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聞一多后期對陶淵明的認識*

        2014-04-16 15:23:19李樂平
        江漢論壇 2014年12期
        關鍵詞:屈原陶淵明魯迅

        李樂平

        一、聞一多后期對陶淵明其人其詩的認識

        作為學者的聞一多,無論前期抑或后期,均沒有對中國著名詩人陶淵明作過系統(tǒng)研究。這原因,當然和他重點在楚辭和唐詩的研究方向有關。雖然如此,但并非聞一多對陶淵明沒有評價。在 《詩與批評》和 《人民的詩人:屈原》這兩篇文章中,聞一多就對陶淵明有著不同于他人的認識。如果根據陶淵明詩作的實際內容,尤其聞一多前期唯美主義評價標準,他一定會對陶淵明推崇備至。但事實并非如此,聞一多卻對陶淵明其人其詩進行了猛烈批評。當然,這是聞一多已經背離純藝術追求,而更強調藝術功利的后期。

        1943年12月,聞一多在昆明的中法大學演講《詩與批評》。就在這篇著名文章中,聞一多 “認為詩人有等級”。他說 “如同別的東西一樣分做一等二等三等,那么杜甫應該是一等的,因為他的詩博、大”。雖然 “陶淵明的詩是美的”,但聞一多“以為他詩里的資源是類乎珍寶一樣的東西,美麗而不有用,是則陶淵明應在杜甫之下”。他還認為陶淵明 “只有個人,沒有社會”。而 “個人是耽沉于自己的享樂,忘記社會,個人是覓求 ‘效率’(按即藝術追求)以增加自己愉悅的感受,忘記自己以外的人群”。因此他憤世嫉俗地說: “陶淵明時代有多少人過極端苦難的日子,但他不管,他為他自己寫下他閑逸的詩篇?!甭勔欢噙€說: “謝靈運一樣忘記社會,為自己的愉悅而玩弄文字?!币虼?, “當我們想到那時別人的苦難,想著那幅流民圖,我們實實在在覺得陶淵明與謝靈運之流是多么無心肝,多么該死!”聞一多歸納說: “這是個人主義發(fā)展到極端了,到了極端,即是宣布了個人主義的崩潰?!雹?/p>

        二、真實的陶淵明及古代文人的評價

        被文學史家稱為田園詩人的陶淵明,大約生活在公元365—427年間社會動蕩的晉宋時期。其曾祖陶侃曾任八州都督大司馬等職,祖父陶茂也當過武昌太守。父母屬于累世通婚。母親是名士孟嘉的女兒。雖然陶淵明具有顯赫家世,但因其父早逝,祖上功勛并未澤被及他。他受母親和外公影響,自幼讀過 《六經》、 《史記》、 《楚辭》、 《莊子》 和《列子》等書,這就奠定他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陶淵明 《雜詩》之三)和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 《歸園田居》之一)的儒道駁雜思想。約從28歲開始,陶淵明懷著 “大濟于蒼生” (陶淵明 《感士不遇賦》)的理想出仕,但他時仕時辭幾起幾落,先后任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建威參軍等職,最終約在40歲任彭澤縣令職位80多天時,因不堪吏職約束,更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毅然辭職歸隱田園。人所共知的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②這句話,就是他在這時發(fā)出的鏗鏘聲音。表明他歸隱決心的 《歸去來兮辭》,也作于這時。此后,雖仍有邀約其出仕為官者,但他寧愿安貧樂道堅辭不受,始終過著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陶淵明豐年尚能 “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但遇歉年就只能 “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他恪守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的信條。有老者勸他出仕說: “襤褸茅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倍麉s回答: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纖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從而表達他屈原般的高潔情操,以及和統(tǒng)治者決絕的態(tài)度。

        陶淵明留給后世的詩文辭賦等共約130多篇,是他坎坷一生的行為記錄和思想表現(xiàn)。最著名的《歸去來兮辭》、 《歸園田居》、 《飲酒》、 《述酒》、《雜詩》和 《桃花源記》,以及 《讀山海經》和 《詠荊軻》等,更是后世學者研究其藝術風格、思想、人格的重要依據。

