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11月25日,重慶10歲女孩在電梯摔打男嬰并將其從25樓拋下,致男孩重傷的新聞震驚全國,隨著我國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不斷提高,尤其是低于14周歲的未成年人,沒有達到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導致犯罪開始呈現(xiàn)越來越低齡化的態(tài)勢。針對此種情況,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對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處罰問題,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和防止其犯罪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處罰措施
項目資助:本文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資助
一.重慶十歲女童摔嬰案引發(fā)未成年人刑事處罰問題研究
1.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頻發(fā)的時代背景
去年在我國重慶發(fā)生了一起震驚全國,同時又讓人十分痛心的10歲女童摔嬰案。這起案件根據(jù)電梯里的監(jiān)控錄像,女孩瘋狂摔打男嬰隨后將其帶到25樓導致男孩重傷。我國刑法規(guī)定年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才承擔刑事責任。而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也僅對8種人身危害極大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未滿14周歲,即使有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等情形,依然不承擔刑事責任。這起案件在網上引發(fā)了社會熱議,不少人稱這個女孩是“惡魔女童”,我們不該用如此謾罵的語言去指責一個孩子,但是這也不得不讓人反思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處罰問題。
縱觀我國近十年來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越來越多,在司法機關統(tǒng)計的案件中還包括2012年湖南衡陽12歲少年因為上網問題殺了姑姑全家:2008年10月福建福清13歲少女與其他兩人合伙犯下8起強奸搶劫案件,讓人十分震驚。對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和刑事處罰措施的研究已經迫在眉睫。
2.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頻發(fā)的原因
重慶10歲女孩的家庭教育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她的父母平時會打罵孩子,給她的性格造成了負面影響。我們通過調查也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未成年人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讓他們形成了暴力的性格,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心靈嚴重扭曲。重慶10歲女孩在用如此暴虐的手段重傷男嬰后,案發(fā)后竟然出奇的冷靜和無所謂,這才是未成年人犯罪最可怕的地方,成年人的價值觀已經形成理應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刑事法律責任,未成年人正處在人生的成長階段,如果不加以教育和改造的話,將來會發(fā)展成為非常危險的社會毒瘤。
3.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免于處罰的爭議。
就如同這面這起案件一樣,犯罪的低齡化態(tài)勢正日益嚴峻,而且低齡化未成年人犯罪更呈現(xiàn)出人身危險性極大,社會危害程度深,人民的人身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損失較大,并且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后毫無悔意,無所謂的態(tài)度,更是值得人們警惕。在上述幾起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有故意殺人,強奸和搶劫,作為刑法中的傷害人身的暴力重罪,僅僅因為上述未成年人沒有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就免于刑事處罰,這不禁讓人懷疑法律的正義和公理何在?未成年人的利益值得保護,那么受害者的人身利益和財產損失就不值得保護嗎?
二、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規(guī)定。
1.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含義。
刑事責任顧名思義,指的就是行為人違反了刑法的規(guī)定,侵害了刑法所保護的法益,從而使行為人承擔刑事法律責任,通常是指行為人所要遭受到的刑事處罰。主體要承擔刑事責任必須要同時符合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也要同時符合違法性要件和有責性要件,同時要不具備違法性阻卻事由。未成年人要承擔刑事責任從主體角度講,必須滿足符合刑事責任年齡這一要件。
2.中國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規(guī)定。
根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我國年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才承擔完全刑事責任。而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僅對八種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犯了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不滿14周歲的年齡段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段。刑事責任年齡指的是行為人對自己所實施的犯罪行為所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須達到的年齡,刑事責任年齡的高與低對未成年犯罪人心智向高與低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國刑法中對于未成年人的保護是極為重視,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一律不適用死刑,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犯罪的,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可是即便如此,依然不能阻止一直不斷升高的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尤其是我國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段,對于此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如果他們如上文中的孩子心靈已經嚴重扭曲,人身危險性極大,但是法律卻為了保護他們的人格尊嚴和健康成長,對他們所犯下的嚴重侵犯他人人身和財產權利的罪行,無計可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成為了司法空白監(jiān)管的年齡段,這個嚴重后果將是非常危險的。根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它的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育。這個法條規(guī)定的較為籠統(tǒng),而現(xiàn)實中的司法實踐中,不滿14周歲的低齡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后,往往還是回歸于家庭教育,可是如果家庭教育真的起作用的話,那么這些孩子又何以會犯下如此嚴重的罪行?
