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不丹,曾被稱為“西藏的低地”、“印度的高原”,在兩大文明的夾縫中生存,不丹人低調地堅持著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寧愿無人問津,也不愿失了本色。
不丹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把國民的幸福指數作為國策制定依據的國家,而第四世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克努力推行國家幸福政策,因此這個喜馬拉雅山下的“香格里拉”成為很多人心向往之的幸福國度,怪不得梁朝偉和劉嘉玲會選擇在這里完婚呢。
山谷里的人與事
到達不丹,飛機降落在山谷間,帕羅(Paro)是不丹唯一一個機場所在地。一出機場便看見一片青蔥的田園,心情也跟著暢快起來。面前的山谷,以及在山脈中見縫插針地分布著的城鎮(zhèn),便是不丹給游客的最初印象。其實,除了帕羅之外,之后到訪的首都廷布(Thimphu)和山城普納卡(Punakha)也都是建在山谷間的。所以在不丹的這段旅行,也可以看成是從一個山谷到另一個山谷的奇遇。
不丹人依靠開墾農田、出口稻米發(fā)展他們的文明。汽車是在上世紀60年代駛到的,街燈是在上世紀80年代豎立起的,電腦和手機則是在2000年前后才較大規(guī)模地進入他們的生活。那些現代文明來得似乎都有些晚,所以你能看到他們被高科技打下的烙印還很淺,帕羅的城鎮(zhèn)上只有一條大街,當地人稱為main street,多是招徠游客生意的手信店。鎮(zhèn)上的建筑都是濃郁的傳統(tǒng)特色。午后,居民們悠然信步,樂得一派清閑。
登虎穴寺朝圣
位于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的南麓,不丹境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超過20座,終年可見云霧繾綣的景象,這似乎也很符合這里不問世事和佛教之國的特點。所謂“云從龍,風從虎”,不丹人堅信高原是龍的故鄉(xiāng), 而他們則是龍的傳人。
世界十大寺廟之一的虎穴寺也坐落在這里?;⒀ㄋ率遣坏さ牡貥?。既是寶地,山勢自然壁立千仞,寺廟海拔3000多米,建在800多米高的峭壁亂石上,無索道無纜車,從前上山人人虔誠地步行,據說要行足一萬步,現在山腳下也發(fā)展起騎驢上山的生意。
不丹人深信山上有仙則靈,習慣在高地祈福,沿路經常可見民眾排著隊起轉經輪。即將登上虎穴寺的一段直路上,有條約十層樓高的飛澗,可讓游客洗臉凈身后入廟。用了3個多小時,終于攀上山頂,也不知是高原缺氧還是圣靈感召,舉頭仰望神廟,竟有種感動。寺廟里仍然有喇嘛隱世修行,他們大多通曉英文,因傳統(tǒng)掌管學問,也是最早一批學外語的。
射箭是國術
參觀完寺廟,我們就席地而坐,欣賞著山下的風光,開始了野餐。 填飽肚子后,導游Tharchu便催我們下山:“來吧,還趕得及去看箭術大會!”原來射箭在當地貴為國術,受歡迎程度好比國內看西甲英超。
所謂箭場,其實只是城郊一片草原,游客皆可自由入場。射箭賽事每周舉行,兩隊對壘,中靶就有分,多者勝出。射程有近150米,不過開弓拉力達50公斤以上,還要一口氣射足30回合,絕對是耐力考驗!而且根據“祖宗的傳統(tǒng)”,女人謝絕參與。我們試玩了一下,箭連30米也射不到。職業(yè)射箭聯賽一星期一次,全國冠軍甚至可以御前獻技,有身份有地位。用的弓都由美國進口,價錢在當地可以買一輛二手車了。
