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瑜宏 馬莉 張華平 謝頌詩
摘要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是國務院部署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加強土地管理和調控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該研究以山東省臨邑縣的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為實例,探討了MapGIS軟件在建立縣級農村土地利用數據庫過程中的實際應用,該數據庫為實現土地利用數據的信息化、科學管理和宏觀調控提供了可靠的數據依據。
關鍵詞 MapGIS;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S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2-07624-02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也是立國的基本要素之一。準確、真實的土地調查數據是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實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統(tǒng)計和登記制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以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1]。與土地詳查相比較,第二次土地調查增加了基本農田調查、開發(fā)園區(qū)調查和耕地后備資源調查等內容,涉及領域更加全面。
縣級土地調查數據庫是各級土地調查數據匯總統(tǒng)計的基礎,在縣級土地調查數據庫的構建過程中,要嚴格依據國土資源部頒布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明確數據庫應包含的專題文件及各文件的屬性結構,并對數據內容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建立縣級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并對調查成果實行信息化、網絡化與規(guī)范化管理,對于國土資源數據信息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MapGIS軟件是山東省指定的二次調查建庫軟件,它具有數據采集和數據編輯、數據建庫、變更處理、查詢統(tǒng)計和匯總輸出、成果輸出以及系統(tǒng)維護等功能,廣泛應用于全國的二調數據庫建設和土地管理工作。筆者以山東省臨邑縣的數據庫建設經驗為依據,討論了基于MapGIS平臺建立第二次土地調查縣級農村土地利用數據庫的方法。
1研究區(qū)概況
臨邑縣地處德州市東南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yōu)越。104國道貫穿縣境,是山東省進出京津的咽喉要地。臨邑縣現轄3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zhèn)和3個鄉(xiāng)。南北縱長57.75 km,東西貫穿29.25 km,總面積達1 016.3 km2。該縣全境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具有黃泛平原的基本特性,地形整體開闊平坦,略有起伏。
2數據庫主要內容
臨邑縣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的內容:①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由行政區(qū)、行政區(qū)界線和坡度圖等文件組成;②土地利用數據,由地類圖斑、線狀地物、地類界線和零星地物等文件組成;③土地權屬數據,由宗地、界址線和界址點等文件組成;④基本農田數據,由基本農田保護片、基本農田保護塊和基本農田保護圖斑等文件組成;⑤柵格數據,主要是DOM影像數據;⑥元數據。
3數據庫建設流程
臨邑縣第二次農村土地調查建庫流程見圖1。
圖1臨邑縣第二次農村土地調查建庫流程3.1資料準備建庫需要的資料包括國家統(tǒng)一制作下發(fā)的DOM影像圖,山東省下發(fā)的縣級行政界線、縣級以下行政單位代碼表、權屬單位代碼表、土地勘測定界成果、基本農田資料以及土地更新調查成果等。依據的標準是《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guī)程》和《基本農田上圖技術規(guī)定》。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進度,充分利用臨邑縣2006年土地更新調查成果和土地權屬資料、土地變更調查資料、基本農田劃定調整圖件資料以及鄉(xiāng)鎮(zhèn)行政勘界成果資料和土地管理其他資料信息。
3.2數據采集與處理
3.2.1坐標轉換。土地更新調查數據庫的坐標系為1954北京坐標系,而第二次土地調查要求數據庫的坐標系為1980西安坐標系,因此需要將土地更新調查的數據轉換到1980西安坐標系再加以利用。
3.2.2地類轉換。土地更新調查數據采用的是《全國土地分類》過渡分類(以下簡稱舊分類),而第二次土地調查要求采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07)(以下簡稱新分類),為了將新舊調查成果銜接起來,需要根據《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手冊》給出的地類轉換屬性對照表進行新舊地類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