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冠群 朱曉文
英國皇家化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RSC)成立于1841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化學學會之一,也是歐洲規(guī)模最大的非盈利性的化學學術組織。其宗旨是推動和促進化學科學的交流和進步,致力于化學研究、化學教育和化學相關工業(yè)的發(fā)展,為社會公益事業(yè)服務。英國皇家化學會是一個有150多年歷史的英國老牌化學出版社,不僅出版高水平學術期刊、圖書和化學雜志,而且也是資源豐富的化學數據庫的提供者,擁有自己獨立的圖書館和信息服務中心。
2007年英國皇家化學會對其出版社作了整體評估,認為雖然出版社在世界范圍內出版高影響力的期刊和高質量的書籍,但市場份額小,并且有下降的趨勢。與美國化學會出版社(ACS Publishing)、Elesvier出版社和Wiley出版社相比,在2003~2006年期間,RSC出版的文章數最少。在ACS、Elsevier和Wiley出版的文章數量逐年遞增的情況下,RSC出版的文章數量在2006年略有下降[1]。針對這種情況,RSC主要以市場份額增長、國際影響力提升、以客戶為中心,以及技術革新為目標作了戰(zhàn)略性規(guī)劃。為增加市場份額,RSC推出了一系列新刊,從2007年到2013年,其期刊總數從18本增加到38本(其中有兩本在2014年出版第1期),2011年出版文章超過20000篇,比2010年增長53%。到2012年,出版的文章數超過2006年的4倍(圖1),市場份額增長2倍多。
圖1 2006~2012年RSC期刊發(fā)表數量情況以及2013年發(fā)表文章數預測(數據由RSC的Dr.Jon Watson提供)
2013年6月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發(fā)布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數據顯示,RSC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是5.3,遠遠超過化學領域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2.67,30%的期刊影響因子在5.0以上。在JCR的“多學科化學領域”(Multidisciplinary Chemistry)分類中,RSC有6種期刊在“Top 20 journals”中,8種期刊排在各自JCR分類前10%,19種期刊在前25%。
RSC的學術期刊有多種辦刊模式,使得在期刊數量迅速增加的同時,也保證了期刊的學術質量不斷提升。作者于2013年3~8月在RSC的學習訪問,對其辦刊模式進行了調研分析,希望對國內出版社辦刊提供一些借鑒。
截至2013年6月的統(tǒng)計,RSC的38種期刊共有4種辦刊模式:(1)全資獨立辦刊;(2)RSC投資,與科研院所或學會合作辦刊;(3)與科研院所共同出資辦刊;(4)科研院所主辦,RSC出版。下面將逐一介紹和分析。
全資獨立辦刊是指RSC投資,依托其自身品牌和出版平臺創(chuàng)刊,組建編委會和編輯團隊,不依托任何學術機構,完全自主運作[2]。RSC的38種期刊中有29種屬于這種運作模式。
RSC全資獨立創(chuàng)辦新刊基本遵照下面的流程(圖2)。首先由RSC出版人提出詳細的計劃方案,包括為什么要創(chuàng)辦新刊、新刊的范圍、作者群和讀者群、期望達到的目標等,該方案由RSC科學委員會對其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審查。同時,RSC的商業(yè)發(fā)展部門對新刊進行商業(yè)信息調查、案例分析,以及全面的投資預算。RSC出版委員會根據科學審查報告和商業(yè)分析報告最后決定是否可以創(chuàng)辦該刊。新刊方案通過后,創(chuàng)刊工作開始進行。首先期刊發(fā)展部門著手組建編委會,與編委會共同制定期刊具體細節(jié)如征稿要求、刊期、欄目等,然后進行期刊登記。之后開始約稿。第一期出版后,開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等檢索系統(tǒng)申請。至此新刊創(chuàng)辦工作基本完成。接下來是期刊發(fā)展相關工作。
圖2 RSC全資獨立辦刊基本流程
