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丹(1989-),女,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七汲鎮(zhèn),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但是在這種高速增長的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失衡問題已經相當明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xù)發(fā)展。本文從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出發(fā),在總量和結構上研究我國的外貿失衡問題。
關鍵詞:外貿失衡;貿易順差;外貿結構
一、中國對外貿易的總量失衡
自從1978年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貨物進出口金額開始穩(wěn)步增加,特別是2001—2008年,我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保持著高速增長,年均增速達到了50%以上。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低迷,我國貨物貿易的進口和出口在2009年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自此以后,我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開始放緩,2012年我國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僅為6.2%。并且我國的貨物貿易保持著長期的高額貿易逆差,特別是2005年開始我國的貨物貿易順差大幅增加,在2008年達到最高值2981.3億美元,之后我國的貨物貿易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的消費需求減少,貨物出口下降,順差額開始逐步減少,總量不平衡狀況有所緩解。
我國的服務貿易規(guī)模呈逐步增長之勢,而且服務貿易的進口額明顯高于出口。從1995年開始,我國的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tài),并且這種逆差是在逐年擴大的,特別是2010年以后,我國的服務貿易逆差迅猛增加,2012年服務貿易逆差高達896億美元。隨著世界服務貿易發(fā)展迅速,我國也在成為生產性服務貿易的承接地,導致我國服務貿易的進口額遠遠大于出口規(guī)模。
將我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總量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10.86%,遠低于世界的20%水平。同時,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僅僅是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5.6%,而同期的貨物貿易總額占世界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超過了20%。我國貨物貿易和貨物貿易發(fā)展水平的不平衡已經相當明顯。
二、 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失衡
1. 貨物貿易結構
貨物貿易可以分為初級產品和工業(yè)制成品兩大類。在我國的初級產品貿易中,除了食品類商品,其他的初級產品均為逆差,逆差額還在不斷擴大,其中原料和燃料則是其中主要的進口產品,我國對初級產品的需求以生產性需要為主,通過對外貿易來獲取某些稀缺的、用于生產的原材料。在我國的工業(yè)制成品貿易中,化學產品以外的工業(yè)制成品都處于順差狀態(tài),順差額還在逐步增加,其中機械設備和雜項制品是主要的出口產品,我國工業(yè)制成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一定份額,這是由于我國國內的制造業(yè)生產能力過剩,而發(fā)達國家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升級引起的國際產業(yè)轉移,國內工業(yè)制成品的供過于求。貨物貿易進出口的商品結構不平衡顯而易見。
2. 服務貿易結構
表2-1 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結構表 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
由表2-1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運輸、旅游、建筑等傳統服務貿易項目是我國服務貿易中的主要部分,這三項服務貿易金額占服務貿易總額的60%左右,而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咨詢服務等高附加值的新興服務貿易行業(yè)占服務總額的比重只有20%。同時可以看出我國服務貿易的順差主要來源于建筑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和其他商業(yè)服務行業(yè),而導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長期處于逆差狀態(tài)的主要項目是旅游、運輸、保險和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說明了我國服務業(yè)進出口結構的不平衡,傳統的、高耗能的服務行業(yè)貿易是我國服務貿易的主體部分,而新興的、高附加值的服務行業(yè)所占份額較小。
三、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平衡發(fā)展的建議
1. 促進內需發(fā)展,擴大和提升進口規(guī)模和質量
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轉變儲蓄消費觀念,這就需要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在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支出,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降低居民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從而降低儲蓄,刺激國內消費,同時縮小城鄉(xiāng)和地區(qū)的收入差距,提高城鎮(zhèn)中低收入者和農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居民的有效需求,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
2. 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yōu)化出口商品結構
解決我國對外貿易的結構失衡問題,必須大力發(fā)展服務貿易,優(yōu)化出口商品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應當利用稅收等經濟杠桿,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鼓勵自主創(chuàng)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優(yōu)化出口產品結構,逐步轉變現有的粗放的外貿增長方式。應當增加財政支持,大力發(fā)展國內服務業(yè),鼓勵服務行業(yè)的競爭和合作,提高國內服務行業(yè)的國際競爭力,推現代服務貿易的發(fā)展。
3. 建立與完善貿易摩擦處理機制
面對愈加劇烈的貿易摩擦,我國應增加國家間的協調合作,尤其是與主要貿易伙伴在合格認證和商品質量檢驗等方面的信息溝通,在WTO框架下尋求合理解決貿易摩擦的有效措施,對抗發(fā)達國家對我國的歧視性政策,正確應對發(fā)達國家對我國出口產品的貿易壁壘。政府加快建立應對貿易摩擦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完善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制度,規(guī)范出口秩序。(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研究生學院)
參考文獻
[1] 牟妍.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成因、影響及政策分析[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
[2] 劉偉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fā)展[J].經濟縱橫,2011(6)
[3] 蒲華林.產品內國際分工與貿易對我國貿易平衡的影響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