三、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引發(fā)的爭議。
我國學者根據(jù)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已經不斷提前成熟的特點,決定將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提前,認為我國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起點偏高,造成了法律的漏洞,應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標準。筆者本人認為此種說法非常有道理,而且很贊成這個觀點。刑事責任能力是根據(jù)行為人在刑法上構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需要達到的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它是犯罪主體的核心要件,也是刑事歸責的首要因素。我們不禁設想一個12歲的未成年人,他的心智和認識辨認自己行為的能力并不比一個成年人低,為什么他不能為自己的罪行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呢?
基于世界各國正普遍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做法,我們有必要利用國際準則來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以美國為例,美國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段為7周歲以下,7周歲到14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段,14周歲是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段。因此,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是為了提醒未成年人他們的行為不是完全不受法律的調整和監(jiān)控的。
但是也有說法反對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認為我國將14周歲定為起刑標準非??茖W,充分考慮到了未成年人的身心智力發(fā)展狀況,如果對于年齡較小的未成年人處以刑事處罰的話,很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發(fā)展狀況,因此應反對減低刑事責任年齡。
四、針對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的司法處遇問題。
1.應加強社會干預機制的調節(jié)作用。
既然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下了傷害他人人身和財產利益的極為嚴重的罪行,但是公安機關又不能立案,那么公安機關應該配合社會上的調查機構對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狀況作出調查,以此來確認未成年人犯罪時的心理動機和是否是因為一時沖動或是童年受過心靈創(chuàng)傷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其實也規(guī)定了: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刑事案件,根據(jù)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jiān)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墒窃谖覈痉▽嵺`中并不像其他國家有針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獨立調查機構,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只有深入調查未成年人,尤其是免于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和動機,以及背后的心理成因和社會家庭學校原因,才能對癥下藥,避免未成年人再次走上歧途。
2.政府的收容教育應發(fā)揮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
雖然我國刑法中規(guī)定,對于不滿16周歲免于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可以由政府收容教育,但是在我國正如上文中因為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免于處罰的10歲女童,在案發(fā)后還是回到了家庭教育,而且也只是搬離了原來所居住的城市,這對于預防他們以后犯罪具有極為不利的影響。
政府應該在認真進行社會調查的基礎之上,對于人身危險性極大的低齡未成年人實行強制性收容教育,以幫助他們回歸正途。
結語:
針對我國不滿14周歲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由于法律的監(jiān)管相對處于空白期,我們如何在保護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和人身利益上與預防未成年人下一步犯罪之間取得平衡呢?正如本文開頭所說的重慶10歲女童可以摔打一個無辜男童,13歲的少年可以因為一時沖動犯下殺人放火等罪行,也可以因為學校和家庭疏于管教而過早沾染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從此走上犯罪這條不歸路。也許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不是解決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方式,但是如果公安機關不立案,最后結果只是讓未成年人重回到家庭和社會,沒有詳細的分析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沒有進行社會調查的話,結果并沒有消除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險性和社會危害性,反而可能會使未成年人由于青少年時期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在成年之后墜入犯罪深淵。我國可以仿照美國在對未成年人尤其是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進行社會調查之后,對于有嚴重人身危險性的未成年人收容教育。我國刑法對于未成年人最主要的效果是預防犯罪而不是懲罰,希望通過本文能夠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懲戒措施有更深認識。
參考文獻:
[1]謝彤?《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與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林宇虹《我國14周歲以下嚴重不良行為少年司法處遇制度研究》中國知網
[3]王晉繁《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劃分之研究》??中國知網
作者簡介:趙航,女,1989年12月出生,遼寧省朝陽市人,研究生,法理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