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出生,陜西富平人。1995年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附中。1999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水墨人物畫專業(yè),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師從唐勇力教授,獲藝術碩士學位。現(xiàn)居煙臺。
孫 欣 / 詩是被文字平復過的情感。其形式即使是強烈的、噴薄的,也必然經過了詩人甘于平靜的回憶,而后變得沉定、迂回、富有意味,如同暴風雨過后的土地。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大多出于這種情形。杜小同畫面中的風物,都一度是真實經歷過的場景變體,它們有所依據(jù),又無有確處。不由聯(lián)想到哈丁所言的兩種靈感類型:一種是有點清晰的靈感意念,另一種則是較為蒙眬、模糊的印象形式的意念。大多數(shù)藝術家都有畫小稿的習慣,那些微弱的、步履匆忙的靈感在小稿中被捕捉并得以確知,再經過或縝密或感性的思想,使得略顯俗常的生活轉生出長存于時間與空間中的永恒邏輯,流淌著烏托邦式的懷戀。
孫 磊 / 在杜小同的繪畫語言中,明顯有一種消極的破碎意識,它來自于對現(xiàn)實存在的悲觀體悟,來自于對自我小心翼翼的懷疑與反證。他早期強烈僵硬的身體繪畫,以只此一人的決絕來對抗他內心的虛弱,“那脆弱的、自我懷疑的敘述聲音聽起來更有吸引力,看起來也更可信”。而它何以如此呢?這幾乎成為一個哲學問題。小同用這樣的方式讓我們再次面對形而上的精神追問,面對我們終極性存在的不斷鞭笞。人生悖論就是繪畫的悖論,因此小同的語言越瑣碎越結實,越僵直越生動,越是直面形象的建構,就越感到它的無法把握,從而越深地進入到形象的“內在性平面”。這是一個以虛無為根的地帶,其存在越虛無越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