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偉 文立明
眼下的娛樂圈,很奇妙地進入了一個“小鮮肉斗戰(zhàn)老黃?!钡臅r代,影視圈如此,音樂圈更甚。雖然潮流的主旨還是小鮮肉們的光鮮亮麗一直占據市場的主導視覺,但以口碑和影響力論,穩(wěn)扎穩(wěn)打的老黃牛們顯然更具保障性,不然你看當下的娛樂節(jié)目,全部都得找出一些靠譜的老黃牛們出山坐鎮(zhèn)方才成立。即便回歸到傳統(tǒng)的唱片市場,鮮少有哪個小鮮肉新出的作品能夠迅速獲得廣泛而穩(wěn)定的關注,依然還得靠張惠妹陳奕迅汪峰孫燕姿王菲這些老黃牛的發(fā)聲才能HOLD住陣地。
但時代總是進步的,也不是每一頭老黃牛再出江湖都一定能獲得掌聲,基礎再牢,還須得有與時俱進的步伐,老黃牛才能重新掌握當下市場的節(jié)奏。人到中年,如果你不甘心只在選秀的賽場上憑著老本兒強做一個被娛樂化的演員,還應該怎樣料理自己的音樂事業(yè)?
本期,我們請出一直在音樂圈享有良好口碑和聲譽的音樂人李泉,以他自己今年推出的新專輯《再見憂傷》為例,為大家做詳細注解。
1 首先,還是要有新作品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當年那些曾經叱咤樂壇立下豐碑式戰(zhàn)線的老歌手們,如今大多都處于消聲狀態(tài),寧肯坐在評審席上當一個被娛樂化的演員,也不會輕易開聲再度演繹新的音樂作品,有的固然是苦于找不到既能維系自己固有品質口碑、又能貼合當下聽眾口味的作品,有的則干脆早已經沒有了再開金嗓的生理和心理條件。很多老歌手很多年都不曾再出一張新專輯甚至一首新歌,于是像汪峰李健李泉這樣仍能保持每一到兩年就出一張新專輯的歌手,實屬鳳毛麟角。
李泉也曾一度離開歌唱事業(yè)長達6年之久,中間開公司辦學校,直到2012年8月才又推出一張原創(chuàng)專輯《天才與塵?!?,厚積薄發(fā),果然非同凡響。這張專輯被視為2012年華語樂壇最重要的專輯之一,在當時對李泉的采訪中,李泉曾經本刊記者說,這張專輯算是標志著“那個唱歌的李泉又殺回來了”。李泉果然也說到做到,未及兩年,又一張新專輯《再見憂傷》于今年6月面世。
能保持如此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李泉說,主要還是因為他已經養(yǎng)成了寫歌的習慣,“我進入唱片行業(yè)是在1990年代初期,那時整個的生態(tài)跟現在不太一樣,還是一個唱片為基本、創(chuàng)作為基本的生態(tài),寫歌——因為唱片在賣——還是多少有些收入的,唱片公司也會比較注重創(chuàng)作,而如今大家了解音樂,其實并不看唱片怎樣,創(chuàng)作怎樣,而是比較偏電視生態(tài)、網絡生態(tài)一些,為什么一些老歌手或新歌手,自己寫歌的都比較少,就是受到這種生態(tài)的影響,并不是因為他們自發(fā)地不想寫歌。我是因為從那個時候過來的,所以我還是比較習慣寫作這種感覺?!?/p>
2 實在沒歌,可以翻唱嘗試新的曲風
也并非所有的老歌手如今都已經偃旗息鼓,雖然像李泉汪峰這樣堅持有新作的已經不多,但還是有其他的老歌手依然在堅持發(fā)新碟,只不過是不再唱新歌,而是熱衷于翻唱其他歌手的經典作品,很多港臺老歌手大都在走這種路線,譬如陳慧嫻劉美君黃凱芹呂方陳松齡等,而在翻唱這些他人的經典作品的時候,這些昔日的唱將們自然不會照葫蘆畫瓢,大多會將原來的歌曲風格進行一番改頭換面的再造,普遍的做法是改成爵士或者BOSONOVA的曲風并制成發(fā)燒碟。
但李泉卻一直沒有想過走翻唱這條路線,他說:“可能每個人做這個行業(yè)的思路不太一樣。那對我來講,一直都是延續(xù)一個一貫的習慣,沒有太多的改變,音樂可能改變很多,但是做法不會有太大的改變?!?/p>
3 重新演繹自己的舊作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翻唱他人的作品,最大的危險就是珠玉在前或者先入為主,在這個大眾普遍已經不再會真正用心用耳朵而只傾向于用眼睛聽歌的時代,你即便換了再高超的唱法加了再巧妙的心思,最終都可能只是對牛彈琴曲高和寡,人們還是寧愿只記得一個原唱,而且曲目或曲風的選擇稍有不當,也容易落得個人歌分離的下場。所以與其翻唱他人的作品,還不如將自己從前的作品進行重新的演繹,令舊歌煥發(fā)新春。