        中國古代文人對陶淵明的認識角度,有一個發(fā)展和轉變過程。他的朋友顏延之推崇的是其人格。此后,無論南北朝時期沈約的 《宋書·隱逸傳》,唐初令狐德棻等的 《晉書·隱逸傳》,乃至唐朝生卒年不詳者李延壽的 《南史·隱逸傳》,延續(xù)的都是同樣內容。南朝鐘嶸則不僅對陶淵明 “每觀其文,想其人德”,而且還從流派角度,冠以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稱號。稍后于鐘嶸的梁代蕭統(tǒng),則不僅給予陶淵明人格以崇高評價,更對其詩給予最高評價,認為 “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蕩昭章,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③。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人,都曾在詩中給予陶淵明思想和藝術以很高地位。宋朝的曾纮,則認為 “陶公詩語造平淡而寓意深遠,外若枯槁,中實敷腴,真詩人之冠冕也”。蘇軾尤其崇拜其人格。他說 “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古今賢之,貴其真也”。也許蘇東坡出于偏愛陶淵明的緣故,他不僅稱贊 “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而更夸大認為 “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陸游更認為陶淵明精深微妙的詩作境界達到了 “篇成能使鬼神愁”的藝術功效。到了近代,王國維則認為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達到了 “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 “無我之境”④。陶淵明之所以得到古代學人如此崇奉,就在于無論其人抑或詩文,都極平淡自然不假雕琢,并達到爐火純青境界的緣故。

        三、現(xiàn)代學者對陶淵明的評價

        梁啟超將 “時代心理”和 “作者個性”作為文藝批評著眼點,認為 “古代作家能夠在作品中把他的個性活現(xiàn)出來的,屈原之后,我便數(shù)陶淵明”。關于作家 “個性”分析的兩個條件,梁啟超認為其一是 “不共”,即 “作品完全脫離摹仿的套調,不是能和別人共有”;其二是 “真”,即 “絕無一點矯揉雕飾,把作者的實感,赤裸裸地全盤表現(xiàn)”。據此他說: “唐以前的詩人,真能把他的個性整個端出來和我們相接觸的,只有阮步兵和陶彭澤兩個人,而陶尤為甘脆鮮明?!备鶕諟Y明的家世、時代、鄉(xiāng)土和當時思潮等諸方面,梁啟超認為陶淵明無論其文其人都是 “沖遠高潔”,指出其人格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其一, “他是一位極熱烈極有豪氣的人”,這可以他的 《雜詩》、 《讀山海經》和《詠荊軻》等詩內容為證;其二, “他是一位纏綿悱惻最多情的人”,如 《停云》等詩 “真算得溫柔敦厚情深文明”,而 《答龐參軍》等詩, “讀去覺得比千尺的桃花潭水還情深”,另如 《擬古》和《祭程氏妹文》等詩, “都是從深痛幽怨發(fā)出來,個個字帶著淚痕”;其三, “他是一位極嚴正——道德責任心極重的人”,這種內容,在他晚年詩作《榮木》、 《雜詩》和 《飲酒》中,都有表現(xiàn)。關于歸隱的根本原因,梁啟超認為陶淵明是 “覺得做官混飯吃的苦痛,比挨餓的苦痛還厲害”。 《歸去來兮辭》不僅是證明,而且更是他 “全人格最忠實的表現(xiàn)”。梁啟超所說其為 “真人”和 “真文藝”者,就表現(xiàn)在這里。陶淵明那種 “寧可餓死,也不肯絲毫遷就”的精神,在 《清晨聞扣門》等詩中就表現(xiàn)著 “和屈原的 《卜居》、 《漁父》 一樣心事。 不過屈原的骨鯁顯在外面,他卻藏在里頭”。陶淵明也有快樂,但梁啟超認為, “他的快樂不是從安逸得來,完全從勞動得來”。 《歸園田居》和 《懷古田舍》等都是這種內容的代表。 《桃花源記》雖屬烏托邦世界幻想,但卻表現(xiàn)出他對自由平等理想的向往。所有這些,則都源于陶淵明 “自然”的人生觀。因此, “他的文藝只是 ‘自然’的體現(xiàn)”⑤。

