟性狀表現(xiàn)
根據(jù)田間調查記載,實施一噴三防技術措施的小麥較對照植株葉色濃綠;抗病性增強。由于試驗田在前期感紋枯病,實施一噴三防后,抗紋枯病的能力明顯加強,田間調查,白穗率較對照降低0.6%;穗蚜發(fā)生率較對照降低70%;收獲期各小區(qū)取樣,采用烘干法測千粒重,實施一噴三防三次重復平均千粒重為42.1g,較對照增加1.7g。
3.產量表現(xiàn)
試驗各小區(qū)小麥成熟收獲后,將各小區(qū)進行單打單收稱取實際產量,按3次重復的平均值折算出畝產量。結果表明,小麥實施一噴三防技術措施具有一定的增產效果,平均畝產量達599.6kg,與對照相比,產量提高了4.48%。
4.產投比分析
實施一噴三防技術措施,畝增加生產投入8元,小麥畝增產25.7 kg,按每公斤小麥1.9元計算,畝增收48.8元,產投比為6.1:1。
三、 小結
上述研究表明,實施一噴三防技術措施能補充小麥生長后期的肥料需求,預防病蟲危害,提高抗干熱風能力,延緩葉片衰老,保持光合作用強度,提高光合產物的生產和運轉效率,增加小麥粒重,具有顯著的增產、增收效應,值得在生產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