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贛南興國縣良村花崗巖鋯石 LA-ICP-MS U-Pb年代學、巖石地球化學與成巖機制研究

        2014-04-13 06:09:55王崴平陳毓川王登紅陳振宇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4年2期
        關鍵詞:黑云母成巖贛南

        王崴平, 陳毓川 王登紅 陳振宇

        (1.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 礦產(chǎn)資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 2.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北京 100010)

        贛南興國縣良村花崗巖鋯石 LA-ICP-MS U-Pb年代學、巖石地球化學與成巖機制研究

        王崴平1,2, 陳毓川1, 王登紅1, 陳振宇1

        (1.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 礦產(chǎn)資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 2.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北京 100010)

        良村花崗巖體出露于贛南興國縣良 村鎮(zhèn), 為興國地區(qū)燕山早期第一階段首次巖漿活動的產(chǎn)物, 顯示 同構造花崗巖的產(chǎn)出特征。巖石類型以黑云母花崗巖為主, 二云母花崗巖、花崗閃長巖次之, 均為過鋁質(zhì)-強過鋁質(zhì), 輕稀土元素富集明顯, 屬殼源物質(zhì)低程度部分熔融所成的 S 型花崗巖或殼源重熔型花崗巖。4 個巖石樣品的鋯石 LA-ICP-MS 測年結果顯示, 該花崗巖體侵位于 147~158 Ma, 屬晚侏羅世, 并且至少經(jīng)歷了 10 Ma 的結晶-成巖史。

        贛南; 花崗巖; 鋯石 U-Pb 定年; 巖石地球化學; 成巖機制

        贛南地區(qū)大地構造位置位于揚子地塊和華夏地塊之間, 處于 EW 向南嶺構造帶與 NNE 向武夷山構造帶交匯處, 區(qū)域上出露的巖漿巖具有多期多階段的 特 點 , 以 燕 山 期 最 為 強 烈 (李 詩 斌 和 曾 載 淋 , 2006)。贛南地區(qū)各類巖體前人均有研究, 尤以花崗巖類為重點(陳陪榮等, 1998; 華仁民等, 2007; 劉善寶等, 2010; 郭春麗等, 2011; 王登紅等, 2011, 2012;陳毓川和王登紅, 2012; 黃國成等, 2012), 涵蓋了巖石學與礦床學的諸多領域。本次研究的良村花崗巖體位于贛南興國縣良村鎮(zhèn), 為燕山早期第一階段巖漿旋回的首次成巖產(chǎn)物, 本文對良村花崗巖的形成時代、巖石地球化學以及巖漿源區(qū)特征進行了探討。

        1 地質(zhì)概況

        研究區(qū)域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東北部良村一帶(圖 1), 區(qū)內(nèi)地層出露有震旦系凝灰?guī)r、凝灰質(zhì)砂巖、片巖、片麻巖、變余砂巖、雜色硅質(zhì)巖, 白堊系礫巖、砂礫巖夾淺色粉砂巖、頁巖和火山巖, 以及少量第四系紅土、黏土、砂礫。區(qū)內(nèi)巖漿巖分布廣泛, 加里東期和燕山期均有產(chǎn)出, 其中以燕山期巖漿活動最為強烈, 侵入于震旦系, 侵入接觸關系清晰, 侵入接觸面呈鋸齒狀、波狀。良村花崗巖出露面積約 880 km, 呈巖基狀侵入于震旦系中, 其成巖時間晚于加里東期。主要出露三種類型的花崗巖,分別為燕山期巖漿旋回早期第一階段第一次中粗粒斑狀黑云母花崗巖(γ52-1a), 燕山期巖漿旋回早期第一階段第二次細-中細粒斑狀二云母花崗巖(γ52-1b)和燕山期巖漿旋回早期第一階段第四次細粒二云母花崗巖、細粒黑云母花崗巖(γ52-1d)。

