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杰
(中國冶金地質(zhì)總局 山東局,山東 濟南 250100)
蒙古國中戈壁省哈拉特鐵鉛鋅地處蒙古國中南部,距中華人民共和國邊貿(mào)重鎮(zhèn)二連浩特約400km,兩地之間有公路相通,交通比較方便。在2008年地質(zhì)勘探中發(fā)現(xiàn)了磁鐵礦,并于當年6月發(fā)現(xiàn)了Ⅳ-1號鉛鋅礦體,共獲礦石資源量667t,其中鉛鋅礦金屬量20余萬t,銀金屬量100t,平均品位大于100g/t;銅金屬量5000t,平均品位大于在0.50%。在該礦體中,鉛鋅的品位比較高,潛力大,具有大型開采的條件。本文對戈壁沙漠找礦的方法進行了具體的研究,并針對礦體開采的科學性、合理性提出了建議。
在結構構造上,蒙古國地處西伯利亞板塊和中朝板塊之間的內(nèi)陸活動帶,在板塊的運動中,產(chǎn)生了古生代和中生代強烈的運動,最終形成了東西方向、北西方向的構造帶和成礦帶。本文依據(jù)板塊構造學以及巖漿巖石學的規(guī)律,對區(qū)域造山帶的展布和中生代構造巖漿活化的作用進行劃分,分別是:阿爾泰-薩彥成礦區(qū)、蒙古-外貝加爾成礦區(qū)以及南蒙古成礦區(qū)。其中哈拉特鐵、鉛鋅礦床位是南蒙古成礦帶之一,形成了中蒙古-額爾古納螢石-金-鉛-鋅成礦帶。該地礦帶西起蒙古杭愛山,經(jīng)過中戈壁省、一直向東延伸到我國滿歸一帶,最終封閉于俄羅斯,整個成礦帶長約2400km,中生代火山巖廣泛分布,主要礦床種類以螢石、金、鉛、鋅礦為主,并且存在著與矽卡有關的鐵礦床或者是鉛鋅礦床。
在Ⅳ-1號礦體中,由于地層比較簡單,主要以大理巖為主,東西方向延伸分布,在受到后期構造作用而發(fā)生強烈結晶,充填次生含鐵錳質(zhì)方解石細脈。由于在整個礦床地層中與南北花崗巖有著密切的接觸。在巖石構造中礦床的面積占到3/4以上,花崗巖主要分布于南東部,主要是中粒花崗巖,在花崗巖中錳鉛鋅組合比較異常,它在與大理巖接觸帶中產(chǎn)生了Ⅳ-1號鉛鋅礦體,而花崗巖中只有少量的鉛異常。因此在了解了該地礦后對找礦的方法進一步探究。
在Ⅳ-1號礦床中,主要的鐵鉛鋅礦位于SK-Ⅱ礦化帶的中部,并且在花崗巖與大理巖的接觸地帶的矽卡巖型鉛鋅礦體中,在整個礦體中出露最高值是1384m,并且在逐漸的延伸,其中平均鉛+鋅品位大于了25%,并且逐漸的上升。(1)在礦石中,主要是以自然類型為主,屬于共生銅、銀河鉛鋅礦石,在礦體中大部分礦石屬于硫化礦石,在分布中呈現(xiàn)自形粒狀為主,并且礦石的構造是以塊狀為主。(2)在矽卡巖化中,主要是由于早期的蝕變,在接觸帶和斷裂帶中廣泛的分布,矽卡巖主要分為石榴石、透輝石化矽卡巖,并且這兩種巖與磁鐵礦成礦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在礦體上分布的綠簾石、透閃石化矽卡巖與鉛鋅成礦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時間和空間的分布中形成了矽卡巖。(3)大理巖:大理巖主要在碳酸巖層中分布,它主要是由于灰?guī)r受熱變質(zhì)的作用形成的,在大理巖中粒度比較粗,并且純度較高。(4)硅化:在整個礦床中,硅化的現(xiàn)象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因此它存在于整個礦床的變化過程中。
為了不斷的開采蒙古國中戈壁省哈拉特鐵鉛鋅礦床Ⅳ-1號礦,這就需要不斷的利用各種方法,在科學合理的方式中加強找礦的進程,其方法主要表現(xiàn)在:由于該礦床位于中蒙古-額爾古納螢石-金-鉛-鋅成礦帶中,因此在找礦中的自然條件比較優(yōu)越,僅僅需要在方法上進行不斷的探究,另外Ⅳ-1號鐵鉛鋅礦體是由異常元素組成的,該元素比較復雜,異常的規(guī)模比較大,因此在找礦中需要自東向西進行,重點分布在花崗巖侵入巖與碳酸鹽巖接觸地帶,并且由內(nèi)向外進行開采,在礦床中,由于整個礦經(jīng)過了古亞洲成礦域和西太平洋成礦域兩個歷史演化階段,因此在地質(zhì)構造上比較復雜,這就需要在找礦中需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探究,另外在找礦前,需要全面的勘探整個礦床,在礦床的鐵鉛鋅礦成礦時代中,在后礦體中,形成和保存的條件比較好。在Ⅳ-1號鉛鋅礦體中鐵鉛鋅的品位比較高,并且分布的規(guī)模比較廣泛,因此在在找礦中需要根據(jù)礦體分布的走向逐漸的延伸,并且向深部礦體有變富變厚的趨勢進行延伸,最終形成大型富鉛鋅礦的潛力,不斷的開采礦床中的礦物質(zhì)。
在戈壁沙漠中,首先需要對地形標志以及特殊的地形進行礦種研究,通常鐵鉛鋅礦在沙漠中呈現(xiàn)的是負地形;在找礦中需要對圍巖周圍的顏色進行詳細的判斷,鐵鉛鋅礦在受到錳質(zhì)的影響后,會出現(xiàn)黑色、棕色等比較深的顏色表現(xiàn),因此在找礦中需要根據(jù)顏色進行判斷;在戈壁沙漠中,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特征,因此需要利用礫石找礦法,通過對圈定礦礫的分布來判斷礦體;在找礦中,還可以根據(jù)圈定地質(zhì)界線進行,通過對巖屑的觀察,并且結合地形,進行范圍劃定;最后在找礦方法的研究中,還可能會使用鉆孔技術,來對Ⅳ-1號鐵鉛鋅礦進行富鉛鋅礦的開采,最大限度的尋找礦床中的物質(zhì)。
本文研究了在戈壁沙漠中尋找礦體的方法,通過對該地形進行詳細的研究,以及在礦物質(zhì)的分布中,根據(jù)巖石的變化狀況進行方法的探究,最終為矽卡巖型鐵鉛鋅礦進行更大的開采,提高了勘探技術,保證礦物質(zhì)的合理開采和有效使用。
[1]袁建強,侯萬榮.蒙古國中戈壁哈拉特Ⅳ-1號鐵鉛鋅礦地質(zhì)特征以及找礦標志[J].中國礦業(yè),2013(14).
[2]王建平,李晟.全球礦產(chǎn)資源信息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庫建設[J].地質(zhì)與勘探,2012(13).
[3]范文玉,高輝.內(nèi)生金屬礦床定向三等距分布成礦論成礦預測方法[J].冶金技術,2011(38).
[4]衛(wèi)之國,耿新霞.找礦勘探地質(zhì)學[J].地質(zhì)勘探技術,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