RSC的每本期刊都聘請編委會,其目的是維護期刊的學術質量和標準。RSC在期刊的學術質量方面尊重編委會的意見,在期刊發(fā)展策略方面編委會要配合RSC的決定。在全資獨立辦刊模式下的期刊編委會有兩種運作形式:(1)編委會負責約稿審稿。依靠編委會的影響力和學術關系網,邀請高質量稿件,同時編委有義務把自己課題組的高水平文章發(fā)表在所負責的期刊;為保證期刊質量,編委參與部分稿件的審理,組織同行評議并終審。比如RSC的旗艦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就是這種模式。該刊是1965年創(chuàng)刊的綜合類化學期刊,以出版通訊類論文主,特點是研究內容創(chuàng)新性強、篇幅短、發(fā)表速度快,每年出版100期。2013年JCR的影響因子6.378。編委會按照不同學科有13位副主編[3]負責審理20%的稿件,另外80%由編輯審理。(2)編委會不參與審稿,編輯部負責約稿審稿。這種模式下,出版社負責該期刊的執(zhí)行編輯(Managing Editor)和副編輯(Deputy Editor)全面負責約稿,高級出版編輯(Senior Publishing Editor)管理的出版編輯小組負責期刊的審理和出版。比如RSC的明星期刊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從2008年創(chuàng)刊時就是由執(zhí)行編輯Dr.Philip Earis通過參會、拜訪、聽取編委建議等方式約稿。Dr.Philip Earis平均每年出國參會12次,國內會議更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里研究所的包信和院士評價其“非?;钴S”。該刊2013年JCR影響因子是11.653。
RSC出資合辦模式是指RSC投資,與科研院所或者學會合作,依靠科研單位的學術影響促進期刊發(fā)展,期刊屬于RSC所有。RSC共有4本期刊采用這種模式(見表1),其中的稿件審理和出版方式有所不同:(1)Nanoscale是RSC與中國國家納米中心合作期刊[4],RSC分別在亞太地區(qū)、北美和歐洲聘請4位主編(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擔任亞太地區(qū)主編),7位副主編,所有稿件由編委會負責審理,RSC負責期刊的生產和出版。另外,Nanoscale在國家納米中心設立辦公室,協(xié)助主編處理稿件,并聯絡RSC與國家納米中心的合作活動。(2)Biomaterials Science是RSC與日本東京大學iCeMS于2013年合作創(chuàng)辦的期刊[5],編委會中1位主編和1位副主編來自iCeMS。所有稿件的審理由編委會和編輯部共同完成,同時RSC還負責生產和出版。(3)MedChemComm和Toxicology Research是RSC分別與藥物化學歐洲聯合會、英國毒理協(xié)會和中國毒理協(xié)會合作期刊[6]。學會的主要作用是為期刊的發(fā)展組織學術會議、推薦專家、邀請稿件等,而所有稿件的審理、生產和出版都由RSC完成。
盡管4本期刊的出版過程各有差異,但在期刊的學術質量掌控、高質量稿件的邀請、影響力和可見度的提升等方面都是由RSC負責,執(zhí)行編輯和副編輯共同制定期刊的發(fā)展策略。與RSC全資獨立辦刊不同的是,在執(zhí)行這4種期刊的發(fā)展策略時,有合作單位配合共同完成。RSC與科研院所或學會合作,利用科研院所的學術優(yōu)勢或學會的影響力,不僅可以擴大期刊在特定研究領域(尤其是RSC知名度不高的領域,如生物、醫(yī)學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也得到一批科學家的支持。科研院所可以通過RSC的平臺,與國際上許多知名院所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共同組織學術會議,交流學術成果,提高科研水平,擴大影響力,提高知名度,達到雙贏的目的。這種合作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合作單位要認同、支持和配合RSC的期刊發(fā)展策略,而且雙方在發(fā)展目標上要達成一致。
表1 RSC出資合辦刊物列表
到目前為止,RSC共有兩本刊與科研院所共同出資創(chuàng)辦,分別是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和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這兩本刊2013年創(chuàng)刊。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是RSC與中國化學會、北京大學出資合辦,主編是北京大學高松院士。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是RSC與中國化學會、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出資合辦,主編是麻生明院士。RSC與中國化學會、北京大學與中科院上海有機所三方按照40%、20%、40%的投入比例,共同享有期刊的版權,共同參與期刊的推廣與發(fā)展,共同享有期刊的收益。編委會負責期刊的約稿和審稿,RSC負責期刊的出版、宣傳和市場銷售。RSC專門為這兩本期刊在北京成立編輯部,由曾擔任RSC中國區(qū)出版人的張大平博士擔任執(zhí)行編輯,主要職責是協(xié)助編委會工作、約稿、為期刊做宣傳。
