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
前些天,我在工人體育館主持“心之韻·愛行天下”大型公益晚會,見到了著名鋼琴家鮑蕙蕎。她也認出了我,我們認識已經(jīng)18年了。
早在1996年,我曾邀請鮑蕙蕎和劉詩昆一起參加《愛星滿天》節(jié)目的直播,那次是我第一次見到鮑蕙蕎老師,她渾身都透露出鋼琴家的那種藝術(shù)氣息。她告訴小聽眾她學琴比較晚,是從9歲才開始接觸鋼琴的,她當時還笑著對劉詩昆老師說:“你5歲已經(jīng)能演奏貝多芬G大調(diào)變奏曲了,我到13歲才開始練習那段樂曲,我的天賦條件不如你!”
我記得劉詩昆老師是這樣回應(yīng)的:“鮑蕙蕎太謙虛了,其實并非像她講的那樣,她一進我們班,在眾多琴童中就是尖子學生,還被安排給外賓演出?!?/p>
原來鮑蕙蕎從9歲起隨母親學鋼琴,13歲考上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插班進入少年班三年級學習,與劉詩昆等人是同學;1957年畢業(yè),被保送中央音樂學院本科學習。1960年,19歲的鮑蕙蕎獲得了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鋼琴作品演奏比賽一等獎;1961年她參加第二屆喬治·艾涅斯庫國際鋼琴比賽的選拔,被選中赴羅馬尼亞參加比賽,演奏的曲目是《降b小調(diào)前奏與賦格》,被評為第5名;1964年,又獲得了全國鋼琴選拔賽第一名……從而躋身于新中國青年鋼琴家之列。
劉詩昆說:“1953年,鮑蕙蕎插班到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之后我們就在一個班,一直到大學,至今我們都是很要好的同事朋友?!?/p>
很多小聽眾和家長一聽節(jié)目里的嘉賓是大音樂家,紛紛問起了孩子考級的問題。鮑蕙蕎作為全國器樂演奏(業(yè)余)考級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是這樣回答的:“教鋼琴的教師水平參差不齊,這種由專家評定的考級制度能把業(yè)余學琴的熱潮,向規(guī)范化、科學化方向發(fā)展是好事。有很多琴童和家長通過考級指導并糾正了在練琴中出現(xiàn)的問題??技壷贫纫呀?jīng)進行了很多年,現(xiàn)在比當初整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高級別中那種混亂的不正規(guī)的彈法很少見了。但這項制度也不是無可挑剔,音樂家協(xié)會、中央音樂學院都在努力,讓它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p>
說到練琴要循序漸進,鮑蕙蕎說:“學琴是一條又苦又長的路,比如有些科學家進行實驗研究也很苦,但他們不見得是從小定向,而那些運動員或舞蹈演員,他們雖然也從很小開始刻苦鍛煉,但他們的黃金時代只是在青年時期。只有琴童最苦最長,從四五歲開始,如果熱愛這門藝術(shù),可以一直演出到七八十歲,前提是要每天堅持練,不停地練下去,我以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正在學琴的小朋友,練琴一定要有韌性,堅持不懈,我現(xiàn)在也是每天練習,才能保證高質(zhì)量的演出。成功不會偏愛偷懶的人?!?/p>
這一次的公益演出,鮑蕙蕎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她為孩子們伴奏,在孩子們中間她彈得那么認真,那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