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光
石弘(314一335),字大雅,羯族人,后趙開國皇帝石勒的次子。石弘生于漢地,受中原文化影響,仁孝恭謙,精通經(jīng)律。因當時天下不太平,石勒又讓他學習兵法和武功,意在將其培養(yǎng)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
東晉大興二年(319年),石勒自稱趙王,建立后趙政權(quán),定都襄國(今河北邢臺),因長子石興已死,故立次子石弘為世子。后趙太和三年(330年)二月,石勒稱天王,立石弘為太子、大單于。石弘當上太子后,不熱心政治,而是更加熱衷文學,喜歡親近儒士,大臣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石勒也覺得石弘沉靜有余,威武不足,不像將門之后。
當時,石勒的侄子(一說從弟)石虎因戰(zhàn)功卓著,被封為中山王、尚書令??吹绞胱砥涑?,石虎內(nèi)心非常不滿。除了石勒,石虎視朝中文武大臣如同草芥,連太子石弘也不放在眼里,甚至揚言等石勒一死,他就要對石弘動手,氣焰非常囂張。鑒于石虎跋扈,大臣程遐、徐光建議石勒“宜早除之,以便大計”,但石勒對石虎卻非常信任。在石勒看來,石虎追隨自己多年,忠誠可靠,屢建奇功;再者,天下未平,戰(zhàn)事不斷,外敵虎視,石弘年紀還小,正需要石虎這樣的剛猛之人來輔政。即便如此,石勒還是不放心,故讓石弘提早參與朝政大事,希望他在政治上樹立權(quán)信,在威望上蓋過石虎。
對于石虎,石弘是非常了解的。石虎為人雄暴霸氣,武功高強,殺戮太重,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屠夫;再者,石虎多奸多詐,見利忘義,有不臣之心,早就對占據(jù)儲君之位的石弘虎視眈眈。有石勒壓制,石虎還算老實,還能擺正位置,一旦石勒離世,石虎必會發(fā)飆。屆時,石弘自知絕不是石虎的對手。
石弘希望父親多活幾年,以尋求庇護,但石勒還是于后趙建平四年(333年)七月去世。石勒病重時,石虎已經(jīng)按捺不住,有所行動,并秘密派兒子石邃率領(lǐng)三千精銳騎兵在廣阿(今河北隆堯東)一帶游弋,隨時準備組織武裝行動。石勒死后,石虎旋即控制京城內(nèi)外,石弘六神無主,生怕遭到石虎父子的毒手,故不敢露面。
沒敢離開太子宮,更沒敢順理成章地以太子身份即位,此時的石弘從內(nèi)心里實在是不想也不敢當這個皇帝。石弘不出頭,石虎只有動粗,遂用武力挾持石弘入殿臨朝。按理說石虎如果當時索性殺掉或廢掉石弘后自立為帝,一步到位也絕非難事,但石虎并沒那么做。筆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三點。其一,石勒雖死,余威尚在,石虎不敢輕易造次;其二,石虎冷血,朝中反對勢力不少,貿(mào)然行動,他心有顧忌;其三,石勒臨終前曾再三囑咐石虎應當深深追思周公、霍光,像他們那樣竭力輔佐幼主,石虎不想因為不忠給后人留下口實。
把石弘摁在龍椅上后,石虎干了兩件事。一是派人將程遐、徐光收捕,交付廷尉治罪;二是讓兒子石邃帶兵入宮宿衛(wèi)。一看這陣勢,文武大臣紛紛逃散。石弘非??謶?,自言軟弱無能,表示讓位于石虎。石虎不同意,石弘哭得淚流滿面堅決辭讓。石虎仍不同意,并狠狠地教育了他一番。石弘即位后,封石虎為丞相、魏王、大單于,加九錫,后趙的軍政大權(quán)完全操控在石虎手中,石弘成了傀儡。
石虎掌權(quán)后,旋即將程遐、徐光二位輔政大臣誅殺,并削減了石勒妻子劉氏的待遇。劉太后與兒子石堪密謀除掉石虎,因泄密,石堪被石虎活活烤死,劉太后被弒。不久,石生、石朗起兵討伐石虎,遭鎮(zhèn)壓后被石虎用酷刑處死。石弘賴以牽制石虎的勢力全部覆亡,處境岌岌可危。在位期間,石弘目睹了石虎的血腥,終日提心吊膽,度日如年。延熙二年(334年)十月,石弘親攜皇帝印璽到魏王宮,請求將皇位禪讓給石虎,石虎仍不答應。
石虎不是不想當皇帝,而是不愿意接受石弘的禪讓。石虎認為,石弘這個根本不配當皇帝的人還談什么禪讓,應該直接廢掉。當年十一月,石虎將石弘趕下皇位,廢為海陽王。石弘被廢后,沒有絲毫沮喪,而是神色從容,如釋重負,一身輕松,緩步就車,一代帝王就這般淡然離宮。當時,文武百官莫不流涕,妃嬪宮女莫不痛哭,紛紛為石弘的命運擔憂。
廢黜石弘后,石虎自立為天王,并幽禁石弘及其生母等人。建武元年(335年)正月,已經(jīng)坐穩(wěn)天下的石虎將石弘及其生母殺害,并將毒手伸向了石弘的諸位弟弟。時年,石弘二十二歲。牛不吃草強摁頭,石弘被逼即位后的一年多時間里,飽嘗了屈辱、恐懼和折磨,欲讓不能,生不如死,最終還是逃不出被廢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