        野外踏勘發(fā)現(xiàn), 區(qū)域斷裂極為發(fā)育, 燕山期斷裂構造顯著發(fā)育, 主要發(fā)育一系列走向為 NE 向、NNE 向的壓扭性斷層, 良村花崗巖沿燕山期斷裂產(chǎn)出并在兩側展布, 顯示同構造期巖體特征, 并遭到后期斷裂作用疊加影響, 部分巖段產(chǎn)生了顯著的錯位與擠壓。脈巖主要為酸性巖脈, 如花崗巖脈、黑云母花崗巖脈、長英巖脈等。良村花崗巖周圍分布著眾多的礦點, 主要為鎢礦、螢石礦和磷釔礦。

        圖 1 贛南良村一帶區(qū)域地質(zhì)圖(據(jù) 1∶20 萬興國幅區(qū)域地質(zhì)圖修編)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the Liangcun area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province (modified from the 1∶200,000 regionalgeological map)

        2 樣品描述及分析測試

        2.1 樣品描述

        在野外采集了 4 件良村花崗巖樣品, 經(jīng)過手標本鑒定 XGlc-1 為二云母花崗巖, XGlc-2 為黑云母花崗巖, XGlc-3 為黑云母花崗巖, XGzn-1 為花崗閃長巖。樣品的巖石學特征見表 1、圖 2。

        2.2 分析測試方法

        將巖石樣品 XGlc-1、XGlc-2、XGlc-3、XGzn-1粉碎至 0.06~0.27 mm 粒級, 經(jīng)淘洗分選、磁選和重液分離獲得富集鋯石的重砂。在雙目鏡下盡量挑選各種呈短柱狀或長柱狀的自形程度好的鋯石顆粒,用環(huán)氧樹脂固定、制靶, 拋光鋯石至核心出露。在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產(chǎn)資源研究所電子探針實驗室進行陰極發(fā)光和背散射照相, 以研究鋯石顆粒的內(nèi)部結構, 確定年齡測試點的位置。

        表 1 良村花崗巖標本巖石學特征Table 1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圖 2 良村花崗巖手標本照片F(xiàn)ig.2 Photos of the hand specimen from the Liangcun granites

        鋯石 LA-ICP-MS U-Pb 定年工作在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產(chǎn)資源研究所 LA-MC-ICP-MS 實驗室進行, 測試儀器為 Finnigan Neptune 型 MC-ICP-MS及與之配套的 Newwave UP 213 激光取樣系統(tǒng)。工作 參 數(shù) 為: 激 光 脈 沖 頻 率 10 Hz, 脈 沖 能 量 密 度2.5 J/cm2, 溶蝕微區(qū)直徑為 25~30 μm, 以 He 作為載 氣 。 U-Pb 分 餾 根 據(jù) 澳 大 利 亞 鋯 石 標 樣GEMOCGJ-1 來 校 正 , 詳 細 測 試 過 程 可 參 見 侯 可軍等(2009)。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 ICP-MS Data Cal程序(Liu et al., 2008)進行, 鋯石 U-Pb 年齡諧和曲線采用 Isoplot 3.0 程序獲得。

        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礦化元素的測試在國土資源部國家地質(zhì)實驗測試中心進行。主量元素用 XRF(X 熒光光譜儀 3080E)方法測試, 分析精度 5%。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礦化元素采用等離子質(zhì)譜儀(ICP-MS)分析, 含量大于 10×10-6的元素測 試 精 度 為 5%, 而小于 10×10-6的元素測試精度為 10%, 個別在樣品中含量低的元素, 測試誤差大于 10%。

        3 鋯石 U-Pb 年代學及其地質(zhì)意義

        代表性鋯石顆粒的陰極發(fā)光圖像見圖 3。這些鋯石具有典型的巖漿韻律環(huán)帶, 表明應屬巖漿結晶作用產(chǎn)物, 且沒有繼承性鋯石, 部分樣品含有小的繼承核, 在進行激光打點的過程中將其篩除, 鋯石U-Pb 年齡可以代表其成巖年齡。