        梁啟超之外,朱自清有 《陶詩的深度》等諸多學術研究成果,認為 “中國詩人里影響最大的似乎是陶淵明、杜甫、蘇軾三家”,而且在陶詩里,同時兼具儒家和道家思想影響。陳寅恪則認為 “淵明之為人實外儒而內道,舍釋迦而宗天師者也”。對此,朱光潛并不茍同。他認為陳寅恪 “這些話本來都極有見地,只是把淵明看成有意地建立或皈依一個系統(tǒng)井然壁壘森嚴底哲學家或宗教思想,像一個謹守繩墨底教徒,未免是 ‘求甚解’,不如顏延之所說底 ‘學非稱師’,他不僅曲解了淵明的思想,而且他也曲解了他的性格”,因為 “淵明是一位絕頂聰明底人,卻不是一個拘守系統(tǒng)底思想家或宗教信徒”。朱光潛不同意陳寅恪關于陶淵明 “內外之分”的觀點,認為 “尤其不見得淵明有意要做儒家或道家”。他以陶淵明諸多詩作例證實該觀點之后,判斷 “淵明很可能沒有受任何一家學說的影響,甚至不曾像一個思想家推證過這番道理”。雖然如此,“但是他的天資與涵養(yǎng)逐漸使這么一種 ‘魚躍鳥飛’的心境成長成熟,到后來觸物即發(fā),純是一片天機”。朱光潛據此認為陶淵明 “和一切偉大詩人一樣,他終于達到調和靜穆”。尤其 “他的智慧和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釀成他的極豐富底精神生活。他的為人和他的詩一樣,都很淳樸,卻都不簡單,是一個大交響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底聲響”。論及陶淵明在中國詩人中的崇高地位,朱光潛說:“可以和他比擬底,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屈原比他更沉郁,杜甫比他更闊大多變化,但是都沒有他那么醇,那么煉。屈原低徊往復,想安頓而終沒有得到安頓,他的情緒,想象與風格都帶著浪漫藝術的崎嶇突兀氣象,淵明則如秋潭月影,徹底清瑩,具有古典藝術的和諧靜穆。杜甫還不免有意雕繪聲色,鍛煉字句,時有斧鑿痕跡,甚至有笨拙到不很妥帖底句子;淵明則全是自然本色,天衣無縫,到藝術極境而使人望其為藝術。后來詩人蘇東坡最愛陶,在性情與風趣上兩人確有許多類似,但是蘇愛逞巧智,缺乏洗練,在陶公面前終是小巫見大巫?!雹?/p>

        應該說,在古今所有文學評論中,朱光潛對陶淵明評價最高。但是,魯迅卻不完全同意朱光潛的觀點。針對他之 “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剛怒目,憤憤不平的樣子。陶潛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的論述,魯迅固然承認陶淵明 “偉大”,但卻不認同朱光潛關于陶淵明完全“靜穆”的觀點。魯迅認為: “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外,也還有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 ‘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濒斞刚f “這 ‘猛志固常在’和 ‘悠然見南山’的是一個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因此魯迅根據 “自己放出眼光看過較多的作品,就知道歷來的偉大作者,是沒有一個 ‘渾身是“靜穆”’的”情況,認為 “陶潛正因為并非 ‘渾身是 “靜穆”,所以他偉大’”,這是因為, “現(xiàn)在之所以往往被尊為 ‘靜穆’,是因為他被選文家和摘句家所縮小,凌遲了”。應該說,魯迅的論證比較客觀。當然,魯迅對陶淵明也有嚴厲批評,說雖然陶淵明是 “隱士”,但卻是假的 “隱君子”。尤其在“泰山崩,黃河溢,隱士們目無見,耳無聞,但茍有議及自己或他的一伙的,則雖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聰目明,奮袂而起,好像事件之大,遠勝于宇宙之滅亡者,也就為了這緣故”。關于陶淵明是否隱士問題,其實魯迅早在1927年就有答案。他說陶淵明 “在晉末,是和孔融于漢末與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將近易代的時候。但是他沒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博得 ‘田園詩人’的名稱”。雖然如此,但魯迅又說: “《陶集》里有 《述酒》一篇,是說當時政治的。這樣看來,可見他與世事也并沒有遺忘和冷淡,不過他的態(tài)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不至于招人注意罷了。”因此魯迅歸納說: “據我的意思,即使是從前的人,那詩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謂 ‘田園詩人’, ‘山林詩人’,是沒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間世的,也是沒有的?!币驗椤凹热皇浅鲇谑溃瑒t當然連詩文也沒有。詩文也是人事,既有詩,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譬如墨子兼愛,楊子為我。墨子當然要著書;楊子就一定不著,這才是 ‘為我’。因為做出書來給別人看,便變成 ‘為人’了”。據此魯迅認為 “陶潛總不能超于塵世,而且,于朝政還是留心,也不能忘掉 ‘死’,這是詩文中時時提起的”。魯迅還特別指出,如果 “用別一種看法研究起來,恐怕也會成一個和舊說不同的人物”⑦。

