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從軍 徐利民 沙紅 胡愛芝 祁衛(wèi)江
摘要:在3年生棗樹田間作棉花條件下,研究棉花距棗樹的不同種植行的生長發(fā)育情況,為棗樹成林前與棉花間作的種植模式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在3年生棗樹與棉花間作且棉花邊行距棗樹0.9 m以上條件下,不同種植行的生育期差異不大;棉花中間行較邊行表現出生長優(yōu)勢,產量較邊行高,但鈴重、衣分和纖維品質無顯著差異。
關鍵詞:棗棉間作;棉花;種植行;生長發(fā)育;產量
中圖分類號:S562.0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2095-3143(2014)03-0017-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4.03.003
0 引言
近年來,南疆大力發(fā)展林果業(yè),棉花的生產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單作模式演變?yōu)楣揲g作模式。截止2012年,麥蓋提縣定植棗樹37333.3 hm2,多為2~5年生,該縣絕大多數棉花種植在棗樹園內,棉花生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棗樹的影響。為了棗棉間作效益的提高,前人多研究了“棗棉間作對棉花產量和光環(huán)境的影響[1]”和“棗棉間作下不同種植密度對棉花生理特性及產量的影響[2]”,但對棗棉間作條件下棉花各種植行的生長差異研究不多。因此,作者于2013年在新疆喀什地區(qū)麥蓋提縣五一林場進行試驗研究,為棗棉間作模式下棉花高產栽培技術提供理論基礎[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及材料
試驗在新疆喀什地區(qū)麥蓋提縣五一林場進行。選擇棗樹樹齡3年的樹冠均勻一致的棗棉間作(棗樹行株距配置為4.5 m×1 m)農田,棉花供試品種為新陸早50號。
1.2試驗設計
在棗樹的4.5 m行間種植棉花兩膜8行,棉花邊行距棗樹和兩膜邊行棉花的距離均為0.9 m,采用1.4 m寬膜種植4行棉花,4行棉花的行距為20、50、20 cm配置,株距為12.7 cm;設距棗樹的1、2、3、4行棉花分別為處理1、2、3、4,小區(qū)面積36 m2,重復3次。
1.3測定項目及方法
自棉花苗期開始調查記載各處理的生育期;在棉花不同生育時期測定株高、主莖葉片數、果枝數、現蕾數和成鈴數。
在9月5日左右,實數各處理收獲株數;每處理連續(xù)調查20株有代表性棉花的果枝數和成鈴空間分布;每處理選取60個鈴(分上、中、下果枝部位各20個吐絮鈴)棉樣,測其鈴重和衣分。吐絮后實收小區(qū)產量,并計算霜前花率。
1.4數據分析
采用DP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3年生棗樹與棉花間作條件下棉花不同行的生育期差異不大 (見表1)。中行(處理2、3)的現蕾期、開花期較邊行(處理1、4)早3天,但隨著7月氣溫的升高,到吐絮期時已無明顯差異(見表1)。
2.2 農藝性狀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棉花不同行的株高中間行較邊行高3~4 cm,真葉數多0.9片左右,果枝數多0.7個左右,而始果枝著生節(jié)位無明顯差異(見表2)。
2.3 棉花不同行鈴的空間分布
試驗結果表明,棉花不同行下部、中部、上部鈴的空間分布差異不大,單株結鈴數中間行較邊行多0.8個左右(見表3)。
2.4 產量及品質構成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各處理的鈴重和衣分無明顯差異;皮棉產量是處理2和3(中間行)顯著高于處理1和4(邊行);纖維品質各性狀無顯著差異(見表4)。
3 討論
在南疆3年生棗樹與棉花間作條件下,棉花不同行生長有差異,中間行較邊行產量高,表現出生長優(yōu)勢,但鈴重、衣分和纖維品質無顯著差異。在實際生產中應多采取促進邊行生長的技術措施,盡量減少邊行與中行的生長差異。
參考文獻
[1] 宋鋒惠,吳正保,史彥江.棗棉間作對棉花產量和光環(huán)境的影響[J].新疆農業(yè)科,2011,48(9):1624-1628.
[2] 段云佳,敬碧,張巨松,等.棗棉間作下不同種植密度對棉花生理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新疆農業(yè)科學2011,48(8):1373-1378.
[3] 姚源松. 新疆棉花高產優(yōu)質高效理論與實踐[M].新疆: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1.新疆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91;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麥蓋提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新疆 麥蓋提 8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