近些年RSC非常重視中國市場,2012年RSC發(fā)表的論文中27%來自中國。早在2006年RSC與中國化學會就簽署了國際合作協(xié)議,RSC不僅在中國化學會年會期間舉辦“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學術論壇”,設立“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家獎”,而且雙方共同探討合作創(chuàng)辦期刊的模式。RSC認為中國科研的產出,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中國化學學科的出版前景非常樂觀,中國的化學學者比其他任何國家的化學學者發(fā)表了更多的論文,申請了更多專利[7]。中國化學會也表示,與RSC建立期刊合作關系,有助于我們國家盡快創(chuàng)辦出在國際上有影響的期刊,為世界化學科學的進展做貢獻。兩位主編也表示此次與RSC共同出資出版期刊開辟了期刊領域平等合作的創(chuàng)新模式,希望在合作過程中向RSC學習創(chuàng)辦和推廣期刊的成功經驗,加快國內期刊的辦刊理念和運作的國際化[7]。另外,這種辦刊模式也是籌集辦刊資金的有效途徑[8]。
另外,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PCCP)的創(chuàng)刊比較特殊,是RSC與另外17個協(xié)會共同擁有該期刊的版權,所有協(xié)會都有平等的代表權,由共同委員會負責運行該期刊[9]。RSC負責期刊的出版。如果來自這18個協(xié)會所在國家的作者在PCCP以通訊作者的身份發(fā)表文章,協(xié)會還會發(fā)給作者一定數額的獎金。
期刊由研究所或學會主辦,負責約稿、審稿和宣傳,RSC只負責編輯、出版和市場銷售,不擁有期刊所有權。例如New Journal of Chemistry是由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Scientifique(CNRS)of France創(chuàng)辦[10],在CNRS設立該期刊編輯部,成立編委會,負責其約稿和審稿,控制期刊的學術質量。CNRS的執(zhí)行編輯制定該期刊的發(fā)展規(guī)劃,參加會議為期刊做宣傳,提高期刊的影響力。經CNRS審理后錄用的稿件,由RSC負責編輯、出版,以及市場和營銷。并且RSC要支付CNRS一定的期刊收益。
Photochemical and Photobiological Sciences是RSC與多個協(xié)會如the European Photochemistry Association(EPA),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Photobiology(ESP),the Asia and Oceania Society for Photobiology(AOSP),以及the Korean Society of Photoscience(KSP)合辦刊物[11],基本上也屬于這種模式。多個協(xié)會成立聯合編輯部負責期刊的約稿、審理以及期刊發(fā)展活動。
通過對RSC出版平臺上38種期刊的分析,其辦刊模式大致為以上4種。自2007年以來,RSC共有20本新刊相繼出版(其中2013年Journalof EnvironmentalMonitoring更改刊名為Environmental Science:ProcessesandImpacts,JournalofMaterials Chemistry拆分為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 A,B,C 3本),無論是依靠RSC的自身品牌和編輯平臺,還是利用科研院所的科研背景和學術影響力,都充分發(fā)揮各種辦刊模式的優(yōu)點,使期刊真正成為學術交流的平臺,促進科學研究的發(fā)展。
致謝感謝英國皇家化學會的執(zhí)行編輯Philip Earis博士、Richard Kelly博士、張大平博士、副編輯Heather Montgomery博士和Fiona McKenzie博士在辦刊模式方面的討論。感謝任勝利編審在寫作中給予的幫助。
1 http://www.rsc.org/images/CareersatRSC_JoanneThomson_tcm18-218303.pdf
2 程磊,李黨生.自然出版集團純網絡辦刊模式的研究.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43-746
3 http://www.rsc.org/publishing/journals/cc/staff.asp
5 http://www.rsc.org/publishing/journals/nr/about.asp
6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5/278287.shtm
7 李鳳琴.學術期刊協(xié)作辦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472-474
8 http://www.rsc.org/publishing/journals/cp/staff.asp
9 http://pubs.rsc.org/en/journals/journalissues/nj!recentarticles&all
10 http://www.rsc.org/publishing/journals/pp/about.asp