        本文對 4 個樣品的 64 顆鋯石進行 U-Pb 測年分析, 結果列于表 2。XGlc-1 二云母花崗巖中鋯石的U(12 個點位為 104×10-6~996×10–6, 另有 5 個點位為1522×10–6~7104×10–6)、Th(17×10–6~1588×10–6)含量變化明顯, 其 Th/U 比值為 0.02~0.90, 平均值為 0.38; XGlc-2 黑云母花崗巖中鋯石的 U(9 個點為 71×10–6~537×10–6, 另有 2 個點為 1448×10–6和 1828×10–6)、Th(9 個點 106×10–6~919×10–6, 另有 2 個點為1392×10–6、7611×10-6)含量變化較大, 其 Th/U 比值為 0.58~1.99, 平均值為 0.66; XGlc-3 黑云母花崗巖中鋯石的 U(16 個點為 75×10–6~1357×10–6)、Th(86×10–6~2160×10–6)含量變化大, 其 Th/U 比值為0.51~1.26, 平均值為 0.76; XGzn-1 花崗閃長巖中鋯石的 U(18 個點為 113×10–6~846×10–6, 另有 2 個點為 84×10–6、2555×10–6)、Th(17 個點為 103×10–6~882×10–6, 另有 3 個點為 1465×10–6~2664×10–6)含量變化相對較小, 其 Th/U 比值為 0.15~1.74, 平均值0.76。絕大多數(shù)鋯石的 Th/U 比值都與典型巖漿鋯石的比值范圍相符(Claesson et al., 2000)。由圖 4 可知,大多數(shù)鋯石位于諧和曲線上, 表明這些鋯石自形成以來, U-Pb 同位素體系是封閉的。

        圖 3 良村花崗巖鋯石陰極發(fā)光圖像與選點位置Fig.3 CL images and spots of the analyses of the zircon grains from the Liangcun granites

        17 顆來自 XGlc-1 樣品的鋯石定年結果表明, 二云母花崗巖的206Pb/238U 年齡變化于 121.7~899.4 Ma之間, 位于諧和線上的 8 顆鋯石(點 4、5、6、7、9、12、13、14)的206Pb/238U 年齡變化于 154.6~158.7 Ma, 其加權平均年齡為 156.6±1.4 Ma(MSWD=0.36)(圖 4a),該年齡值可以代表 XGlc-1 二云母花崗巖的結晶年齡。位于諧和線上的其余 9 顆鋯石(點 1、2、3、8、10、11、15、16、17), 其206Pb/238U 年齡主要變化于兩個區(qū)間, 分別為 121.7~152.6 Ma 與 172.7~899.4 Ma, 較老的年齡可能反映巖漿源區(qū)存在老基底。

        11 顆來自 XGlc-2 樣品的鋯石定年結果表明, 黑云母花崗巖的206Pb/238U 年齡變化于 146.6~193.3 Ma 之間, 位于諧和線上的 10 顆鋯石(點 1、2、3、4、5、6、8、9、10、11)的206Pb/238U 年齡變化于 146.6~151.9 Ma, 其加權平均年齡為 150.2±1.2 Ma(MSWD=0.75)(圖 4b), 該年齡值可以代表 XGlc-2 黑云母花崗巖的結晶年齡。

        表 2 鋯石良村花崗巖 LA-ICP-MS U-Pb 定年結果Table 2 Zircon LA-ICP-MS U-Pb isotopic dating results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續(xù)表 2:

        圖 4 良村花崗巖鋯石 LA-ICP-MS U-Pb 諧和圖Fig.4 U-Pb concordia plots of zircon grains from the Liangcun granites

        XGlc-3 黑云母花崗巖樣品的 16 顆鋯石定年結果 顯 示 , 黑 云 母 花 崗 巖 的206Pb/238U 年 齡 變 化 于145.2~767.0 Ma 之間, 位于諧和線上的 14 顆鋯石(點1、2、3、4、5、6、7、9、10、12、13、14、15、16)的206Pb/238U 年齡變化于 145.2~150.6 Ma, 其加權平均年齡為 147.3±1.5 Ma(MSWD=0.20)(圖 4c), 該年齡值可以代表其結晶年齡。

        XGzn-1 花崗閃長巖樣品的 20 顆鋯石定年結果說明, 花崗閃長巖的206Pb/238U 年齡變化于 145.7~193.3 Ma 之間, 位于諧和線上的 17 顆鋯石(點 1、2、3、4、5、6、7、8、9、10、12、13、15、16、17、18、19)的206Pb/238U 年齡變化于 154.2~163.5 Ma, 其加權平均年齡為 158.0±0.9 Ma(MSWD=0.80)(圖 4d),該年齡值可以代表其結晶年齡。

