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保壽
(福建省清流縣里田鄉(xiāng)農(nóng)技站,福建清流365309)
水稻機插育秧有工廠化育秧和露天集中育秧兩種方法。工廠化育秧適合規(guī)模經(jīng)營,需要興建專用育秧工廠、配套育秧流水線和煉苗大棚等專用設施設備,投入大、技術性強,目前處于起步階段。露天集中育秧是根據(jù)水稻插秧機特點,使用專用育秧盤,在露天起畦育苗的常規(guī)方法,投入小、操作簡便,是目前水稻機插育秧大眾采用的主流方法。筆者根據(jù)清流縣多年的實踐應用,對水稻露天機插育秧及栽培技術進行梳理總結,推介給同類地區(qū)借鑒參考。
水稻露天機插育秧,有旱床育秧和泥漿育秧兩種方法,南方生產(chǎn)上首推泥漿育秧法,其主要作業(yè)流程為:秧畦準備(同步進行浸種催芽)→擺盤上漿→均勻播種→覆蓋保溫(中、晚稻是防蟲網(wǎng)和遮陽網(wǎng))→水肥管理→化學控苗→適齡插植(同步準備移栽大田)→田間管理。
為了便于技術人員和廣大農(nóng)戶的掌握和記憶,筆者將水稻露天機插育秧及栽培技術概括為三句話:育插秧方法上要規(guī)范化,實務操作上要簡便化,田間管理上要科學化。
育插秧方法,實際操作中要根據(jù)機插育秧操作規(guī)程規(guī)范化實施,如秧畦寬度、種子用量、秧盤用量、秧齡天數(shù)、施肥用量、插秧準備等,都要嚴格執(zhí)行精確定量規(guī)程。主要把控以下定量:
畦寬1.4~1.5 m,可以橫擺2個盤,每667m2大田用盤23~25個;溝深寬30 cm,方便取泥漿。提前5 d作畦,沉實后擺盤,不易滑動移位。
秧畦要求做到“實、平、光、直”;泥漿要求無石子、無田螺等雜物;育秧基肥推薦使用三元復合肥,先溶解于水,再均勻拌入泥漿,盛入秧盤,刮平后播種。
大田用種量:雜交種1.25~1.5 kg/667m2,常規(guī)種2~2.5 kg/667m2,確保23~25個盤的密度。
秧齡早稻20~25 d,中、晚稻15~20 d;苗高15~20 cm。插秧大田,提前2~3 d打田、耙平,保持薄水,沉實后插秧。
操作育插秧工作實務時,在把握精確定量的基礎上,除了特定用材,盡量靈活使用農(nóng)家代用工具。
做畦可用農(nóng)家長條板凳擠壓拖平(2人操作、一人一邊),泥漿可用農(nóng)家常用的“U”型竹篩、竹籃濾取,播撒種子可用農(nóng)家使用的有孔穴的塑料菜籃子搖播。
秧苗基肥可在播種前1 d撒入畦溝溶化(三元復合肥),次日再拌漿取用。有條件的地方,取用塘泥作播種基質(zhì)泥漿更好,其粘稠度和養(yǎng)分都勝過大田泥漿。
推行藥劑浸種,重點防治稻瘟病和矮縮?。ㄓ傻撅w虱傳毒致?。?;種子破胸露白即可播種。
田間管理要根據(jù)水稻不同階段的生育特點,對水分、養(yǎng)分的需求規(guī)律及其各階段病蟲害發(fā)生種類,針對性地提出科學的管理方法和防控對策,做到有的放矢,達到事半功倍。
2.3.1 早稻防爛秧防燒苗 早稻育秧階段氣溫低、生長慢,秧地常用薄膜覆蓋,以增溫防寒。田管時要加強通風透氣,防止缺氧造成爛種、爛秧,防止晴熱天氣高溫燒苗。
2.3.2 中晚稻防速生徒長 中、晚稻育秧階段氣溫較高、生長較快,為了控制秧苗的生長速度,常用覆蓋遮陽網(wǎng)和噴霧2次多效唑的辦法,來延緩秧苗的日生長量。多效唑使用時間分別在1葉1心期和3葉1心期各用1次,用藥濃度為每667m2秧地用15%的多效唑粉劑200 g對水100 kg,在傍晚秧地排干水2 h后(利于秧苗根系吸收)均勻噴霧,次日上午回灌半溝水管理。