今年年初,殿堂級的歌手林憶蓮就曾推出了一張重新編曲演繹自己過往作品的專輯《REWORKS》,取得不錯反響。李泉的這張《再見憂傷》當中,也收錄了4首自己過往的作品,其中《擁有》《站在幸福旁邊》和《小四》是十幾年前就寫好的作品,如今首次收錄在自己正式的專輯里,而《最好的幸?!穭t是李泉多年以前寫給何炅的一首歌。
4 改變一下創(chuàng)作角度,提高境界
從上一張《天才與塵埃》開始,人們就注意到李泉音樂上一個顯著的變化:李泉從前的作品是以高冷的文藝風范而著稱的,作品也大多專注于個人內心的情感世界,但這一張里,他明顯放低了身段,往更世俗的地方走近,無論是與民族民間音樂的結合,還是直接將筆觸抵向市民生活層面,李泉改以塵埃之心重做天才樂作,一下子就把整個作品的高度和廣度拉開了。兩年后的這一張《再見憂傷》,雖然標題并未似《天才與塵?!纺前阋谎弁ケ銚涿娑鴣砀叽笊系臍鈩荩此苹貜臀乃嚺f路的專輯里,仍然有《歲歲平安》《土豪金》《小四》這樣的作品,延續(xù)了李泉對世態(tài)與人生的關注和關懷。
也許大多數從事創(chuàng)作的人都會如此,在年輕的時候,創(chuàng)作多是憑著熱血和激情,更多地喜歡表現情調,而到了年齡成熟以后,就喜歡更多地去表達情懷。李泉承認這一點,“年紀不一樣,你關心的事情都不太一樣,話題也不一樣?!痹谒磥?,這也是人生的一種自然進階,“寫歌唱歌一定要自然,他在20多歲的時候,就是會那樣唱歌,因為他有那種需求,他的精力比較旺盛,他比較容易喜歡那些更有情調、更高亢或者是更悲涼的,追求一種姿態(tài),他需要這樣一種東西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可是到了三四十歲唱歌的時候,他就一定是不一樣的,他更追求一些比較自然的方式。它就是一種方式,它如果是一成不變的,倒奇怪了?!?/p>
5 如果追求更高遠,可以做音樂劇
真正熱愛音樂的人,對音樂的熱情是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減的,區(qū)別只在于,有人是繼續(xù)往精深了走,譬如研究不同唱法唱腔或嘗試不同的表達方式,而有人則是往寬廣了走,不再局限于出單一的個人演唱作品,而是開始嘗試更宏大的作品,譬如為影視作品譜曲配樂,又或者走入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領域。
兩年前的采訪中,李泉就曾向本刊透露,他正在籌劃一些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今年8月,一出名為《鹡宇鳥》的音樂劇在北京天橋劇場上演,該劇的音樂總監(jiān)正是李泉。但李泉卻說,這部《鹡宇鳥》并不是兩年前他跟我們透露的那個音樂劇計劃,而是跟貴州市政府合作的一個項目,屬于“節(jié)外生枝”。當然,這對李泉也是個不錯的機會,“這個就是我純粹想要去練習一下,想了解音樂劇制作的流程?!?/p>
關于音樂劇,李泉顯然還有更大的計劃,并且從去年就已經開始籌劃準備,只是同時也必須面對當下國內音樂劇市場的殘酷現實,“因為音樂劇的流程相對比較長,不像專輯、單曲那樣容易去實現,因為它還是需要前因后果,而且一般的音樂劇創(chuàng)作期需要很長,你通常需要在一個好的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周期都在2年到4年之間,不然就很難做好一部好的音樂劇。它的投資太大,因為它結合音樂表演舞臺舞美設計,然后還有,音樂劇往往不是光演一場就好了,往往是幾十場上百場,所以它需要很多除了音樂之外的工作,包括平臺的搭建。它的周期長,不太適合現在整個的社會發(fā)展趨勢,現在就是速食嘛?!钡钊⒉淮蛩阆蜻@個快速時代妥協(xié),“比如說世界上你造一個房子,從設計到建造,8年到10年的周期很正常,可是我們中國就是一年兩年就做了。但是,在音樂上,如果也要同比例地去縮短這個周期的話,犧牲的東西一定很多,它如果變成一個完全速食的東西就很難被大家所接受,它會有一點點惡性循環(huá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