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盛基
油菜根腐病,又稱立枯病、紋枯病。病菌發(fā)育最適宜溫度25℃左右。高溫、連陰雨天氣多、光照不足易染病。一般在遭受連陰雨造成爛根爛種現(xiàn)象。土壤黏重、苗齡過長及田間排水不暢、濕度大發(fā)病重。其防治措施如下。
實行輪作。油菜植播地盡量做到不連續(xù)兩年重播,避開與十字花科作物重茬。
苗床處理按每667平方米施石灰粉50千克或70%敵磺鈉可濕性粉劑1千克加細土30千克拌勻撒施在苗床上,拌勻成藥土,播種前撒施畦內,進行土壤處理。確定合理的播種量,苗床要在3葉期后及時間苗,除去病、弱苗,并注意通風透光,降低植株間濕度,壓低幼苗發(fā)病率,培育健壯移栽苗。苗床期是預防油菜根腐病發(fā)生侵染的關鍵時期。
加強管理。精細整地,做到陰雨天水不上畦,溝無積水。對于低洼易積水的田,應采用高畦深溝,及時降低土壤濕度,促進菜苗根系發(fā)育,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燒毀。
藥劑防治。油菜苗剛進入發(fā)病初期,應搶晴天及時采用藥劑防治,抑制病情擴展。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0%敵磺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667平方米噴灑藥液60千克。重病田間隔7天噴灑1次,連續(xù)2~3次,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