        綜上, 良村花崗巖體中的 XGlc-1、XGlc-2、XGlc-3 和 XGzn-1 樣品的結晶年齡分別是 156.6±1.4 Ma(MSWD=0.36)、150.2±1.2 Ma(MSWD=0.75)、147.3±1.5 Ma(MSWD=0.20)、158.0±0.9 Ma(MSWD= 0.80), 上述定年結果表明, 良村花崗巖的形成時間介于 147~158 Ma, 形成于晚侏羅世。

        4 巖石地球化學特征

        4.1 巖石化學特征

        良村花崗巖的主量元素組成(表 3)具有如下特征: SiO2含量變化小(70.06%~77.41%), 平均值為 74.47%; 堿含量(K2O+Na2O)為 5.91%~7.93%,平均 7.22%, 鉀大于鈉, K2O/Na2O 為 1.8~2.8。在SiO2-(K2O+Na2O)圖 解 (圖 5a)上 , 它 們 投 影 于 花崗巖區(qū)域及花崗巖與花崗閃長巖臨界的位置; 在SiO2-K2O 圖 解 上 , 它 們 投 影 于 高 鉀 鈣 堿 性 系 列(圖 5b); 在 A/CNK-NK/A 圖解上, 數(shù)據(jù)點都位于亞堿性過鋁質(zhì)區(qū)域內(nèi)(圖 5c); 在 ACF 圖解上, 數(shù)據(jù)點位于斜長石-紅柱石-白云母或斜長石-白云母-堇青石組合范圍內(nèi), 相似于華南殼源型花崗巖(圖 5d)。

        表 3 良村花崗巖主量元素(%)分析結果Table 3 Major element contents (%)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4.2 微量元素特征

        良村花崗巖的微量元素含量見表 4。在原始地幔標準化的微量元素蛛網(wǎng)圖上(圖 6a), 良村花崗巖以富集大離子元素 Rb、Th、U、Pb 和輕稀土元素Nd, 明顯虧損 Ba、Sr、Nb、P、Ti 為特征, 峰谷區(qū)別明顯, 屬于典型的低 Ba-Sr花崗巖, 相似于南嶺東段強過鋁花崗巖(孫濤等, 2003)。而低 Ba-Sr 花崗巖被認 為是殼 源物質(zhì) 低 程度部 分熔融 的產(chǎn)物(Harris and Inger, 1992)。

        良村花崗巖具有較高的 Rb/Sr 比值(3.3~14.3, 平均為 10.6)和 Rb/Nb 比值(17.3~20.9, 平均為 18.9), 而Nb/Ta 比 值 (5.7~8.4, 平 均 為 7.4) 與 Zr/Hf 比 值(21.8~36.7, 平均為 30.4)皆低于正常花崗巖 Nb/Ta 與Zr/Hf 平均值(分別為 11 和 33~40, Green, 1995; Dostal and Chatterjee, 2000)。其低 Nb/Ta 比值反映了良村花崗巖的物源為地殼物質(zhì)來源(張芳榮等, 2010)。

        上述微量元素特征表明, 良村花崗巖應源于殼源物質(zhì)。

        4.3 稀土元素特征

        良村花崗巖的稀土元素含量見表 4。稀土總量不均 勻 , ∑REE=70.73×10–6~292.71×10–6, 平 均 值 為172.02×10–6。樣品的 LREE/HREE 值為 3.48~10.22, 平均值為 6.44; (La/Yb)N值為 2.96~11.98, 平均值為 7.38,具有明顯的負 Eu 異常(δEu=0.14~0.40)。球粒隕石標準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呈右傾型(圖 6b), 反映了巖漿作用過程中, 輕、重稀土之間發(fā)生了明顯的分異作用。負 Eu異常則反映了巖漿結晶過程中不同程度地發(fā)生了斜長石分離結晶作用。

        4.4 含礦性分析

        良村花崗巖礦化元素分析見表 5。良村花崗巖 Bi、Sn、W、Cs、U、Tl元素的含量明顯高于地殼豐度(黎彤, 1976), Pb、Zn、Mo 元素的含量與地殼豐度近于持平, 而 Cu 元素則出現(xiàn)了一定的虧損趨勢(圖 7)。

