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嬌,潘藝東
(興寧市中醫(yī)醫(yī)院, 廣東 興寧 514500)
?
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臨床療效觀察
羅 嬌,潘藝東
(興寧市中醫(yī)醫(yī)院, 廣東 興寧 514500)
目的:分析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82例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1例。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補陽還五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血脂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補陽還五湯;中風后遺癥;氣虛血瘀型
中風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疾病,是一種突發(fā)性的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也可將其稱為腦血管意外?;颊吲R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一過性或永久性的腦功能障礙體征以及癥狀。其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致殘率以及致死率。筆者選取我院收治的82例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患者,分別采用西藥以及補陽還五湯治療,比較兩者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2例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患者,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脈沉細弦、舌苔白厚、舌質淡暗、口角流涎、言語不利。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齡42~84歲,平均年齡為(63±1.2)歲,病程為15天至2年。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根據腦血管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給予患者常規(guī)頭部CT掃描;排除有嚴重的肌肉關節(jié)疾病或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醫(yī)診斷標準:根據中風后遺癥診斷標準,確診患者為氣虛血瘀型中風。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維生素E、尼莫地平、腸溶阿斯匹林、維腦路通治療,同時針對患者具體病情實施對癥治療,并結合采用降壓藥物治療。其中維生素E 200mg,1天3次;尼莫地平30mg,1天3次;腸溶阿斯匹林100mg,1天1次;維腦路通20mg,1天3次。1個療程為30天,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西藥治療基礎上采用補陽還五湯治療,基本方為:丹參20g、膽南星10g、天麻10g、全蝎5g、紅花8g、桃仁10g、地龍25g、當歸尾10g、川芎15g、赤芍10g、生黃芪150g。1個療程為30天,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語言、神志、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同時記錄肝腎功能、血脂變化情況、血液流變學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療效以及血脂變化情況。根據中風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情況,痊愈:患者體征以及神經系統(tǒng)癥狀消失,完全可自理生活,神經功能評分高于76%;顯著改善:臨床體征以及神經癥狀明顯改善,可自理部分生活,獨立行走,評分為51%~75%;好轉:患者體征以及神經癥狀有所改善,可扶持站立,不能自理生活,評分為11%~50%;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評分為0~10%,或癥狀加重,嚴重者死亡??傆行?痊愈率+顯著改善率+好轉率[1]。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研究組痊愈13例,顯著改善21例,好轉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痊愈10例,顯著改善15例,好轉8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5%。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甘油三酯、膽固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s,mmol/L)
中風發(fā)生后,患者因血管瘀阻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偏癱、吞咽障礙、認知障礙、言語障礙以及日常活動能力障礙等。給予患者治療后,除恢復神志外,其它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
祖國傳統(tǒng)中醫(yī)學認為,中風后遺癥的形成是因患者氣血瘀阻而導致經絡不通,肢體肌肉廢而不用,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加劇瘀阻。因此分析中風后遺癥形成的病機關鍵為氣虛血瘀[1-2]。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補陽還五湯治療,該湯劑主要被用于治療氣血瘀滯的中風病癥,為傳統(tǒng)有效治療血瘀、氣虛的方法。該方劑中重點采用大劑量生黃芪,可起到較好的補益氣血功效;若癥狀輕微,可給予患者地龍、紅花、桃仁、川芎、赤芍、當歸尾治療,可起到行氣活血的功效;丹參補血活血;膽南星清熱化痰;天麻、全蝎通絡開竅、祛風化痰。多種藥物共同作用,可起到較好的補氣活血通絡的功效。黃芪補氣血效果顯著,同時可有效保護缺氧的神經細胞,減少梗死發(fā)生,其治療輕中型缺血性腦卒中效果顯著。桃仁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環(huán),紅花有利于改善缺血性腦水腫,川芎抗凝血效果顯著,赤芍擴張腦血管效果顯著,當歸尾的活血化瘀效果顯著[3]。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0.5%,且研究組患者的血脂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給予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患者西藥結合補陽還五湯治療,可有效改善氣虛血瘀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盧紹霞,黃桂芝.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后遺癥(氣虛血瘀型)78例[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0,24(10):452-453.
[2] 蔡粉桃.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34例[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26(1):19-20.
[3] 張欣.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88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3,11(17):17-18.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02-25
羅嬌(1979-),廣東省興寧市中醫(yī)醫(yī)院主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為糖尿病、中風。
R255.2
A
1673-2197(2014)11-0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