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ie Liu
在考完托福到正式出國前,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想象出國后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說想象,不如說是幻想。每當爸媽不厭其煩地勸我多認識一些學長學姐,向他們請教如何選課如何修得學霸一般的GPA,我心里的排斥感就油然而生。我總在幻想出國后的美好生活,美食、美景、豪車、party、洛杉磯的比弗利山莊、紐約的第五大道……我暗暗發(fā)誓,一定不會錯過倒何一個享受生活的機會,拿著手機相機,記錄所有繁華浮夸的瞬間,然后分享到我的微博。帶著這樣的幻想,我告別了家人朋友,坐上了飛往洛杉磯的航班。
下了飛機,我馬不停蹄地趕往自己即將生活四年的位于洛杉磯馬里布的佩伯代因大學(PepperaineUniversity),一路上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也許既迫切又興奮、既緊張又激動,忽然一個轉彎,眼前出現(xiàn)了一大片綠得惹眼的連綿草坪,草坪里有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懶賴吃草的小鹿,中間樹著一座高高的十字架,高得似乎能插進藍天里。十字架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Pepperdine University”,我到了。
Part1 Ⅰ
西洛杉磯海岸上的明珠——仙伯代因大學
Pepperdine與美國大多數(shù)大學不同,她不僅是一所私立學校,也是一所基督教會大學,所以校風嚴謹,管理嚴格,堅持在校內“No party,no alcohol,no sex”的原則,因此學校名譽度也甚高。學校修建在幾座低矮平緩的大山之上,依山傍海,是俯瞰馬里布海灣迷人海景的絕佳位置。前段時間爆紅的韓劇《繼承者們》的取景地點就在離學校不遠的海灘上。當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歐文分校讀書的朋友知道那就是我上的大學之后,都驚訝得合不攏嘴,他們開車路過時都以為那是豪華的海邊度假酒店。
還沒來得及細細欣賞學校的美景,我的大一生活就開始了。與其他美國公立大學不同,Pepperdine是一所私立教會大學,學生數(shù)量不多,本科加研究生不到8000人,大部分課都實行小班教學。因此,學生能和教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后找教授單獨請教也相對容易。美國留學生的學習有時很苦逼,因為我們有數(shù)不完的qulz、exam、mid-term、final和presentation。但即使課程設置再忙,學校也有一個有趣的傳統(tǒng)——大多數(shù)學生星期三是不上課的。
每個星期三上午,學校會在室內體育館舉辦名人講座,我們稱之為convocation(集會)。集會的內容由主講人定,有的關于建立人生規(guī)劃,有的闡述現(xiàn)代科技對信仰的影響。不論主題,集會正式開始前,主講人都會帶頭進行禱告。我至今忘不了第一次參加集會的情景,幾千學生齊聚一堂,在集會開始前在主講人的帶領下,無一例外的雙手放在胸前,微閉雙眼,低下頭,虔誠地禱告著,感謝上帝賜予我們一切。
雖然我不是基督教徒,但也被這樣的場景深深感動、震撼?;趯浇掏降淖鹁春秃闷?,我也偶爾讀讀圣經(jīng),想要深入了解信仰對人們的影響。相比周三的大集會,我更喜歡周五的教堂小集會。那是完全由學生舉行的禱告會,主題貼近校園生活,例如克服考試恐懼癥、志愿者經(jīng)驗分享等。它的一大特色是,在禱告會開始和結束前,學校樂隊會演奏演唱“圣歌”。雖然沒有龐大的樂隊陣容,樂器也只有簡單的吉他、貝斯和鼓,但這絲毫不影響大家虔誠的大合唱。參加幾次禱告會之后,我也錄了幾首“圣歌”放進手機里,當漫步在Pacific CoastHighway(西海岸著名的沿海公路。被評為加州最美的公路)上時,邊聽“圣歌”邊哼邊走,再浮躁的心也能平靜下來。我想我已經(jīng)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一它并不只青睞偉大的英雄和虔誠的基督徒,信仰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并且從中帶給人們安慰與力量。
《圣經(jīng)·舊約》中說:上帝是仁慈的神,他使他的恩澤降臨直至千秋萬代。作為一所嚴謹、虔誠的基督教會大學,Pepperdine一直致力于各種慈善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如大家所知道的,Pepperdine的本科和研究生總共不到8000人??墒菍W校每個學期都會提供非常多的志愿服務機會,小到在學校的醫(yī)療中心獻血,大到去洛杉磯市區(qū)的流浪者中心為homeless準備感恩節(jié)的食物。Pepperdine之所以如此看重志愿者服務。不是期待學生們能在當志愿者期間做出多么巨大的貢獻,而是希望她的學生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從而感受到上帝的仁愛與眾生同在,凈化自己的心靈。在學校環(huán)境的感染和熏陶下,我的內心世界逐漸變得不再浮躁,對物質的追求也放緩了腳步,出國前那些幼稚、浮夸的想法,也在不知不覺中煙消云散了。
PartⅡ
我不是學霸,但絕不做土豪學渣
留學包括兩部分學習和生活。留學生的學習狀況因人而異,正如每個學校都有學霸和學渣,不過總體來說,沒什么特別大的挑戰(zhàn)。就連我這個曾經(jīng)的“學霸絕緣體”都能修得GPA3.5以上的好成績,更加說明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真理。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各高校對學術都十分嚴謹,絕對不允許抄襲、作弊、私自修改成績等事情發(fā)生??墒?,學校的規(guī)定跟學生的“小聰明”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上學期期末是我最痛苦的時候,所有課程都臨近期末考試,需要復習的內容多如牛毛,把我忙得暈頭轉向。更不幸的是,當我發(fā)現(xiàn)我的英語期末論文只完成了out line時,離due date(提交截止時間)只剩下兩天了。要在兩天之內做調查、找資料,完成一份十頁的論文,并且保證其他科目的復習不被耽誤。那豈不是天天通宵的節(jié)奏嗎!