        圖 5 良村花崗巖主量元素圖解Fig.5 Diagrams of the major elements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表 4 良村花崗巖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10-6)分析結果Table 4 Trace element and REE concentrations (×10-6)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Bi、Sn、W 屬于鎢鉬族元素(劉英俊等, 1984),劉 英俊等(1984)指出, W 在花崗巖中的分布, 在時間上從老到新趨向遞增, 但良村花崗巖卻表現(xiàn)出了相反的趨勢, 由老到新的順序為 XGzn-1(158.0±0.9 Ma)→XGlc-1(156.6±1.4 Ma)→XGlc-2(150.2±1.2 Ma)→XGlc-3(147.3±1.5 Ma), 其 W 元素含量變化為160.00×10–6→5.35×10–6→2.18×10–6→1.25×10–6, Bi 元素 含 量 變 化 為 4.24×10–6→2.81×10–6→3.88×10–6→0.13×10–6, Sn 元素含量變化為 60.40×10–6→18.90×10–6→7.15×10–6→15.70×10–6, 總 體 表 現(xiàn) 出隨 時 代 變 新含量降低的趨勢(圖 8)。

        圖 6 良村花崗巖微量元素蛛網(wǎng)圖解(a)和稀土元素配分圖解(b)(原始地幔標準化數(shù)值據(jù) Sun and McDonough, 1989; 球粒隕石數(shù)值據(jù) Boynton, 1984)Fig.6 Trace element spider diagram (a) and REE patterns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b)

        表 5 良村花崗巖礦化元素(×10-6)分析結果Table 5 Ore metal contents (×10-6)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圖 7 良村花崗巖礦化元素地殼豐度標準化蛛網(wǎng)圖解(地殼豐度標準化數(shù)值據(jù)黎彤, 1976)Fig.7 Spider diagram of ore metals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5 成巖機制討論

        良村花崗巖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其屬于殼源花崗巖, 通過以下的巖漿源區(qū)與成巖構造背景分析,可推測良村花崗巖為殼源物質(zhì)部分熔融的產(chǎn)物。

        良村花崗巖的 Rb/Sr和 Rb/Ba 總體分布不均, 分別為 3.3~18.4 和 0.76~10.0。在良村花崗巖巖漿源區(qū)與成巖構造背景判別圖解上, 數(shù)據(jù)點均位于右側的富黏土源區(qū)(圖 9a), 沒有數(shù)據(jù)點靠近玄武巖分布;有 1 個數(shù)據(jù)點(XGlc-3)因較低的鐵鎂值而投影于圖外, 另外 3 個數(shù)據(jù)點位于變泥質(zhì)巖部分熔融區(qū)域和變雜砂巖部分熔融區(qū)域內(nèi), 沒有數(shù)據(jù)點位于基性巖部分熔融區(qū)域(圖 9b); 所有數(shù)據(jù)點均位于殼源區(qū)域內(nèi)(圖 9c); 良村花崗巖主要投影于 WPG(板內(nèi)花崗巖)區(qū)域(圖 9d), 結合同期贛南九龍腦、寶山、淘錫坑等地花崗巖成巖構造背景研究(郭春麗等, 2011), 與豐成友等(2010)提出贛南地區(qū)中-晚侏羅世板內(nèi)伸展構造體制源于燕山中期巖石圈的全面伸展-減薄作用, 推測良村花崗巖形成于板內(nèi)伸展拉張背景下。良村巖體是由泥砂質(zhì)巖通過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其源區(qū)為富黏土變泥質(zhì)巖或變雜砂巖, 基本無幔源物質(zhì)混入。