        四、聞一多酷評陶淵明的原因

        實在說,聞一多對 “陶淵明應在杜甫之下”的定位,以及陶詩 “是一味甘草”的判斷,很有道理。然而認為 “陶淵明時代有多少人過極端苦難的日子,但他不管,他為他自己寫下他閑逸的詩篇”,這是 “忘記”當時 “那幅流民圖”的社會苦難,這就背離了事實。尤其認為陶淵明等 “是多么無心肝,多么該死”的憤激之詞,更值得商榷。這在魯迅的論證里,就有答案。但問題的關鍵是,聞一多當時何以要酷評陶淵明?我們必須查找其中原因。

        聞一多這種偏激的言論,是因他當時的文藝思想,已由前期崇奉并作 “藝術忠臣”,轉變?yōu)楹笃诟十?“人民忠臣”的緣故。他這文藝思想的轉變,原因并不復雜,實乃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結果。在抗戰(zhàn)后期,世界范圍的反侵略戰(zhàn)場都在捷報頻傳,但國民黨軍隊不僅持續(xù)敗退,而且更加貪腐遍地大發(fā)國難財。國統(tǒng)區(qū)的通貨膨脹尤讓人民無以為生,即便身為教授的聞一多,竟然也要靠刻章掙錢補貼家用。這讓凡有良知者都對國民黨政權絕望并憤怒。因此他在多種場合,對當時腐朽現(xiàn)象發(fā)出無情抨擊。針對無良文人關于他 “肚子餓的發(fā)慌,才變得這么偏激”的流言,聞一多并不避諱。他說: “這話也有幾分道理。我確實挨過餓,正是因為我挨過餓,才能懂得那些沒有挨過餓的先生們所無法懂的事情?!庇绕?“國家糟到這步田地,人民痛苦到最后一滴血都要被榨光,自己再不出來說說公正的話,便是可恥的自私”。此時聞一多接觸到昆明地下黨組織,真正認清了國民黨政權的反動本質。強烈的愛人民以及愛祖國的情感,又讓聞一多由前期的 “國家主義”者,轉變?yōu)槊裰髦髁x者,于是他就堅定地站在為人民鼓與呼運動的前列。聞一多文藝和政治思想徹底轉變后,就以是否為人民當作文藝批評的坐標。

        就在演講 《詩與批評》前不久,在本是唐詩研究的課堂上,聞一多曾突然借題發(fā)揮,講起現(xiàn)代詩人田間的 《多一些》和 《人民底舞》。他說前者“沒有 ‘弦外之音’,沒有 ‘繞梁三日’的余韻,沒有半音,沒有玩任何 ‘花頭’,只是一句句樸質、干脆、真誠的話, (多么有斤兩的話?。┖喍潭鴪詫嵉木渥?,就是一聲聲的 ‘鼓點’,單調,但是響亮而沉重,打入你耳中,打在你心上”。對于后者即 《人民底舞》詩句,如 “他們底/仇恨的/力,他們底/仇恨的/血,他們底/仇恨的/歌,握在/手里”,并且 “聳起的/筋骨,凸出的/皮肉,挑負著/——種族的/瘋狂/種族的/咆哮”等,聞一多說這 “便不只鼓的聲律,還有鼓的情緒。這是鞍之戰(zhàn)中晉解張用他那流著鮮血的手,搶過主帥手中的槌來擂出的鼓聲,是彌衡那噴著怒火的 ‘漁陽摻撾’,甚至是,如詩人Robert lindsey在 《剛果》中,劇作家Eugene O n eil在 《瓊斯皇帝》中所描寫的,那非洲土人的原始的鼓,瘋狂,野蠻,爆炸著生命的熱與力”。聞一多總結認為,田間 “所成就的那點,卻是詩的先決條件——那便是生活欲,積極的,絕對的生活欲。它擺脫了一切詩藝的傳統(tǒng)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飾,不撫慰,也不麻醉,它不是那捧著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樂。它只是一片沈著的鼓聲,鼓舞你愛,鼓動你恨,鼓勵你活著,用最高限度的熱與力活著”。更因為處在 “民族歷史行程的大拐彎中”,尤其 “這是一個需要鼓手的時代”,就必須 “期待著更多的 ‘時代的鼓手’出現(xiàn)”。聞一多分析田間 “鼓的聲音”之后,就說他“仔細研究中國詩歌底歷史”,這才 “發(fā)覺中國古代只有屈原、嵇康、杜甫、白居易這幾位詩人才值得佩服,因為他們底詩多少喊出了時代人民底聲音”。而 “要詩歌健康,進步,只有把她從統(tǒng)治者手里解放出來,還給勞動人民”。因此聞一多強調 “詩歌是鼓,今天的中國是戰(zhàn)斗的時代,需要鼓。詩人就是鼓手”。聞一多強調 “時代的鼓手”,這是因為“從來中華民族生命的危殆,沒有甚于今天……正是需要藥石和鞭策的時候”。他不僅堅決背棄此前崇奉詩作應該 “溫柔敦厚”的信條,更在 “‘溫柔敦厚,詩之教也’這句古訓里嗅到了幾千年的血腥”⑧。

