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陳 明
移動通信與可見光通信技術的融合
◎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陳 明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于1990年成立,于1995年首次通過國家教委驗收,主要從事無線通路方面的研究,是移動通信領域及國內高校中一流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率先拿出3G、4G系統(tǒng),取得的成功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認可。
移動通信同可見光通信融合的挑戰(zhàn)是什么?可見光通信在移動中有什么作用?要想得到這些區(qū)域需要克服什么困難?對此,以下將逐一作具體分析。
2000年,個人通信的目標是任何人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進行任何形式的通信。作為人的有關認識的需求,通信把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延伸到遠處,我們可以拿著手機四處走動,通信的好處就是這樣,所以這個行業(yè)的人覺得通信領域的人是不會失業(yè)的。怎樣為這些用途提供一個服務?隨著人們體會的不斷加深,引領著通信系統(tǒng)向智能化系統(tǒng)轉變,大大提高了移動通信為人們提供服務的能力。
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了各種接入方式的統(tǒng)一網絡架構,做到2G、3G都沒有問題,但是用戶是不需要這樣的,因為它的復雜度跟速率成比例,而大部分用戶的硬件沒有這種復雜度,還要解決一個評估的問題,就是評估感知。
可見光通信利用LED 的特性,在作照明的同時,還可以把信號調制到LED可見光束上進行數據傳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參加了這些項目,實現(xiàn)單通道130MB??梢姽獾暮锰幨菬o須評估規(guī)劃,對人體無害,保密系統(tǒng)好,所以可見光可以彌補移動通信覆蓋的不足,適應用戶類型的多樣性。比如,在家庭室內接入可以用,在辦公場所接入可以用,在地下礦井、加油站這些手機不能用的地方也可以用,此外還適用于保密的開會協(xié)議,在室內用這樣的方式,只要光線不泄露就沒有問題。
實現(xiàn)可見光通信與移動通信的融合還要克服一些問題,像數據線的融合問題,如果不融合就必須要有網線,但網線是接入電腦的,筆記本上網可以,手機就可能接收不到。還有反向鏈路干擾的問題,如果反向面有光,就不會存在這些干擾,所以一些人說用紅外、藍牙,如果用可見光做反面,但有一點問題,向上要有對準,藍牙可能信息不對稱,這個問題到底怎樣解決還有待實際中研究。
剛才提到的是遮擋,需要用技術解決,還有一些多用戶的接入問題,以及把筆記本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也需要進一步研究。
可見光通信作為移動通信的重要補充,可以緩解無線頻譜的緊張,特別是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注,減少對人體的電磁損害,尤其在一些電磁受限環(huán)境下,可極大彌補電磁覆蓋的不足。因此要將可見光真正得到應用,做長遠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