        綜上, 四個代表性樣品采集自燕山早期第一階段巖漿旋回的首次成巖區(qū)域(據(jù)1∶20萬興國幅區(qū)域地質(zhì)圖); 贛南良村花崗巖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組成顯示四個巖石樣品具有物源同源性特征; 證實了上述代表性樣品確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一階段巖漿旋回首次巖漿作用。其中, 最古老的樣品與最年輕的樣品, 其成巖年齡相差約為 10 Ma: XGzn-1(158.0±0.9 Ma)→XGlc-1 (156.6±1.4 Ma)→XGlc-2(150.2±1.2 Ma)→XGlc-3 (147.3±1.5 Ma), 這一定年結果指示了良村花崗巖至少經(jīng)歷了 10 Ma 的結晶-成巖歷史, 與贛南大部分巖漿巖的整體結晶-成巖史(王登紅等, 2012)相似; 同時可以推知, 燕山早期第一階段巖漿旋回首次巖漿作用的生命周期至少為 10 Ma。

        圖 8 良村花崗巖礦化元素 W、Bi、Sn 隨巖石年齡協(xié)變圖解Fig.8 Diagrams show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 Bi, Sn contents and ages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圖 9 良村花崗巖巖漿源區(qū)與成巖構造背景判別圖解Fig.9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for magma sources and tectonic settings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6 結 論

        (1) 良村花崗巖展布方向以 NE 向為主, 其空間分布受基底構造控制明顯, 該地區(qū)基底構造以燕山期 NE 向斷裂為主; 良村花崗巖表現(xiàn)出同構造花崗巖的產(chǎn)出特征。

        (2) 良村花崗巖鋯石 LA-ICP-MS U-Pb 年齡為147~158 Ma, 其年代學研究表明良村花崗巖屬晚侏羅世成巖作用階段產(chǎn)物。

        (3) 良村花崗巖主要以黑云母花崗巖為主, 二云母花崗巖、花崗閃長巖次之, 巖體中含有黑云母、白云母、紅柱石等富鋁礦物, 屬過鋁質(zhì)-強過鋁質(zhì);具有較高的稀土含量, 輕稀土富集明顯, δEu 負異常明顯。

        (4) 良村花崗巖的成因類型可歸結為 S 型花崗巖或殼源花崗巖, 成巖構造背景分析顯示其成巖機制為殼源物質(zhì)低程度部分熔融, 結合區(qū)域地質(zhì)條件與巖漿源區(qū)分析, 可推測其源巖主要為變泥質(zhì)巖或變砂質(zhì)巖。

        (5) 良村花崗巖中最古老的樣品與最年輕的樣品 , 其 成 巖 年 齡 相 差 ~10 Ma: XGzn-1(158.0±0.9 Ma)→XGlc-1(156.6±1.4 Ma)→XGlc-2(150.2±1.2 Ma)→XGlc-3(147.3±1.5 Ma), 這一定年結果指示了良村花崗巖至少經(jīng)歷了 10 Ma 的結晶-成巖歷史, 同時可以推知, 燕山早期第一階段巖漿旋回首次巖漿作用的生命周期至少為 10 Ma。

        致謝: 謹以此文祝賀陳毓川先生八十華誕!感謝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侯可軍博士在測年實驗中提供的幫助。感謝兩位審稿人和稿件編輯提出的寶貴修改意見。

        陳培榮, 章邦桐, 孔興功, 蔡筆聰, 凌洪飛, 倪琦生. 1998.贛南寨背A型花崗巖體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構造地質(zhì)意義. 巖石學報, 14(3): 289–298.

        陳毓川, 王登紅. 2012. 華南地區(qū)中 生代巖漿成礦作用的四大問題.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36(3): 315–321.

        豐成友, 曾載淋, 屈文俊, 張德全, 王松. 2010. 贛南鎢礦成礦年代學及成巖成礦時差討論. 礦床地質(zhì), 29(增刊): 431–432.

        郭春麗, 陳毓川, 黎傳標, 陳鄭輝, 樓法生. 2011. 贛南晚侏羅世九龍腦鎢錫鉛鋅礦集區(qū)不同成礦類型花崗巖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對比及其地質(zhì)意義. 地質(zhì)學報, 85(7): 1188–1205.

        侯可軍, 李延河, 田有榮. 2009. LA-MC-ICP-MS鋯石微區(qū)原位U-Pb定年技術. 礦床地質(zhì), 28(4): 481–492.

        華仁 民 , 張 文蘭, 顧晟 彥 , 陳培榮. 2007. 南嶺稀 土 花崗巖、鎢錫花崗巖及其成礦作 用 的 對 比 . 巖石學報, 23(10): 2321–2328.