        聞一多另有 《新文藝和文學遺產》反對復古,反對山林文學,反對新詩人被舊詩蒙蔽而走進象牙塔; 《論文藝的民主問題》則認為 “做一個中國人比做一個文藝家更重要”, “我的性格,喜歡走極端”,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五四與中國新文藝》更強調文藝反映現(xiàn)實任務的功利性; 《“新中國”給昆明一個耳光吧》則要作家在 “人民的世紀”中認識人民,熱愛人民,創(chuàng)作尤其不能脫離現(xiàn)實生活; 《戰(zhàn)后的文藝道路》更反對消閑藝術,強調藝術家不能作為消閑的工具,否則就是罪惡,強調文學必須為時代和社會服務。聞一多要 “詩人不應該對現(xiàn)實冷淡旁觀,應該站在人民的前面,喊出人民所要喊的,領導人民向前走”。他甚至檢討自己曾說的 “詩是不負責任的宣傳,簡直是胡說”!他強調 “只有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人,才有這樣的閑情!事實上,也沒有這樣的事情”。他還說: “從前的 ‘新月派’”, 雖然 “名曰 ‘新’, 其實腐朽透了”。因此他要求 “不僅要寫形式上是新的詩,更要寫內容也是新的詩,不僅要做新詩,更要做新的詩人”。聞一多不僅對新詩提出批評,而且在他擱筆十多年后,又創(chuàng)作了 《八教授頌》,以擂鼓聲音和樓梯節(jié)奏的鏗鏘,以 “藥石”的效力,鞭撻落伍者開倒車即 “替死的拉住活的”。在這時期,聞一多最為推崇屈原并將其稱為 “人民的詩人”。他在《人民的詩人——屈原》中,認為屈原是 “用人民的形式,喊出了人民的憤怒”。雖然如此,但 “最使屈原成為人民熱愛與尊敬的對象的,是他的 ‘行義’, 不是他的 ‘文采’”, 因為 “屈原的言行, 無一不是與人民相配合”。這 “實質的等于領導了一次人民革命,替人民報了一次仇”。所以他說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為人民詩人的人”。

        在這種背景下,聞一多在 《詩與批評》中,認為 “詩是社會的產物”,絕不能 “只求感受舒適”,尤其不能 “只吟味于詞句的安排,驚喜于韻律的美妙,完全折服于文字與技巧中”。因為 “僅止于欣賞,僅止于享受”和 “為念詩而念詩”的態(tài)度,“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 “社會價值是重要”,所以 “我們要詩成為 ‘負責的宣傳’,就非得著重價值不可,因為價值實在是被 ‘忽視’了”。他還說, “我以為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社會一定會發(fā)展成為社會屬于個人,個人為了社會的”,因為,“詩是與時代同其呼吸的,所以,我們時代不單要用效率論來批評詩,而更重要的是以價值論詩了,因為加在我們身上的將是一個新時代”?,F(xiàn)實生活磨難和時代要求,讓聞一多真正認識到人民的歷史作用,明白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就讓聞一多既關心文藝進步,又關心政治進步。聞一多從是否為人民的視角,對陶淵明做了酷評。

