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花鳥草蟲冊》拍出4577萬元
朵云軒2013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在四季酒店落幕,其中古代書畫板塊表現(xiàn)強勁,陳洪綬《花鳥草蟲冊》,經(jīng)過場內(nèi)諸多買家的激烈爭奪,終以以4577萬元拔得頭籌,刷新陳洪綬作品新紀錄。
陳洪綬(1599 ~ 1652)明末清初書畫家、詩人。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與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人謂“明三百年無此筆墨”。陳洪綬去世后,其畫藝畫技為后學所師承,堪稱一代宗師,名作《九歌》、《西廂記》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刻傳世,工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陳洪綬是中國藝術史上光彩熠熠的大家,但作品存世稀少,多深藏博物館中,民間難得一睹真容。朵云軒推出的其另一件《水仙靈石圖》為蘇州文物商店舊藏,最終以1702萬元成交。
吳昌碩精品《花開四時》1150萬元落槌
2014年是海派領袖吳昌碩誕辰170周年。朵云軒2013年秋拍推出的吳昌碩王一亭紀念專場中,吳昌碩鼎盛時期精品《花開四時》以1150萬元艷冠群芳,其稀見山水精品《松堂校書》以678.5萬元成交。
吳昌碩(1844.8.1 ~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碩。我國近、現(xiàn)代書畫藝術發(fā)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吳昌碩的藝術別辟蹊徑、貴于創(chuàng)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
整版天安門郵票以34.5萬元成交
泓盛2013秋拍郵品專場于2013年12月24日晚收槌,全場共計1800余件拍品,成交率近七成,總成交額約820萬元。其中,普旅1天安門圖案普通郵票(旅大貼用)10元新票100枚整版,成交價(含傭金)為34.5萬元。
新中國成立初期,旅大地區(qū)流通的貨幣是關東幣,還沒有來得及用人民幣收兌。鑒于這種特殊情況,旅大地區(qū)暫時仍用關東幣面值計算郵資。為了便于區(qū)別,在關東幣面值的郵票上加有“旅大貼用”字樣,限于旅大地區(qū)使用。1950年3月10日,為了滿足旅大地區(qū)郵政業(yè)務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旅大郵電管理局發(fā)行一套《天安門圖案普通郵票(旅大貼用)》,全套5枚。膠版。齒孔11度、11.5度、12度。無背膠。郵票全張枚數(shù)100(10×10)。此為普旅大10圓面值整版郵票第一次出現(xiàn)在拍賣會現(xiàn)場,非常珍貴。
翡翠鏈條龍瓶250萬落槌
2013年12月23日,榮寶齋上海2013年秋季拍賣會于上海舉行。在23日晚上舉行的大師珍寶專場中,翡翠鏈條龍瓶以150萬起拍,最終以250萬的價格落槌。
翡翠鏈條龍瓶長20厘米,寬10厘米,高35厘米,連座45厘米。1980年由上海地區(qū)提供。龍是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具有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形象。龍是權勢、 高貴、尊榮的象征。鏈條瓶的裝飾性和觀賞性很強,加上翠料昂貴,作品也就身價倍增。該作品選用“地、水、色”倶佳上等好料,采用透雕和深浮雕為主的技法,突現(xiàn)了人物形象,刻畫了故事情節(jié),使刀刀精琢、處處光潔。
茅盾手稿拍出1050萬 創(chuàng)中國文人手稿拍賣紀錄
2014年1月6日,在南京經(jīng)典秋拍中國書畫專場上,茅盾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經(jīng)過44輪的激烈競價,最終以1050萬元的價格落槌,加上15%的傭金,成交價達到1207.5萬元,創(chuàng)下了中國文人手稿的拍賣新紀錄。
此前,中國文人手稿的拍賣紀錄是由魯迅的手稿《古小說鉤沉》所保持,該手稿的一頁殘頁拍出了690萬元。作為經(jīng)典秋拍的重量級拍品,茅盾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引發(fā)了收藏界的高度關注,該手稿拍前估價為400萬至600萬元。
1958年,茅盾寫下了一篇近九千字的評論文章《談最近的短篇小說》,載于當年的《人民文學》第6期。手稿共30頁,全部用毛筆寫成,每頁紙張長22厘米,寬15厘米,除了紙質(zhì)微微泛黃外,品相甚好,還附有當時刊發(fā)該文的《人民文學》發(fā)稿簽。
據(jù)了解,茅盾生前對自己的作品手稿要求很嚴,從不輕易出手或示人。茅盾逝世后,其親屬捐贈的手稿大都入藏現(xiàn)代文學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幾乎未流入市場?!墩勛罱亩唐≌f》手稿是當年《人民文學》??瘷z查時因查抄而流出,此次亮相拍場也是殊為難得。茅盾是中國文學的泰斗級人物,這件手稿不但珍稀,還兼具文學、史料、書法藝術價值,拍出千萬元的價格并不意外。
