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
焦裕祿生于 1922年8月 16日,家住山東省淄博市北崮村。由于焦裕祿的爺爺焦念禮不識字,被財主欺騙過,焦裕祿6歲時,老人家力主全家勒緊褲帶供孫子讀書,焦裕祿才勉強上了4年小學。1939年,焦裕祿的父親被財主逼債而死,同年,焦裕祿又被日本鬼子抓到遼寧的撫順大山坑煤窯做苦工。兩年后,焦裕祿逃出日寇的魔掌,在江蘇宿遷縣靠給地主打長工過活,直到1945年,焦裕祿得知家鄉(xiāng)成了解放區(qū),才返回了日夜思念的北崮山村。焦裕祿回鄉(xiāng)后,積極參加革命斗爭,1946年春被黨組織接納為中共黨員。
1962年冬,焦裕祿受黨的委派來到了蘭考,當時,正是我國國民經(jīng)濟處于暫時困難時期,蘭考的風沙、內澇、鹽堿等自然災害很嚴重,農業(yè)產量很低,群眾生活艱苦……焦裕祿同志懷著改變?yōu)膮^(qū)面貌的雄心壯志,來到了蘭考。
展現(xiàn)在焦裕祿面前的蘭考大地,是一幅嚴重的災荒景象。橫貫全境的兩條黃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黃沙;片片內澇的洼窩里,結著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鹽堿地上,枯草在寒風中抖動。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20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30萬畝莊稼,鹽堿地上有10萬畝禾苗被堿死,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的最低水平。
重重的困難,在這個貧農出身的共產黨員看來,這里有36萬勤勞的人民,有烈士們流血犧牲解放出來的90多萬畝土地。只要加強黨的領導,就是有天大的艱難,也一定能殺出條路來。
焦裕祿同志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里?!?/p>
第二天,當大家知道他是新來的縣委書記時,他已經(jīng)深入到農機調查訪問去了。他拜群眾為師,虛心向群眾學習。開座談會,全面了解災情及其原因,尋找救災辦法。同時,焦裕祿同志教育干部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深入到每家每戶,了解情況,宣傳政策,進行思想發(fā)動,進行社會主義教育。
通過教育和發(fā)動,蘭考人民明確了前進方向,振奮起抗災自救的精神,堅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決心,信心百倍地改變多災多難的舊蘭考。
焦裕祿同志經(jīng)常住在農民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眾一起吃飯,一起勞動。他帶著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對群眾的無限信任,在廣大群眾中間詢問著、傾聽著、觀察著。他聽到許多農民要求“翻身”、要求革命的呼聲,看到許多村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對“三害”斗爭的革命精神,他在群眾中學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堿的辦法,總結了不少可貴的經(jīng)驗。群眾的智慧,使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更堅定了他戰(zhàn)勝災害的信心。
焦裕祿通過調查,感概萬千。他說:“蘭考的貧下中農是革命的,他們有改變家鄉(xiāng)面貌,由窮變富的強烈要求,就像在1 0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滿干柴一樣,只要崩出一個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蘭考是一個老災區(qū)。當時整個縣上的工作,大部分放在救災上??h里有些干部被災害壓住了頭。對改變蘭考面貌缺乏信心。是依靠群眾,自力更生,改變?yōu)膮^(qū)面貌,還是兩手向上,依賴救濟呢?面對這種情況,焦裕祿同志感到:要改變蘭考面貌,干部是關鍵?!案刹坎活I,水牛掉井?!比罕娫跒暮γ媲皟裳弁h委,縣委領導挺不起腰桿,群眾的積極性就得不到充分發(fā)揮。
1963年1月,焦裕祿在縣委擴大會議上,要求各級領導同志要帶頭到困難村去,與基層干部同甘苦、共患難,為改變貧困地區(qū)面貌作出貢獻,為基層干部做出榜樣,真正做到心不離群眾,身不離災區(qū)。
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祿召集在家的縣委委員開會。人們到齊后,他沒有宣布議事日程,就領著大家到火車站去了。
當時,蘭考車站上北風怒號,大雨紛飛。車站的屋檐下,掛著尺把長的冰柱。國家運送蘭考一帶災民前往豐收地區(qū)的專車,正從這里開過。也還有一些災民,穿著國家救濟的棉衣,蜷曲在貨車上,擁擠在候車室里。焦裕祿指著他們,沉重地對同志們說:“他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我們的階級兄弟。是災荒逼迫他們背井離鄉(xiāng)的,不能責怪他們,我們有責任。黨把這個縣36萬群眾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zhàn)勝災荒,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焦裕祿再也講不下去了。幾位縣委領導低下了頭,而心里卻豁然開朗,明白了風雪夜車站之行的含義??h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實際、最生動的思想教育,增強了率領廣大干群團結奮斗,努力改變蘭考面貌的決心。
回到縣委后,焦裕祿同志又組織大家學習《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勁兒,鼓勵大家像張思德、白求恩那樣工作。
后來,焦裕祿又專門召開了一次常委會,回憶蘭考縣的革命斗爭史。焦裕祿說:“蘭考這塊地方,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先烈們并沒有因為蘭考人窮災大,就把它讓給敵人,難道我們就不能在這里戰(zhàn)勝災害?”
就這樣,一個“如何戰(zhàn)勝災荒,改變蘭考面貌”的大討論在全縣訊速展開了。縣委領導干部,紛紛走出縣委機關,到農村住隊蹲點。焦裕祿到許多重災村調查研究,通過走、看、問、記,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令人深思的問題。他對縣委同志說:“蘭考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問題只要看得準,干下去,要革命。蘭考是災區(qū),窮、困難多;但災區(qū)有個好處,它能鍛煉人的意志,培養(yǎng)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做英雄。”
焦裕祿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對干部和群眾進行思想教育、階級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激起縣委領導班子和人民群眾抗災自救的斗志,掀起了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堿的除“三害”斗爭高潮。
在除“三害”斗爭和各項工作中,焦裕祿以身作則,帶病實干,嚴于律己,關心群眾,后來,因積勞成疾,以身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