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生
小學語文教學新大綱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绕鹌渌麑W科,語文能力與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更緊密。要讓學生真正扎扎實實地掌握并得心應手地運用語文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須打破語文與生活之間的“厚障壁”,讓語文教學與學生心靈相溝通,讓語文課堂與社會天地相接壤,使語文教學“生活化”,使學生生活“語文化”。?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nèi)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引導學生回歸生活、觀察生活,實現(xiàn)生活“語文化”。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nèi)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對此,教師要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diào)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筆者在教學《長征》一詩時,學生并不了解紅軍這一壯舉的歷史背景以及經(jīng)過,于是筆者就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有關紅軍長征的書籍,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成小記者的身份去采訪一些老紅軍,這樣不僅使學生主動求知,全面了解了紅軍這一壯舉的歷史背景以及經(jīng)過,深刻理解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高尚品質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學生學起來也興趣盎然。
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加強生活體驗。
事必躬身親為才會有所感悟、有所體驗,對課文的感悟亦是如此。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苯處熞幸庾R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加強生活體驗。通過身臨其境或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xiàn)象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隨機采用“模仿——創(chuàng)造——遷移”模式,再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走向生活》一文中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勸慰人們要“走向生活、廣交朋友”,如果僅限于玩味語言文字,可能學生感受不大,不妨讓學生制定出“交友方案”,布置學生“走向生活、廣交朋友”,一段時間以后再來交流,甚至書寫下感受。這樣,不需教師多費口舌,學生對這篇課文的感悟定會“更上一層樓”。
又如《燕子》一課的教學,在學生充分想像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展示出一幅和風拂面、桃紅柳綠的春景圖以及如音符般優(yōu)雅的燕子的身影,再配以燕子歡快的啼鳴,伴著這如詩如畫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響起,學生一邊表演一邊齊聲歡唱。從學生優(yōu)美的動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心中感受的已不只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在這里,“一個概念”就是“春景”和“春意”,對這一概念的全面理解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語感的過程?!岸嗌却皯簟眲t體現(xiàn)在:用春景圖和燕子的身影,以及燕子的啼鳴,從視覺、聽覺兩方面調(diào)動空間智能,憑借豐富的想像進入美妙的意境;用優(yōu)美的樂曲調(diào)動音樂智能,打通大腦發(fā)展的“天然通道”,使各種信息進入人的潛意識;借助表演,打開運動智能的窗戶,使學生更加沉浸于生機盎然的春景之中,陶醉于芬芳醇美的春意之間。
課堂是一個社會群體,以其特別活躍的生命力展示人生智慧光彩的場所。這樣一個特殊的人際環(huán)境,需要寬容與和諧?!渡袝と宏悺吩疲骸氨赜腥?,其乃有濟(成功);有容,德乃大。”“犯錯誤是上帝給孩子的權利”,教師應當以寬容之心,去化解學生的矛盾,感動他們的心靈。如:一位教師正在執(zhí)教古詩《游園不值》的公開課,上課不久,一位遲到的學生“砰”的猛推教室門徑自跑進來,全體學生和好多聽課老師都看著這位冒失的孩子。執(zhí)教老師愣了一下,但沒有說什么,還是引領學生講讀詩句。讀到“小扣柴扉久不開”這一句時,老師不經(jīng)意地踱到那個遲到的學生身旁,用手輕輕地摸摸孩子的頭,問學生:詩人外出訪友,看到門關著,為什么要“小扣”,而不是“重推”呢?學生回答:“小扣就是輕輕敲門,顯得有禮貌?!薄霸娙酥獣R禮,行為文明,所以,即使在小扣柴扉久不開的情況下,也還是小扣?!苯處熞幻婵隙舜蠹业姆治?,一面親切地問那位遲到的孩子:“現(xiàn)在,你懂得小扣柴扉久不開的含意了嗎?”這一問,使全堂發(fā)出了會心的微笑,那位遲到者也紅著臉,誠懇地點頭。教師以寬容的心待人,巧妙地結合了詩句,精心點化,“潤物細無聲”,無疑更會使學生深悟教益。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學習語文,又用語文去裝扮生活,這就是小學語文課的生活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