2.3.3 及時施用斷奶肥 秧苗在1葉1心前的養(yǎng)分供給,主要來自種子本身貯藏的淀粉和蛋白質(zhì),1葉1心后種子扎根立苗,種子中的蛋白質(zhì)已基本耗盡,如同嬰兒斷奶,秧苗需要從土壤中及時補充氮素等養(yǎng)分,來增強光合作用,增加碳水化合物,以提高秧苗抵御不良環(huán)境的能力。此時應該及時施用斷奶肥,每667m2撒施尿素7.5 kg,施肥時畦面保持薄皮水半天,以便肥料溶解并均勻擴散,而后自然落干至半溝水管理。該時期每667m2秧地還應該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 g對水50 kg噴霧,減少稻飛虱為害傳毒,防止水稻鉅齒葉矮縮病和黑條矮縮病發(fā)生(下同)。
2.3.4 適時施用送嫁肥(藥) 送嫁肥(藥)是指移栽前的最后1次施用的肥(藥)。送嫁肥的主要作用是使秧苗莖基部有一定的含氮量,促進根原基的發(fā)生和新老根交替,有利移栽后新根發(fā)生,促進秧苗返青快、分蘗早。通常在移栽前3~5 d秧地撒施尿素5~6 kg/667m2(畦面薄皮水半天,而后自然落干至起苗機插),施早了秧苗吃肥多而轉(zhuǎn)嫩,插植時容易損傷嫩苗,以致影響成活返青,施遲了秧苗吃不到肥,不利移栽后新根發(fā)生和返青分蘗。
送嫁藥是為了確保秧苗健壯不帶病蟲害,減少或避免大田病蟲害發(fā)生。秧苗期主要病蟲害有稻飛虱、稻薊馬、稻瘟病等,施藥時應盡量一劑多用、病蟲兼治,每667m2秧地可用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75 g加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 g,對水50 kg噴霧,在施用送嫁肥時并同施送嫁藥,以節(jié)省工時。
2.3.5 大田沉實再插秧 插秧大田,要提前2~3 d打田、耙平,等待泥漿沉實后插秧,減少大田倒苗浮苗。機插時盡量排干水,避免插秧機行駛揚起水波刮倒秧苗,機插結束后,對四周邊角進行人工補插和查苗補苗[1],確保大田基本苗數(shù)。
2.3.6 科學管理大田期 機插秧育苗密度大,移栽苗齡小,整體秧苗素質(zhì)相對較弱,據(jù)研究資料報道,移栽大田后,成穗節(jié)位高且集中,有效分蘗終止期比常規(guī)手插秧少2個葉位等。因此,機插秧的水肥管理有別于常規(guī)手插秧。水分管理應掌握“薄水插秧不浮苗、淺水活棵促分蘗、適時烤田控群體、間歇灌溉長穗?!惫芸卦瓌t。施肥技巧是機插秧的重點,由于機插秧苗齡小,施肥策略應采取前氮后移,適當降低基蘗肥量,增加穗肥比重,有利于減少無效分蘗和提高分蘗成穗率,有利于促進生育后期群體生長和提高抽穗后干物質(zhì)積累。以水稻500 kg/667m2目標產(chǎn)量測算,中等肥力田每667m2需要施氮12 kg、磷5 kg、鉀11 kg,基蘗肥60%(其中基肥、蘗肥各占30%),穗肥增加至40%[2]。
基肥:機插秧前期苗小需肥量少,磷肥全作基肥,30%氮肥和50%鉀肥作基肥。
蘗肥:機插秧返青分蘗慢,本田分蘗期長,追肥分2次,機插后5~7 d追10%氮肥作返青肥,機插15 d追20%氮肥作分蘗肥。
穗肥:40%氮肥和50%鉀肥作穗肥,鉀肥在倒4葉期一次性施用。氮肥分2次,分別于倒4葉和倒3葉時施用。對于田間葉色淡、群體小的田塊,穗肥要早施重施,對于中期田間群體大、葉色濃的田塊,穗肥要遲施輕施(在倒3葉期輕施)。
[1]吳為民.水稻機插育秧技術[J].福建農(nóng)機,2013(3):142-143.
[2]徐倩華,張琳.水稻工廠化育秧與機插秧技術[G]//福建省農(nóng)業(yè)廳編印.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發(fā)展計劃手冊(一).福州,201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