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聽著臺下唏噓的歡呼聲和“又是信息科大!”的感嘆聲,信息科大的捷能寶貝們激動地擁抱在一起……
至此,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捷能車隊從2008年參賽以來,先后六次在大賽中獲獎,獲得過大賽所設全部獎項。四次蟬聯(lián)“最佳技術獎”(此獎項本次比賽取消)、一次折桂“最佳節(jié)能獎”、一次斬獲“最佳設計獎”,本次首獲“最吸引眼球獎”。
藍奇葩的神奇耳朵
機械1003班的藍文超是捷能車隊的第三任隊長,也是目前捷能寶貝中最年長的隊員,大家戲稱藍是捷能的“奇葩”。正在讀大四的藍說:“老師,可以毫不保留地說,到目前為止,大學的課余時間我全部給了節(jié)能車,發(fā)動機的聲音就像音樂。無法簡單地用喜歡兩字形容。”
卸任隊長職務后,藍文超專攻發(fā)動機組的工作,致力于發(fā)動機的改造設計、創(chuàng)新與研究,本次參賽采用的可變排氣回壓的研究就是藍奇葩的創(chuàng)意,極大地提高了發(fā)動機的穩(wěn)定性,為贏得比賽貢獻了有力的技術力量。
提起捷能車隊,藍奇葩一改平日靦腆的形象,滔滔不絕,連比帶劃,一大堆專業(yè)名詞脫口而出:氣門間隙、點火正時、空燃比、壓縮比、化油器、進氣門、排氣門、怠速……那份對車的深情,那份對發(fā)動機研究的執(zhí)著,不言而喻。
藍奇葩微閉著眼睛回味發(fā)動機的聲響:“老師,發(fā)動機的那種不同的聲響仿佛就在耳邊,真的不一樣,一臺調整到完美的發(fā)動機,它的聲音就像是優(yōu)美的樂曲聲,聽著心情都舒暢。但是當氣門間隙有問題的話,發(fā)動機就會像得哮喘一樣,上氣不接下氣?!?/p>
此次比賽中,北京一所高校的節(jié)能車發(fā)動機出現(xiàn)問題,他們到處找人幫忙,均無所獲,直到藍奇葩出現(xiàn),他像傳說中的神醫(yī)一樣,眉頭緊鎖,表情嚴肅地聽著發(fā)動機的聲音,檢查發(fā)動機狀態(tài),最后當機立斷:是發(fā)動機氣門間隙的問題。病源找到,經過數次調整試車,發(fā)動機神奇般地康復,他們的車隊順利地參加了比賽。
為什么一下子就能聽出問題呢?練就了一副這樣的耳朵,藍奇葩付出了什么?
“沒有什么,就是多擺弄幾次罷了?!?藍奇葩輕松地回答,疏不知,從2011年到2013年三輛節(jié)能車,每一輛車調試的次數他自己也數不清了,上千次的琢磨,鑄造藍奇葩今天神奇的耳朵!
捷能的主心骨
作為捷能車隊的現(xiàn)任隊長,車輛1102班的孫鳳濤無疑是本次捷能大賽“橄欖枝”號節(jié)能車的總導演。這個高高大大的帥氣男孩,擁有車輛專業(yè)男孩的典型特征:愛車,極度愛車,想自己造車,造一輛好車,造一輛更好的車?!败囕v人”永無止境的追求,帶來不斷的技術進步和更多的安全,更好的性能,更舒服的感受!這是捷能寶貝孫大導不懈的追求!
“比賽完了終于可以靜下心輕松輕松了吧?”筆者試探性地問?!安唬蠋?,這輛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的,簡化車架結構、優(yōu)化二級傳動、減輕發(fā)動機重量、提高發(fā)動機穩(wěn)定性、改良潤滑系統(tǒng)……總之,得造一輛更好的?!睂O大導笑呵呵的。車隊的車架組、發(fā)動機組、轉向組、傳動組、電工組、宣傳組等情況如何,人員特征,孫導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為了準備今年的比賽,孫大導直接把“家”安在了實驗室,整個暑假他沒有回老家,拎著一張毛毯窩在實驗室。就是這樣,賽車還遭遇了意外的“創(chuàng)傷”。
10月6日,“橄欖枝號”節(jié)能車做賽前最后的演練,原本和物流約定,10月15日之前車輛必須打包發(fā)送至廣州。6日下午,節(jié)能車做最后的試駕,試駕結束立即發(fā)送??墒切屡囵B(yǎng)的賽車手萬分意外地把車結結實實地撞在學校操場升國旗的臺子上,車輛幾乎變形,新噴的油漆,扭曲的車身設計瞬間顛覆了大家的視線。怎么辦?所有的捷能寶貝幾乎崩潰,一年的辛勞付諸東流,大家?guī)缀跏瞧磷『粑话?,眼巴巴地看著孫大導!