柳如是一幅扇面拍出90萬
朵云軒2013年秋拍的扇面專場中,柳如是一幅扇面以90萬落槌,拔得全場“魁首”。
柳如是本名楊愛,后改名柳隱,字如是。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后又稱河東君、蘼蕪君。浙江嘉興人。她天生麗質(zhì),書畫雙絕,是活動于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也被世人稱為“風骨嶒峻柳如是”。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她可以稱為“秦淮八艷”之首。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后人贊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清代筆筒拍出逾300萬元
2013年12月,嘉德四季第36期拍賣會收槌,總成交額為1.12億元。相比書畫強勢板塊,此次拍賣會上的標王則是瓷器工藝品板塊中的“清雍正—乾隆楊季初制段泥泥繪山水紋筆筒”,該拍品以估價5倍多的價格316.25萬元成交,估價為60萬至90萬元,經(jīng)過數(shù)十輪叫價,最終以316.25萬元成交。據(jù)介紹,拍品源自日本藏家舊藏。
本品器身為宜興本山綠泥制,外敷嫰黃泥為表,彩色泥繪并堆砌于外壁。筆筒直口直壁,承玉璧式底,器底鈐印“楊季初”篆書陽文款。所繪紋飾以山水幽居為題,立意秀逸閑適,悠然自得,觀之賞心悅目。構圖選取遠近不同之場景,隔以江水,遠山近樹,蒼翠重重;緩坡漸迭,嘉木蔥郁,近處茅舍一間,林徑蜿蜒,意境高妙,一派寧靜清寂意趣。本筆筒用料考究、意趣雋永、畫工精湛,可謂是色堆泥繪作品中之傳世佳作。
楊季初善用泥繪裝飾,其作品通常設色典雅,且善于掌握主題質(zhì)感。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宮舊藏中有色泥堆繪山水紋筆筒,當是楊季初入貢內(nèi)廷御用的作品。其中神韻與本品類似,可知本品或為御貢之物,收藏價值極高。
關山月《爭艷》70萬落槌
榮寶齋上海2013年秋季拍賣會中,陳復禮等公私珍藏專場中,關山月《爭艷》以12萬起拍,買家直接叫價30萬,最終以70萬落槌。
關山月(1912~2000),中國現(xiàn)代著名國畫藝術家;廣東陽江人;早年拜師于“嶺南畫派”的奠基人高劍父。代表作有《江山如此多嬌》(與傅抱石合作)、《綠色長城》、《俏不爭春》、《漓江萬里春》等。
關山月喜畫梅,并以畫梅著稱,其作多為巨幅作品,氣勢磅礴,畫面具有時代感和生活氣息。此幅《爭艷》構圖繁密,梅枝皆向上生長,作者采用沒骨和勾勒相結(jié)合的畫法,以朱砂點染紅梅,以墨線勾畫白梅,雙色梅花疏落掩映,交相呼應,生氣蓬勃,可謂枝干如鐵,繁花似火,雄渾厚重,清麗秀逸。關山月筆下的梅花畫得很輕松,老干新枝,水墨滋潤,枝頭梅花或綻放或含苞。輕松而堅實的筆觸,寫出了梅花傲立嚴冬、凌寒獨放的不屈風骨,而暗香寒蕊分明已傳遞出春天的氣息。
《魔戒》作者托爾金手跡拍出17.25萬元
2013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上,被藏家關注的《魔戒》三部曲作者托爾金手跡最終以17.25萬元成交。
2013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首次推出的名人手跡專場中的多件名人信件受到藏家關注。其中,英國作家、《魔戒》三部曲作者托爾金的書信拍前估價約10萬元。該信寫于1942年,他在信中告訴讀者,他們在《霍比特人》中遇到的困惑將會在新書《魔戒》中得到進一步解答。拍賣會現(xiàn)場,這封托爾金手跡以8萬元起拍,最終以17.25萬元成交。
《梅貽琦日記》以105.8萬元成交
2013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名人手跡專場中,備受關注的拍品《梅貽琦日記》,以60萬元起拍,最終以105.8萬元成交。
據(jù)了解,該件拍品為“清華終身校長”梅貽琦在西南聯(lián)大時期的日記原稿,寫于1945年9月10日至1946年4月12日,恰值抗戰(zhàn)結(jié)束、西南聯(lián)大即將復校的前夕。內(nèi)容涵蓋了聯(lián)大及清華校史上至關重要的兩個事件——清華復校與“一二·一”運動。梅貽琦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清華大學“終身校長”,該部日記是大陸第一部影印出版的梅貽琦日記原稿,對于研究民國教育史、西南聯(lián)大校史和清華大學校史都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此前梅貽琦的長篇手稿從未現(xiàn)身拍場,這部日記應是市場中已知最重要的一部梅氏手稿。
梅貽琦為梅曾臣長子。曾作為“庚子賠款”首期留美生赴美留學。自1914年由美國學成歸國,即到清華擔任多種職務。1931年,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在抗戰(zhàn)間,以校務委員會常委身“教授治?!钡拿裰髦贫?。1949年去臺,后在臺灣新竹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恢復“國立”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