        黃國成, 王登紅, 吳 小 勇 . 2012. 浙江臨安千畝田鎢鈹?shù)V區(qū)花崗巖鋯石LA-ICP-MS U-Pb年齡及對區(qū)域找礦的意義.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36(3): 392–398.

        黎 彤 . 1976. 化 學 元 素 的 地 球 豐 度 . 地 球 化 學 , 5(3): 167–174.

        李詩斌, 曾載淋. 2006. 贛南地區(qū)成 礦地質(zhì)條件分析及其鎢 礦 找 礦 的 指 導 意 義 . 東 華 理 工 學 院 學 報 , S1: 28–37.

        劉善寶 , 王 登紅 , 陳 毓川, 張建, 許 建 祥, 曾 載淋, 應 立娟, 王成輝, 范世祥, 張世忠, 賴志堅. 2010. 贛南興國留龍金礦田井頭復式巖體鋯石SHRIMP U-Pb定年及地質(zhì)意義. 礦床地質(zhì), 29(2): 290–300.

        劉英俊, 曹勵明, 李兆麟, 王鶴年, 儲同慶, 張景英. 1984.元素地球化學.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518.

        孫濤, 周 新 民, 陳 培榮, 李 惠民, 周 紅 英, 王 志成, 沈 渭洲. 2003. 南嶺東段中生代強過鋁花崗巖成因及其大地構造意義. 中國科學(D輯), 33(12): 1209–1218.

        王登紅 , 陳 富文 , 張永忠 , 雷澤恒 , 梁 婷, 韋 龍明, 陳 鄭輝, 劉 善寶, 王 成輝 , 李華 芹 , 許 以 明, 曽 載淋, 許建 祥 , 傅 旭 杰 , 范 森 葵 , 陳 祥 云 , 賈 寶 華 , 姚 根 華 . 2011. 南嶺地區(qū)有色-貴金屬成礦潛力及綜合探測技術示范研究. 北京: 地質(zhì)出版社: 1–472.

        王登紅, 秦 燕 , 陳 振宇, 侯可 軍 . 2012. 贛 南 部 分巖體 的鋯石鈾-鉛同位素年代學研究及其對成巖成礦機制的再認識. 巖礦測試, 31(4): 699–704

        王中剛, 于 學 元, 趙振華. 1989. 稀土元 素 地球化學 .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535.

        張芳榮, 舒良樹, 王 德 滋 , 沈 渭 洲, 于津海, 謝磊. 2010.江西付坊花崗巖體的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高校地質(zhì)學報, 16(2): 161–176.

        Altherr R, Holl A, Hegner E, Langer C and Kreuzer H. 2000. High-potassium, calc-alkaline I-type plutonism in the European Variscides: Northern Vosges (France) and northern Schwarzwald (Germany). Lithos, 50: 51–73.

        Boynton W V. 1985. Cosmochemistry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Meteorite studies // Henderson P. Rare Earth Element Geochemistry. Amsterdam: Elsevier: 115–122.

        Claesson S, Vetrin V, Bayanova T and Downes H. 2000. U-Pb zircon ages from a Devonian carbonatite dyke, Kola peninsula, Russia: A record of geological evolution from the Archaean to the Palaeozoic. Lithos, 51(1–2): 95–108.

        Dostal J and Chatterjee A K. 2000. Contrasting behaviour of Nb/Ta and Zr/Hf ratios in a peraluminous granitic pluton (Nova Scotia, Canada). Chemical Geology, 163: 207–218.

        Ehlers E G and Blatt H. 1982. Petrology: Igneous, sedimentary and metamorphic. Wayzata: Freeman: 1- 732.

        Green T H. 1995. Significance of Nb/Ta as an indicator of geochemical process in the crust-mantle system. Chemical Geology, 120: 347–359.

        Harris N B W and Inger S. 1992. Trace element modeling of pelite derived granites.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110: 46–56.

        Liu Y S, Gao S, Hu Z C, Gao S, Gunther D, Xu J, Gao C andChen H. 2008. In situ analysis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of anhydrous minerals by LA-ICP-MS without applying an internal standard. Chemical Geology, 257: 34–43.

