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節(jié)前,北京一名心理咨詢師,來北海將弟弟“洗出”傳銷組織。當時,他聯(lián)系上反傳銷志愿者易鐵,問錢有沒辦法要回來?后來,他找了多名北海男子,堵住老總,痛打一頓,拿了5萬元申購費走人。
將傳銷人員“反洗”成功后,如何全身而退,成為最大難題。易鐵介紹,2010年他在北海勸說一位加入傳銷的農民。最終,對方清醒,眼淚掉了下來。隨后,他只問了一句:“錢能要回來嗎?”
易鐵如實回答:基本很難。對方開始沉默,扭頭走掉。易鐵大呼后悔,他才想到,那人“申購款”69800元是賣房子、借高利貸來的,拉來的下線也是窮親戚,要不回錢,沒法交代;即使心里清楚,但他已回不了頭,只能狠心騙下去。
而且,目前的北海等南方傳銷體系中,往往是21份69800高起點傳銷。有的家庭甚至一次性投入3份5份69800,大量的家庭因此經(jīng)濟徹底崩潰,無法回頭。
事實上,一旦警方打掉傳銷組織,涉案款項往往以“贓款”名義上繳國庫。
司法操作如此,底端傳銷人員要想追回“投資”,一般只能走私下渠道。于是,發(fā)財夢破滅的傳銷人員,紛紛選擇私下向“老總”及上線追債。2010年,董某等5名傳銷人員,在南寧發(fā)覺受騙,想找上線要回“連鎖加盟費”。最終,他們選擇搶劫各自的“老總”,因此被抓獲刑。
“你賠了一個人;就有第二個人跟你要;你賠了第二個人,就有第三個、第十個人跟你要。”易鐵介紹,有的傳銷“老總”東躲西藏,一旦扛不住,使選擇自首,寧愿坐牢。因為一旦自首,傳銷賺的錢便成為“贓款”,所謂債務也就不復存在。
有律師就此指出,警方不應與民爭利,查獲贓款應用于挽回被騙者損失。打擊傳銷,重在打擊非法侵占他人財產行為。從立法公允本義來看,針對不構成刑事犯罪的傳銷人員、特別是鏈條末端人員,應從贓款中退還他們的加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