        五、陶淵明聞一多人格之比較

        關于陶淵明的人格,其實已經包含在此前所介紹的古今文人學者對其的評價中。概而言之,首先應是朱光潛所說的,陶淵明無論做人和作詩,都很淳樸,是和諧靜穆的統(tǒng)一。蘇東坡關于他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以及 “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評價,正可作為論據。這即蘇東坡所說陶淵明 “古今賢之,貴其真”的原因。其次,陶淵明 “自然”和 “真”。朱自清和陳寅恪分別認為其兼具儒家和道家思想,以及 “外儒內道”的表現(xiàn),從一個側面來說,并非沒有道理。因為陶淵明出仕,無疑屬于儒家思想表現(xiàn);而其歸隱,理當歸為道家思想的表現(xiàn)。當然,陶淵明最可稱頌者,應如梁啟超所說, “他是一位極嚴正——道德責任心極重的人”,因為他 “寧可餓死,也不肯絲毫遷就”。尤其在他隱居之后處于極其困境中,無論官府抑或鄰人為其生計勸他重新出仕,他均不肯,甚至將官府所贈 “粱肉”, “麾而去之”。陶淵明 “不為五斗米折腰”,激勵了1500多年來的知識分子,也是所有民眾的為人準則。我們不能否認,李白著名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詩句,就是陶淵明這名言的延續(xù)。即便聞一多的高潔人品,又何嘗不受陶淵明影響!因此,王國維才認為陶淵明這種人格表現(xiàn),達到了 “無我之境”。以上所論陶淵明人格,其實均從他某個方面即人品角度闡述。魯迅也承認陶淵明偉大,但并非僅根據朱光潛所謂 “和諧靜穆”。除此之外,他還認為陶淵明具有 “金剛怒目”的一面,這在陶淵明的詩文中就有表現(xiàn)。

        雖然如此,但我們還是不能否認,作為復雜“金銀盾”的陶淵明,在 “和諧靜穆”與 “金剛怒目”之間,前者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聞一多和陶淵明比較,更是復雜的 “金銀盾”。但他比陶淵明更有膽識,更加 “金剛怒目”。請看聞一多大罵當時國民黨集團: “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最壞的朝代也沒有這么壞,這么專橫,這么腐敗!”這 “封建專制加法西斯”統(tǒng)治,甚至 “明代的特務制度也沒有這樣殘暴”。為了人民利益,聞一多在傅斯年面前大膽宣稱: “我就是布爾什維克?!倍谇袂迦媲巴瑯雍敛晃窇郑?“現(xiàn)在只有一條路——革命?!彼粌H痛罵當局貪腐橫行,甚而直接痛罵蔣介石。聞一多說: “他這些年造了那么多的孽,害了那么多的人民,罵一下都不行嗎?咱們應該講真理,明是非。我有名有姓,我就要罵!”他加入民盟后在黨領導下,更利用各種形式在多種場合推進民主進程。在 《人民的世紀》中,他堅定地說:“假如國家不能替人民謀一點利益,便失去了它的意義。老實說,國家有時候是特權階級用以鞏固并擴大他們的特權的機構。假如根本沒有人民,就用不著土地,也就用不著主權。只有土地和主權都屬于人民時,才講得上國家。今天只有 ‘人民至上’,才是正確的口號。”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他說: “‘五四’的任務沒有完成,我們還要努力!我們還要科學,要民主,要沖破孔家店,要打倒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甭勔欢喙饷骼诼?,當有人質問說 “你們民主同盟是共產黨的尾巴,為什么要當尾巴”時,聞一多則毫不避諱: “我們就是共產黨的尾巴,共產黨做得對。有頭有尾,當尾巴有什么不好?”⑨聞一多為人民利益鼓與呼,他不僅在其后期連續(xù)寫出《復古的空氣》、 《家族主義與民族主義》、 《五四歷史座談》、 《關于儒·道·匪》、 《一個白日夢》、《五四運動的歷史法則》、 《在五四青年運動座談會上的講話》、 《“五四” 斷想》、 《獸·人·鬼》、 《八年的回憶與感想》、 《一二·一運動始末記》、 《民盟的性質和作風》、 《為李公樸死難題詞》、 《最后一次演講》等戰(zhàn)斗檄文,并現(xiàn)身說法,在1945年昆明 “一二·一”慘案發(fā)生后,親身走上街頭,抗議國民黨軍警鎮(zhèn)壓學生的暴行。他將生死置之度外,面對手槍, “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聞一多為祖國前途和人民利益的這種膽識和行為,在中國從封建到民主的歷史進程中,樹立了一座高大豐碑,實為知識分子的榜樣。這是和陶淵明人格的最大區(qū)別。