        Middlemost E A K. 1994. Naming materials in the magma/ igneous rock system. Earth-Science Reviews, 37: 215–224. Pearce J A. 1996. Sources and settings of granitic rocks. Episodes, 19: 120–125.

        Peccerillo A and Taylor S R. 1976. Geochemistry of Eocene calcalkalin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Kastamou area, Northern Turkey.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58: 63-81.

        Rickwood P C. 1989. Boundary lines within petrologic diagrams which use oxides for major and minor elements. Lithos, 22: 247–263.

        Sun S S and McDonough W F. 1989. Chemical and isotopic systematics of oceanic basalts: Implication for mantl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es // Saunders A D and Norry M J. Magmatism in the Oceanic Basin.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ulications, 42: 313–345.

        Sylvester P. 1998. Post-collisional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s. Lithos, 45: 29–44.

        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and Petrogeochemistry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and Their Petrogenesis, South Jiangxi

        WANG Weiping1,2, CHEN Yuchuan1, WANG Denghong1and CHEN Zhenyu1
        (1. MLR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y and Mineral Resources Assessment,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2. China Minmetals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10, China)

        The Liangcun granites outcrop within Liangcun town, Xingguo county,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Liangcun granites are product of the PhaseⅠ m agmati sm of the Early Yanshanian, displaying characteristics of syn-tectonic granite. The batholith consists mainly of biotite-granite which is intruded by the latter stages of dimicaceous-granite and granodiorite. The Liangcun granites are peraluminous to strongly peraluminous, and show LREE enriched patterns. The Liangcun granites are “S-type” or crustal remelting granite derived from low degree partial melting of crustal materials. The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results of 4 granite samples indicate that the Liangcun granites were emplaced at 158 to 147 Ma, i.e., the Late Jurassic. The cooling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he Liangcun granites may have lasted ~10 Ma as suggested by the isotopic ages.

        South Jiangxi; granite; zircon U-Pb dating; petrogeochemistry; petrogenesis

        P597

        A

        1001-1552(2014)02-0347-012

        2013-10-09; 改回日期: 2013-11-06

        項目 資 助 : 中 國 地質(zhì)大 調(diào) 查項 目 “我 國 重 要礦 產(chǎn) 和區(qū) 域 成 礦規(guī) 律 研究 ”(編 號: 1212010633903)和 “南嶺 地 區(qū) 巖漿 巖 成礦 專 屬 性 研 究”(編號: 1212011120989)資助。

        王崴平(1987-), 男, 博士研究生, 礦床學、礦物學、巖石學專業(yè)。Email: bruceminerals@qq.com

        猜你喜歡
        黑云母成巖贛南
        文化三館講好贛南審計故事
        審計與理財(2023年5期)2023-06-08 06:46:56
        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簡介
        影劇新作(2022年2期)2022-07-29 02:28:42
        花崗巖中黑云母礦物學特征及其地質(zhì)意義
        黑云母的標型特征簡述
        黑云母溫壓計在巖漿系統(tǒng)中的適用性研究
        能源領域中成巖作用的研究進展及發(fā)展趨勢
        贛南臍橙整形修剪技術
        贛南早臍橙在幾種中間砧木上高接換種的表現(xiàn)
        紅石泉偉晶狀白崗巖型鈾礦黑云母特征及成礦作用*
        準中1區(qū)三工河組低滲儲層特征及成巖作用演化
        斷塊油氣田(2014年5期)2014-03-11 15:33:43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国产网站视频| 国产一级淫片免费大片| 亚洲小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妻调教中文字幕| 自愉自愉产区二十四区| 熟女俱乐部五十路二区av| 成激情人妻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口爆在线| 国产成a人亚洲精品无码樱花|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86| 国产精品自拍网站在线 |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精二区三区日韩|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添av|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州韩国日本区一区二区片| 青青草免费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不卡| 一本到无码AV专区无码| 手机在线中文字幕av| 午夜熟女插插xx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软件| 国产6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app| 福利视频偷拍一区二区|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乱码| chinese国产乱在线观看 |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妇女性内射冈站hdwwwooo| 国产精品亚洲av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孕妇|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美女超薄透明丝袜美腿| 新视觉亚洲三区二区一区理伦|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