正當我一籌莫展的時候,小伙伴發(fā)給我一個提供論文代寫的網(wǎng)站,上面對不同主題、不同篇幅的論文明碼標價,承諾幫助學生拿到理想的分數(shù)。更令人吃驚的是,網(wǎng)站上還提供考試代考和課程代上?!斑@不是拿錢買GPA嗎?!”我說?!皩ρ剑@可是土豪學渣的專用網(wǎng)站!”小伙伴回答我。按照網(wǎng)上的價格算下來,要拿到一門課程的A,其實并不貴,難怪會有那么多人如此“投機取巧”。但我轉念一想,我出國的目的是為了開闊眼界,學到真本領,而不是拿著一張全A的空頭成績單回國炫耀。于是,我皺了皺眉頭,關掉了網(wǎng)站,老老實實點開word文檔,喝了口Energy(一種功能性飲料,作用跟紅牛差不多),開始與期末論文徹夜奮戰(zhàn)。我不想管別人是怎么對待學習的,至少,我不想愧對我自己。
PartⅢ
這樣那樣的留學生活
比起學習,我更想談談留學生的生活。如我出國前幻想的安逸生活一樣,美國,特別是一些大城市,比如紐約、洛杉磯、邁阿密,的確令人神往。但過度的享受是要付出代價的。我看到,學期伊始,每個人都紅光滿面,因為錢包里有大把的現(xiàn)金(沒錯,父母心疼孩子,怕我們在國外吃苦,就塞了比平時生活費多出好幾倍的零花錢),這正好給了一些孩子瀟灑的理由。那段時間,有同學相約一起吃飯,高興去哪就去哪,還有各種Shopping,而洛杉磯離拉斯維加斯較近,周末閑著沒事再去賭兩把,順道看個演唱會……不過,當這種生活持續(xù)了一兩個月后,大家傻眼了,發(fā)現(xiàn)自己突然變窮了!怎么辦呢?剩下的學期里,小伙伴們都無一例外地勤奮起來:有的宅在宿舍醉心學習,有的致力于志愿者服務,有的在校內實習或者利用課余時間打工,還有的小伙伴當起了北美代購,逛街賺錢兩不誤。漸漸的,不管是體驗生活般的“打黑51,還是體面地當代購,大家忽然意識到,能自己賺錢,是比父母給錢花更令人開心的事!
今年正值國內年三十與家人歡聚一堂的時候,可我們的寒假早已結束,正是回到學校開始正常上課的時候。好多小伙伴都是生平第一次沒有和爸媽一起過年。當晚,一群好朋友聚在Kevin租住的公寓里,一邊煮著火鍋一邊拿電腦看重播的春晚。大家嘻嘻哈哈開玩笑,搶著夾自己喜歡的菜,談論明天要due的作業(yè)以及周末去哪里玩。忽然電腦里放出“時間都去哪兒了”“生兒養(yǎng)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一瞬間,大家的笑聲和準備夾菜的筷子都停了下來。隨著時間凝固般的寂靜,復雜的感情,或思念或委屈或愧疚,從每個人的眼睛里流淌出來:思念家鄉(xiāng),思念家人,思念爸媽做的菜甚至是一句嘮叨;偷偷把一個人在外面受的委屈打碎了咽進肚子里;因不能在父母年過半百時陪在他們身邊而感到愧疚。說實話,我平時不太愿意跟爸媽通電話,而更喜歡用微信,原因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上一次和爸媽通話,短短五分鐘,電話這頭的我強忍淚水,用盡量平靜的聲音應答著,掛斷的一瞬間,泣不成聲。
留學生活就是這樣,有大家看到的體面和驕傲,也有別人看不到的辛酸與苦楚,苦中帶甜,甜中有苦。而想家,也許就是每一位留學生心底最深埋最柔軟的感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