        六、對聞一多酷評陶淵明的反思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古今文人學者對陶淵明人品和詩品的價值判斷,因為陶淵明厭惡官場污濁,在無力抗爭情況下獨善其身,以自身清白求得靈魂安寧,這在當時乃至任何時代,都是為官者難以割舍的選擇。即便知識分子,對做官也都夢寐以求,雖然遮遮掩掩口說不愿,但為了榮華富貴,卻極力攀爬,就更莫說得到官位卻棄而離之了。但陶淵明這樣做了。這就讓那些即使為官的文人,也對其行為心生佩服。魯迅屬于人所共知的 “革命者”,雖然他1927年在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演講中對陶淵明的定位有 “文化搖滾”之嫌,是用滑稽口吻談論嚴肅事情,但在9年之后的1936年,即便 “戰(zhàn)斗”的魯迅根據時代需要,在強調陶淵明“金剛怒目”同時,也不否認他 “和諧靜穆”, 并承認其偉大。當然,我們不能據此簡單否認作為更激進精英知識分子的聞一多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反古今文人對陶淵明傳統(tǒng)評價的表現(xiàn)。他是從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角度考量,對陶淵明提出了批評。雖然失之學術甚遠,但卻是時代要求。因為他設想的本 “是一個治病的藥方”。聞一多這是根據 “藥石和鞭策”的需要,超越了陶淵明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行為,從更高層面強調 “應該為人民福祉鼓與呼”⑩。當然,他所批評者不止于陶淵明本人,更有世人對陶淵明的傳統(tǒng)認識,目的是為鼓足文藝工作者對當時貪腐集團斗爭的情緒。但是,完全從社會或政治需要層面進行評價,這就背離了文藝批評原則。我們雖不否認聞一多的從詩人和學者轉變?yōu)椤岸肥俊毙袨榈恼_,但我們對聞一多的這種偏激,也只能理解卻不能簡單認同。因為聞一多對陶淵明的認識,其實也屬 “凌遲”而非 “全人”。從學術角度考量,這更是時代悲劇。如果根據時代背景考量人之行為,我們在肯定聞一多批評陶淵明的同時,也不能否定陶淵明退隱的進步價值。因為他生逢亂世,是進不足以謀國的無奈選擇,更是對 “魚躍鳥飛”自由的向往。

        注釋:

        ① 聞一多:《詩與批評》,《聞一多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3頁。

        ② 狐德棻等:《晉書·隱逸傳》,《陶淵明資料匯編》(上),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2頁。

        ③ 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陶淵明資料匯編》(上),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9頁。

        ④ 王國維:《人間詞話四則》,《陶淵明資料匯編》(上),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65頁。

        ⑤ 梁啟超:《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陶淵明資料匯編》 (上),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79頁。

        ⑥ 朱光潛:《陶淵明》,《陶淵明資料匯編》 (上),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376頁。

        ⑦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魯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516頁。

        ⑧ 聞一多:《〈三盤鼓〉序》,《聞一多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9頁。

        ⑨ 吳晗:《拍案而起的聞一多》,《人民日報》1960年12月1日。

        ⑩ 呂進、周婷:《聞一多:新詩史上的杜甫》,《西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猜你喜歡
        屈原陶淵明魯迅
        你好,陶淵明
        夢見屈原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26
        端午思屈原
        少先隊活動(2020年6期)2020-07-27 01:35:04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2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 飲酒》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魯迅《自嘲》句
        魯迅看書
        屈原送米
        国产中文制服丝袜另类|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全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少妇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 日本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 人妻少妇猛烈井进入中文字幕| 国产xxx69麻豆国语对白|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肥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亚洲人与狗|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免费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精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 成年人黄视频大全| 亚洲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手机在线观看日韩不卡av| 国产真人性做爰久久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精品亚洲在线播放|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国产av国片精品|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亚洲免费观看 | 人成综合视频在线播放| 双腿张开被9个男人调教| 亚洲αⅴ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不卡|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广东少妇大战黑人34厘米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级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国产欧美曰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最新日本一道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伊人久久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