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健
馬云帶領阿里巴巴IPO的第27天,亮出了未來的“市夢率”的王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簡稱:螞蟻金服)——它由支付寶演化而來,長達數年的籌建過程中稱為“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由馬云的“左右手”彭蕾執(zhí)掌。
金融行業(yè)有句老話:“離錢越近,才能賺錢越‘穩(wěn)’”,如今的螞蟻金服不僅涉獵傳統(tǒng)“存、貸、匯”業(yè)務,更在理財金融創(chuàng)新(余額寶、招財寶),風險管理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保險產品),未來甚至可能涉及更深層次的資產管理與信托類創(chuàng)新。無疑,它在金融世界的比特化當中充當急先鋒,錢途、前途都不可限量。
畢竟,金融早已不是當年“紙幣與合同齊飛”的年代,貨幣、財富、各種金融工具都變成了比特世界里的0、1,互聯(lián)網與IT正滲透于金融各個角落,發(fā)揮集約、高效的作用,將邊際成本降到最低,讓信息最大程度透明。
借助支付寶獲得3億實名用戶,在錢包1.9億活躍用戶,日常交易4500萬筆的前提下,螞蟻金服已經將安全、移動、云、大數據的基底筑牢,足以成為一個大的平臺,承載復雜的金融生態(tài)。
如“飛輪效應”,螞蟻金服被前人費力推動,成為一個快速旋轉的飛輪,如今,它形成“吸力”,更裹挾不同的力量來助推,且只需比原先小得多的新助推,飛輪便可得到極大加速。
這種外部助推,實際就是一個“賦能”與“反賦能”的過程。
按照彭蕾等人的解釋,旗下支付寶、招財寶、金融云等都在不斷構建開放的環(huán)境,為合作伙伴(商家、金融機構)提供更高的參與深度、更廣的職責邊界,使其跳出原有藩籬,形成更多創(chuàng)新,獲取更多的毛利,同時,它們反哺螞蟻金服用戶、數據、信用資源。如此,螞蟻金融便可不斷清洗、分析、整合新舊資源,獲得馬太效應,再進一步更好地賦能于合作伙伴。
支付寶錢包與商家合作WiFi開放,后者更好地發(fā)現(xiàn)用戶、理解用戶、服務用戶、價值變現(xiàn),前者進一步了解用戶的線下行為,得到更詳盡的“用戶畫像”,不斷打動他們,滿足他們。而招財寶則成為傳統(tǒng)金融機構和互聯(lián)網理財人群的“橋梁”,螞蟻金融為兩者貢獻流量、粘性,同時又獲得兩者的支持。
由此,成就“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生態(tài),到時,包容這個生態(tài)的螞蟻金服,成了吸附力極強的“磁石”,銀子?那都是主動送上門來,親。
現(xiàn)在,螞蟻金服要摸索的,就是在“賦能”與“反賦能”中,如何“活在未來,將缺失整出來”,當然,這也是最大的挑戰(zhàn)。
改用《論語·為政》里的話,螞蟻金融若能一直“為政以道,譬如北辰,居其位,而眾星共之”,那么,筆者猜測,它未來進化的終極形態(tài)很可能是“交易所”,不過,在這里交易的,不是具體的商品或金融品,而是各類與金融相關的數據。
每個行當里,最初的交易所,都是因大量供求雙方存在,在共同認可的地方,自發(fā)、集中地交易而形成,就像紐約證券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都是如此。而螞蟻金服就很有希望成為互聯(lián)網金融行當里的紐交所。
為何這樣說?因為它不僅自身的交易規(guī)模加速放大,而且聯(lián)合更多線上、線下機構構建數據流通的各種場景、入口,進而結成數據往復、來回的閉環(huán)。人們在各處的收入、消費、需求、習慣都被轉化成數據,為螞蟻金融所洞悉。要知道,這些數據極具價值,且相應價值都可以被貨幣化。
舉例來說,一個人在超市、便利店購買家用,在網上購買服裝、繳納水電費,這些細節(jié)數據,通過合作伙伴和關聯(lián)企業(yè)傳遞給螞蟻金服,再加上人口屬性、地域分布、媒體接觸、興趣愛好、生活形態(tài)等多維度資訊,其數據后臺就能根據消費頻次、貨值,結合各種模型分析出可支配收入多少,并形成人或相關團體信用能力的判斷——ZestFinance大致就是如此。
毫無疑問,這些數據的商業(yè)價值不言而喻,傳統(tǒng)的漏洞與不便被解決——沒有銀行信貸記錄也能貸款,“買”信用分數不再可行……商業(yè)機構會爭相用自己的數據或金錢來交換這些透明、可信、量化人性與能力的識別符號。
就像經濟學家哈耶克在《知識在社會中的作用》說:“好經濟與壞經濟的標準在于經濟體制是否有效地使用分散在個人手中的信息?!蔽浵伣鸱樌沓烧碌厣墳椤昂媒洕钡幕?,那么,它獲得更大的推力,成就更霸氣的業(yè)態(tài),更加自然而然。
當未來的馬丁·邁耶們將螞蟻金融看作“山頂上的城市”,王牌大殺四方,則彭蕾志得,馬云意滿,恐怕那時,才是老馬踐行“功成、名逐、身退,天之道”的真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