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電影有關的葡萄酒愛好者成了我的葡萄酒學員之一,自然少不了聯(lián)想一番電影和葡萄酒的故事。首先映入腦海的是劉德華和鄭秀文主演的《龍鳳斗》中的場景,那瓶被偷的白馬堡1961年份據(jù)說已經(jīng)是天價之酒,想必能一親芳澤的人并不多。
不過我倒是有幸品鑒過1961年的Palmer,中文翻譯成龐馬、寶馬等譯名。品鑒的時候是2012年歲末,經(jīng)歷51載的歲月洗禮后,這款酒依然楚楚動人。自然值得做一番詳細地記錄和回顧,分享因為此酒外延出的許多思考。
1961的Palmer倒入杯中色澤深邃,深棗紅色依然泛著柔美的光芒。 纖細的香氣雍容地展現(xiàn)出甘草、香料、絲絲皮革氣息。 口感溫潤細膩, 51年沉淀下來的剛剛好的架構,綿中現(xiàn)骨,回甘中充滿山楂氣息。
我遇到過不少80年代甚至70年代的波爾多,我似乎懷疑1961的Palmer有至少10年的光陰是被真空的世界所包裹的,如果是盲品,當晚沒有人敢大膽猜測杯中之酒是51年前的葡萄所釀造,除了對它保持的生命力贊嘆外,又令我感慨葡萄酒的生命是多么美妙,不知道世界上是否會有其他飲料一樣經(jīng)得起時間的推敲后越發(fā)惹人憐愛的。
據(jù)說1961年是法國波爾多葡萄酒有史以來的一個傳奇年份。從天氣說起,這一年早春的霜凍使大部分的葡萄酒芽和花都被凍傷,葡萄大量減產。而霜凍后情況急轉直上,波爾多出現(xiàn)數(shù)月的好天氣,到整個8月到整個采摘季節(jié)炎熱又干旱,葡萄完全成熟,又因為產量相對低,而使得風味更體現(xiàn)濃縮,風格有點像成就了羅伯特·帕克的1982年份。年輕時可以體會酒的豐滿濃郁,陳年后則更體現(xiàn)復雜層次與變化。
據(jù)說《Fine Wine Magazine》曾經(jīng)公布過一份“史上最好的波爾多葡萄酒”榜單,入榜的100款波爾多葡萄酒是綜合考慮了他們從2000年起的所有品鑒記錄。很多進入榜單的酒都被品鑒了100次以上,位列前茅的就有被品鑒了106次得到100分的1961年Chateau Latour拉圖和被品鑒38次同樣滿分的1961年的 Petrus柏翠。
再回到電影與葡萄酒的點滴中來回顧一番,相信電影史上的許多編劇、導演也是愛酒之人。許多傳世佳釀往往會用很巧妙的方式搬上銀幕,對于我的一些初級葡萄酒學員,我總是會推薦這部《Sideways》(杯酒人生)。主人公邁爾斯是個十足的愛酒人,特別是對黑皮諾情有獨鐘。據(jù)說因為這部電影黑皮諾曾經(jīng)名聲大噪,不過電影中最令人垂涎的恐怕要屬那瓶1961年的白馬。
但用粗陋的話來說,他也是“苦逼”的人:日子慘淡,算是個作家,但出版商說沒有銷路未能出版;與前妻Victoria離婚兩年但一直期待破鏡重圓。于是珍藏他酒柜里的那支1961年白馬Chateau Cheval Blanc,但卻從好友口中聽到前妻再婚的消息;在葡萄園之旅時認識了同樣愛酒的Maya,兩情相悅卻又因好友的過錯兩人產生了誤會。這個處處失意的中年傷心漢最后一個人在快餐店嚼著炸漢堡用一次性杯子解決了它孤寂的1961年白馬莊,而這瓶酒原本打算和前妻結婚10年紀念日一起喝的。但從Miles喝白馬莊的狠狠表情里,我們看出他有了一個打算,那就是面對未來的生活。喝下自己曾珍藏的Chateau Cheval Blanc吧,管它是不是昂貴管它是不是就著漢堡塊;電影最后的一幕也讓我們看出了他的意圖,敲Maya的門吧,無論Maya是否在家。
再從電影回到現(xiàn)實,葡萄酒對于每個人的意義不同,作為工作的人畢竟是極少數(shù),能品1961珍藏的也鳳毛菱角。最近的波爾多好年份并不少,2000年以后而言,2005、2009、2010都有值得一提,如果你也喜歡葡萄酒,選擇一個對自己而言重要的場景,選擇一個有意義的年份,也許在不經(jīng)意間也如同電影畫面一樣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段值得回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