天天穿古裝,幗與旗拉最靚
沒有高科技、大都市,不丹人依然自豪,他們認為幗和旗拉是祖宗留下的財產,也是最舒服端莊的打扮。原來在不丹,民族服有自己的名字,男裝稱為“幗”(Gho)、女裝則叫“旗拉”(Kira)。國家有明文規(guī)定,凡在學校、辦公室等正式場所,都需要穿幗和旗拉,以尊重傳統(tǒng)。
“天天穿這種武俠劇的古裝衫,累不累?。俊碑敱粏柕竭@個問題時,Tharchu笑著說:“不會啊,更多人是覺得漂亮而穿啦!”其實不丹服是由藏服演變過來的,本來分上下兩段,近幾年由于西化,年輕一代已開始將旗拉進行混搭。旗拉的配件不多,上衣分內外兩件,裙子基本上就是一塊布,但高級的旗拉仍然靠女工人手紡織。除衣服外,她們也懂編織地毯、手巾等,手藝純熟。
農舍小吃農家樂
不丹有“丹人丹地”政策,國民建樓可申請木材及石頭資助,條件是建筑物只能按照傳統(tǒng)設計來建,怪不得民居的外形大同小異。不丹民宅清一色下窄上闊,下層用石頭砌出廳房,上層則是木造的貯糧閣樓,連屋頂也會被用來曬辣椒。由于長期受到佛教的熏陶,
民間的屋舍墻上也時常會繪制各種象征佛教意義的圖案,如祥龍、祥云、蓮花、金剛杵等。
Tharchu帶我們到他老友Ugen家參觀,并品嘗地道的本地菜。說到有代表性的國菜,非辣椒和芝士莫屬。當地冬天苦寒,為了驅寒就養(yǎng)成無辣不歡的習慣,甚至會將辣椒當成蔬菜食用。從市場上買回辣椒后,就放在屋頂曬干,吃時加入油、鹽做成涼拌,不丹人平日拌飯就靠這味。不丹人家家戶戶都懂得自制羊奶芝士,質地較稀,拌著薯仔吃,味道香濃??畲覀兊膵寢孒annah把辣椒干和芝士放入碗內,給我們拌飯吃。辣椒辛而帶香,有點像桂林辣椒醬的味道,出奇地開胃。通常一餐只有一款肉食,多數是印度進口的牛肉,與腌白菜炒過,咸香惹味。米飯多是糙米,倒不是為了健康,只是古時不丹缺乏打谷機器,才有了吃糙米的習慣。飯后習慣吃幾只蒸餃子,但餡料竟然全是芝士和菠菜,有些膩。不丹人喜歡喝酥油茶,比西藏放更多鹽,猶如飲海水般,實在不懂欣賞的,禮貌淺嘗即可。
Hannah說,不丹的飲食文化同印度相近,大多分小碟上菜,一家人用手抓起分食,代表親昵。
所謂不丹式購物,其實只是入貨買菜。全國最大的集市占地三個足球場大小,清一色賣糧食干貨,只有零星幾家賣印度進口的風干肉類。不丹人有八成務農,每逢周末便有大量農民來到集市變賣作物,以米和辣椒的攤檔占大多數。
華麗城堡與不丹王室
普納卡城堡是不丹最華麗精致的建筑,是政教合一的工作機關,也曾是當今國王大婚之地。城堡外種滿罕見的藍花楹,每年春天花期一到, 城堡一片粉紫,吸引不少新人來此拍婚紗照。
不丹王室雖已下放政權,但依然受萬民景仰,隨處可見印有國王王后肖像的紀念品。
氣候:屬于典型的高原氣候,日夜溫差達十多攝氏度。春秋兩季暖和少雨,適合出行。
消費:在不丹旅游每天設置最低消費:旺季(3-5月、9-11月)為每人每天US$250,淡季為US$200,除US$75為政府稅收(停留9天以上可退),其余則預付作每天的吃住玩費用。
行程:一般游帕羅、廷布和普納卡,安排五到七天即可。春秋為旅游旺季;夏天則可以參加3天2夜的爬山露營,或者去普納卡玩激流。如果計劃爬山,準備好沖鋒衣和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