孫大導果斷下令:全力以赴修車!誰都不得告訴帶隊老師!整整10天,孫大導日日夜夜在實驗室忙碌,修補加固車殼,替換前輪輪軸,前輪轉向角度調整,無數次的再次調試……直到“橄欖枝號”恢復成原來的模樣。
今天,如果不仔細看“橄欖枝”車內的情況,你肯定不知道曾發(fā)生過這樣的故事。
喉舌史斌
捷能車隊把宣傳組史斌視為車隊響亮的“喉舌”,沒有響亮的“喉舌”就沒有捷能車隊的驕傲的知名度。
很多人以為宣傳首先要有專業(yè)背景,作為愛車人,工業(yè)工程專業(yè)出身的史斌比專業(yè)背景出身的人做的更好!
為提高捷能車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史斌負責車隊對內和對外的宣傳工作。對外,車隊的微博、人人網更新,史斌視為每天必做的工作。對內,各種宣傳資料、宣傳手冊、注意事項,史斌總是想盡千方百計把車隊宣傳給更多的同學。
每年參賽,均需要向組織方提供技術宣傳手冊、畫冊,作為評判們參考的依據。史斌對設計方案做了十幾次的修改,每一次修改,就是對整個節(jié)能車的重新認識和再次評估,“一定要讓參賽的評委們,更多的同仁們了解我們的車的優(yōu)勢、性能和魅力所在,一定要讓捷能寶貝們的思想凝練在這份小小的宣傳冊上?!睅捉洑v練,如今非科班出身的史斌甚至比本專業(yè)的學生更了解車。
有一次接到一個緊急的任務,需要播放捷能車隊的宣傳片,一天的準備時間。就是在這一天,不善言辭的史斌學會了與不同的人去溝通,邀請喜歡攝像的同學幫助來拍攝照片,借用懂播音的同學完成播音,又和計算機專業(yè)的同學一起研究視頻材料,最后,5分鐘的宣傳片完美地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
愛吵架的周大嘴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捷能車隊的周建波基本和每一位車隊骨干都狠狠地吵過架。大四的周建波也是典型的愛車人,只是他的對節(jié)能車的愛來的比其他隊員更加奇特。
周大嘴聲音亮亮的,總是一副嚴謹認真的模樣。捷能寶貝一致認為,周大嘴的腦子和別人不一樣,他總是能看出別人設計上的紕漏,因為他有各種各樣的緣由和你吵架,認認真真地吵架,四目相對,氣勢磅礴,甚至狂風橫生,天翻地覆。有些人氣極了,大喊著:周大嘴,你吹毛求疵,你故意找茬!周大嘴也會近乎跳著大喊:不找出問題,還是捷能的人嗎?
事后,大家總結每次吵架后,節(jié)能車的技術會改良,周大嘴無比犀利般地正確著。
曾經孫鳳濤利用一周的時間,設計出后軸離合,在模擬實驗中周大嘴堅持認為孫隊長在驅動帶傳輸方向的設計中有問題。孫隊長好歹也是個隊長啊,一個星期的作品一下子就被周大嘴推翻。沒有辦法,兩個家伙夜里偷偷溜出宿舍,跑到實驗室研究車輪的轉動方向,最后孫隊長確實錯了。
大多數捷能寶貝們一直認為,節(jié)能車的關鍵點在于技術的領先,對于駕駛員的靠背大家從未想過太多,即便坐著是難受,可是就幾分鐘的比賽而已,堅持一下就行了。包括賽車手,也是這樣認為。周大嘴不行:任何車都要考慮駕駛者的感受,為什么不想法設計的舒適一點呢?這是理念問題!一番爭執(zhí)后,周大嘴用一個晚上的時間,打造了大家稱之為“豪華舒適”的節(jié)能車靠背。
責任編輯: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