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子
寶寶都2歲多了,可還在用嘴試探世界,咬東咬西,特別鐘情衣領(lǐng)、袖口還有小扣子,會不會是哪里出問題了?一起先來看看是什么原因吧。
寶寶如是說
咬東西很好玩
寶寶是天生的玩家,當(dāng)他用小手擺弄衣角、小扣子有一會兒后,就會很想換種方法玩玩。嘴巴是他能最先想到的新方法之一,于是放進去、吐出來,再用小舌頭卷一卷,小牙齒咬一咬……真的可以玩上好一會兒呢!
我在練習(xí)舌頭,準備說話呢!
2歲的寶寶已經(jīng)在試圖說更多的話了,可當(dāng)他想說更多詞語時總會感到自己的舌頭不聽話。但如果把一些小玩意放進嘴里后,舌頭就可以很好地控制了。也許他意識不到自己是在練習(xí)舌頭的靈活性,但舌頭動來動去的快樂感覺讓他會不斷地繼續(xù)這些行為,因為他找到了可以控制事物的自信。
我很緊張喲
寶寶遇到媽媽不在身邊,或自己沒信心的時候,就會很緊張。可他太小了并不知道如何排解這種情緒,于是咬啊咬的現(xiàn)象就會出現(xiàn),因為咬來咬去時他會有一種放松、緩解緊張的感覺。
聰明媽媽這樣做
預(yù)防好于糾正
在寶寶第一個口唇期階段,盡量給他提供一些看起來可愛好玩的適合嘴巴咬的東西。細心的媽媽還可以將不同顏色的水果切成不同形狀,自制香脆可口的小餅干,又或是把尋常米飯做成小花團,提升寶寶的興趣來品嘗和咀嚼。當(dāng)寶寶的這一欲望得到滿足后,咬東西的行為就不會延伸到下一個年齡段了。
朗朗上口的兒歌來幫忙
如果寶寶是因為想說話而在訓(xùn)練自己控制小舌頭的能力,那就多和他一起讀些有節(jié)奏感的兒歌吧。寶寶對節(jié)奏很有感受力,配上一些重復(fù)、優(yōu)美的詞語說成兒歌,他會很享受。這樣的舌頭訓(xùn)練也不錯吧。
建立心理安全感
只要媽媽不在就極度焦慮不安的情況,大多出現(xiàn)在只有媽媽帶孩子的家庭,或不怎么出門的寶寶身上。因此,日常里邀請大家庭的親戚來家里做客,或天氣好時經(jīng)常出去走動時不要忘了和別的小朋友也打個招呼。有了這樣的接觸,寶寶對媽媽短暫的離開就不會那么緊張,自然就不會無意識地咬衣領(lǐ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